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4年3月完食書單(上) - 獨立書店挖到的寶藏們

raw-image

上個月不小心讀了太多書,這次同樣讓我分成上下篇來發布吧。上篇都是從獨立書店帶回家的好書,以台灣和香港為主題。下篇則是非小說書單跟兩本歐洲經典文學,小小劇透,都是好書!


***

《給冥王星》

唭哩岸站外的有河書店,觀望了許久終於讓自己踏入。那是午後不久的星期天,天氣晴好、帶著一點風,高架下的道路機車呼嘯,一旦紅燈亮起則靜下整個城市,不自覺地拿下耳機,店門上的鈴鐺讓我的貓咪步伐無所遁形。

還算寬敞的店內只有我一個客人,店主藏在高聳的檯後,舉目所視都是書。

這又是一個愛書人內心的焦躁。喜歡沉浸在腦中的世界所以愛書、因為愛書而喜歡逛書店、但逛書店跟沉浸在腦中世界是完全的兩回事。每移動半個身軀都要小心翼翼,架上的藏書令人興奮、同時又被自己的焦慮嚇得無法專注,喜歡小書店裡安靜不受打擾的氛圍、卻也害怕在人口密度過低的地方放大感官。

最終在台灣文學區域的角落發現了張惠菁老師,筆觸跟內容都完美的落在我最喜歡的文學類型之中,幾乎不做二想就拿在了手上。

未曾謀面且永遠不會謀面的2006年之前的上海從老師的眼中穿越到了如今的台北,作為教徒的信念在文字間默默穿梭,而被時代遺棄的通訊介面則刻畫了不同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默契。

我想這就是散文之於小說,不那麼夢幻卻充滿想像的原因。字裡行間皆是日常生活的體悟、雲淡風輕的日子裡值得留下敘述的小情緒,讓人能夠理解,但同時又跟自己的生活完全不搭嘎、因而顯得遙遠而耐人尋味。

結果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是可以常備在書架上,時不時拿起來翻閱的書。說的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傳說故事,而是人世間處處可見的日常,用溫柔而輕巧的文字,讓平淡的日子多一點點念想。


***

《北城百畫帖》

有些暖的三月天、翹班的星期五、電影開始前兩個小時的空檔,在中山附近閒晃最終還是踏進了最愛的獨立書店之一。奎府聚不如假日那般座位區滿溢,寂靜的空氣包圍著店員和兩位顧客,時常更換陳列的窗邊小桌佈滿了新進的台灣古地圖。

近期有點沉醉在老台北城的氛圍裡,不論是清領還是日治、甚至是戒嚴時期的城中都跟如今的城中非常不一樣,每個時代都有各自城鎮規劃的目的、以及隨著人們活動而逐漸被生活習慣同化的情調。好巧不巧,在這樣的心情下,我在奎府劇與AKRU老師的作品《北城百畫帖》相遇了。

全書包含3+5篇短篇故事,主角為咖啡喫茶百畫堂的老闆伊安,一件件超自然的事件讓伊安得以展現長才,AKRU老師便藉著事件的視角讓讀者一虧昭和時代的台北。AKRU老師作為漫畫家,將編織杜撰過的歷史以精緻的筆繪留給讀者。

第一篇故事《飛翔少年》以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為背景,城中些許目前仍健在的老建築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如今的總統府和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英姿在昭和氛圍下更顯得威儀堂堂。然而書中提到的臺灣神社和明治橋卻早已不復存在,讓人不得不思考歷史遺跡的存在、是否真的能改變整個民族對於自身的認同?

除了城中的風景,AKRU老師也在書中帶到了其他地標,艋舺龍山寺和台大前身的台北帝國大學都榜上有名,再加上和實際歷史事件交織的故事情節,身為一位在台北成長的讀者,就好像生存在現代和過去並行的時空,處處都能看到歷史的影子,但現實的陽光仍然刺眼。

因為和城中區有些淵源,曾有段時間我常在日治時期留下的古蹟中活動,看著熟悉的場景在近百年前的故事中出現,好似能想像自己也活在那樣的時空之下,在同樣的地點體會不一樣的人生。


***

《煙街》

自從2019年反送中在香港炸開之後,台灣多了很多香港來的朋友,社群間相關的討論量毫不避諱的上升,跟香港年輕人對中國的信任程度成反比。

還記得那時候在大學裡,通識課上有幾位港籍的同學,教授讓他們在課堂之上為自己發聲,全黑的口罩跟顫抖的聲音仍記憶猶新,現在回想才發現,大學校園中不得牽涉政治是假,作為學術單位不計一切保護人們的言論自由才是真。

畢業後回到台北,才發現香港人已成為台北生活的一部分,鄰里歡迎著來尋找新駐地的朋友,而以香港為題的獨立書店更是遍地開花。

第一次遇見沐羽的作品便是在西門的飛地,超迷你的店鋪、讓人不知該惆悵還是抱有期待的雙關語英文店名、店長和熟客之間廣東話的對談,那感覺就像是來到了異國,但也清楚這是他們目前唯一的家。

《煙街》是沐羽寫香港人的短篇故事輯,雖說是以香港為旨,但幾乎每篇都有提到台灣,正如書中所述,走在台北街頭若有一塊招牌掉下砸到四個人,其中會有一個香港人。

老師還說,不是每個香港人寫書都必須寫到抗爭、反送中、和消失中的民主,但這本書名為《煙街》,一筆一劃都有那些回不來的朋友的影子,不論是在海峽的另一側還是宇宙的另一端,煙霧嗆鼻的味道都從眼角侵入。就如同這個世代的台灣文學,避不開橫行霸道的對岸敵人,人們在恐懼下繼續日常,就像地震天災,總是祈禱它不會發生,但心裡清楚的知道,理論和期待是兩回事。

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故事,在悲痛之間將暖心的小事刻在記憶裡,讓劇情的走向推離命中注定的悲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