想教養自立的孩子,父母首要做的事,是分清楚這是誰該面對的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教養自立的孩子,父母首要做的事是分清楚這是誰該面對的課題

想教養自立的孩子,父母首要做的事是分清楚這是誰該面對的課題


教養的目標是讓孩子自立,因此,幫助孩子自立,才是父母的課題。

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會影響誰?」或是「誰該負起這件事最終的責任?」遇事時仔細想想,就能清楚判斷到底是誰該面對的問題。像是讀書和人際關係(如可以出去玩嗎)都是孩子的課題,父母不該干涉,但需要從旁協助。

當孩子不讀書時,父母可以說:「最近不常看你讀書,我們可以談談嗎?」但孩子可能只會丟下一句:「你少管我!」這時父母可以再說:「雖然我不認為問題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不過如果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你可以隨時跟我說。」

事實上,被父母逼迫、催促一定要自立的孩子,是不可能學會自立的。父母唯一能做的事,就只有從旁協助。亦即,協助孩子自立。


------------------------------------------------------------------------------------

參考資料:《不教養的勇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讀慢品的沙龍
30會員
126內容數
除了介紹讀過的推薦好書外,也想紀錄自己與小寶貝共讀過程的成長點滴。
細讀慢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學齡前兒童的棉花糖實驗和學生的美元實驗,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這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就。雙語能力也有助於提升認知控制能力和保護大腦健康。
Thumbnail
2025/02/11
學齡前兒童的棉花糖實驗和學生的美元實驗,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這比智商更能預測學業成就。雙語能力也有助於提升認知控制能力和保護大腦健康。
Thumbnail
2025/01/24
愛是穩定與持久的,真正的愛需要勇氣、耐心與堅忍。愛子女的父母不因成績或名次而改變愛,而是無論子女表現如何,始終保持愛與關懷,並在錯誤中依然不失愛的心。
Thumbnail
2025/01/24
愛是穩定與持久的,真正的愛需要勇氣、耐心與堅忍。愛子女的父母不因成績或名次而改變愛,而是無論子女表現如何,始終保持愛與關懷,並在錯誤中依然不失愛的心。
Thumbnail
2024/07/12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2024/07/12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立是父母的課題,文章探討如何協助孩子自立,而非干涉。父母應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的影響和責任歸屬,並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協助,而不是逼迫。
Thumbnail
教養孩子自立是父母的課題,文章探討如何協助孩子自立,而非干涉。父母應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的影響和責任歸屬,並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協助,而不是逼迫。
Thumbnail
在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叮嚀與放手之間的兩難。過度提醒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家長可以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控制者,並以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減少親子間的對立,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
Thumbnail
在孩子開始追求獨立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面臨叮嚀與放手之間的兩難。過度提醒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家長可以開始轉換角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控制者,並以信任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減少親子間的對立,促進健康的成長環境。
Thumbnail
平等對話的過程 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平等對話的過程 老實說,讓我談如何教育小孩,確實有些困難。原因在於,我並不認為「教育」小孩是一種單向的教導或命令,而更像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我始終覺得,小孩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如同我們一樣,有權利做出自己的決定。我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適當的「懶惰」其實能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能力。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讓孩子自己處理小事,有助於他們的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僅要放手讓孩子實踐,還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大人自己的時間,讓整個家收穫更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適當的「懶惰」其實能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能力。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讓孩子自己處理小事,有助於他們的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僅要放手讓孩子實踐,還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大人自己的時間,讓整個家收穫更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和放手的教育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帶來複雜的挑戰。孩子在應對父母的情緒波動時,必須學會自我獨立,而這樣的成長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的堅強,也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立。本文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並提供應對父母情緒影響的建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Thumbnail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緒不穩和放手的教育方式常常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帶來複雜的挑戰。孩子在應對父母的情緒波動時,必須學會自我獨立,而這樣的成長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的堅強,也可能讓他們感到孤立。本文探討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並提供應對父母情緒影響的建議,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Thumbnail
昨晚看了知名醫師自承打小孩的文章,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感嘆單親爸爸難為,一方面又為教養方式不當感到生氣。 其實我發現許多父母都有共同的一種想法就是:「他要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現在不能負責,他以後就會⋯⋯⋯⋯。」 先與大家分享那所謂文句後面的無止盡腦補,一切都只是此時此刻無謂的擔心與想像,也因為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對於未來的規劃不同於家長的期望,在我們身邊常常可以聽到類似的例子,諸如因為升學、科系、就業等等的選擇,演變成親子衝突的開端,尤其當孩子是特殊兒,從小父母需花費更多心力陪伴、也有更多的擔憂,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一時間要放手實在不容易。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開始學習獨立、面對挑戰……
Thumbnail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Thumbnail
在學校工作時常會需要進行家長諮詢,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通常在嚴厲與放任兩極之間遊走,不是過度管教、打罵孩子,就是放任式管教讓孩子騎到自己頭上,進而苦惱著孩子講不聽,做家長的該怎麼辦?今天我們要談的是後者,提供家長們一些方向。
Thumbnail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Thumbnail
有責任心的家長總是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你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的身心靈吧,然而,你會不會太盡責,以至誤將孩子的責任視為自己的責任,而孩子也就順理成章地將自己的責任當成你的責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