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久別重逢義大利.中世紀山城紀行--「西恩納」篇

重遊義大利,旅行中的第一站,是上一回沒去過的山城西恩納--這是我與西恩納初見的第一幕。

重遊義大利,旅行中的第一站,是上一回沒去過的山城西恩納--這是我與西恩納初見的第一幕。


Prologue.序曲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從前看電影時,印象既深又好的這段台詞,始終是我旅行打包時必隨身的重要「行李」之一;特別是對於我重複造訪的國度,我總是帶上這份心意、依然滿懷期待、欣然前往。於是,久別重逢也可以美好新鮮的猶如初見,2024年冬末春初,在這份情緒中,我第二度踏上闊別近17年之久的,義大利...

長期習慣自助遊、自助經驗遠多過跟團的我,這次也「久別重逢」地選擇旅行社行程、團進團出地遊歷義大利--不少了解我的親朋好友不免納悶,為何不自助? 因為,我自己不能保證能全憑己力補滿我前次義大利之行的未竟遺憾--我希望踏入烏菲茲美術館、我想親臨梵蒂岡博物館、我要置身西斯汀禮拜堂! 不願只是像上次那樣僅是匆匆路過門口然後就此錯過,這些平時就很難預訂的場館、疫情後在全世界遊客報復性出遊的蜂擁而至下,更加一票難求...

於是,當我看到華友旅行社精心規劃的北義嬉遊記行程中、對我最想參觀的三家美術館/博物館/禮拜堂,掛出無須排隊便能禮遇入內的保證,內心就大喊"Yes! I am in!"了。

當然,不單純只為了上述三地,除了比薩、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是我已去過的,還有西恩納、聖吉米納諾、維諾納、米蘭,是我上回無暇無緣親炙、但也各具風情的魅力城市。趁此行一網打盡--以不急不徐又紮實的行程規畫--沒有蜻蜓點水打卡拍照完就閃、更不會行軍式地長途跋涉點對點拉車、每座城市可待上一到兩晚得以細走慢看,讓我的北義旅行履歷,得以從容又深刻地就此被完滿,也是吸引我加入這一團的堅強理由!

第一站.原封中古世紀風華--托斯卡尼山城西恩納(Siena)

時間,既是最公平、也最不公平--時間的公平,展現在世上每個人一天所擁有的、就是24小時,沒有誰會多一分或少一秒;但它也不很公平--不公平之處在於,有些地方或物件會因時間遞嬗而佚失、卻也有些,彷彿置於化外之境、不因時間流轉而改變或消逝!

西恩納(Siena),就是一個彷彿被時間跳過、遺忘了的山城。21世紀的如今,西恩納凍齡般地保有她中世紀時期的容顏,使得她的老城區中心,在1995年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證為世界遺產。


抵達西恩納第一件事: 吃午餐! 義大利人午餐開動的表定標準時間大抵是下午一點左右,開始的慢、用餐進度也慢,山城的第一頓吃食,開啟我們逐漸入境隨俗於義式的緩慢生活哲學,挺好的! 回憶這一餐,當我們這一行人午間十二點多入座、只見左右鄰桌都空蕩蕩的,一時還誤以為餐廳是否生意不好;結果下午一點開始,就陸續有客人入座、整家餐廳變得座無虛席,加上入口的開胃紅酒、馬鈴薯前菜、義大利麵、牛排主餐、無花果蛋糕與餐後必上的義式濃縮咖啡~~徐緩而飽足地吃喝著,這才意識到,我真的在義大利過起義式的生活了...

吃飽飯足後,就進入行腳(aka健行)時間!!

將近兩週的旅途中,經常保持吃飽了再走、走累了就吃的模式。義式三道、有時多達四道料理的豐厚又實在的份量,儘管讓台灣吃的很節制的我深覺盛情難卻而雀躍、卻在吃喝到半途時不免心有餘而胃納不足導致有時吃不完。不過,飯後馬不停蹄地步行遊逛,是此行常態--義大利真的是一個必須用眼看、用心體會、用腳遊玩的國家!大量步行適度消耗熱量,就不會過度擔心一路吃太多難掩的罪惡感了(但每一餐都好豐盛! 回台灣後發現還是胖了一公斤啊:P)。

西恩納老城區的道路,因著地勢幾乎沒有一處是平的--如果腳力與膝蓋不好,走起來挺考驗的! 山城保留中世紀原貌,小巷窄弄極多,每一條既蜿蜒又起伏不斷。喜歡也擅長走路的我一路走得非常開心,有一種運動兼探險的情趣。

滿佈曲折起伏道路的西恩納,城區裡的重地--貝殼廣場,也是有起伏、有彎道、沒有完全平坦,但它竟是一個古老的賽馬場地 (這簡直比F1方程式賽車在蒙地卡羅海岸的賽道還要拚啊~~)!「賽馬節」(Palio di Siena)是西恩納每年7月2日與8月16日舉行的傳統賽事,一區派一名騎士參賽代表、全程「不用馬鞍」在廣場限時90秒內繞足三圈! 在老城區漫步時,一家攝影店舖牆上掛著騎士比賽時的英姿照片,可以想見比賽的難度與刺激。

西恩納貝殼廣場(又稱田野廣場/音譯"康波"廣場)。


與賽馬節有關的小發現--遊走西恩納老城區時,不時看到古老的建築牆面,釘有動物或其他物件造型的金屬環--原來,這些有形有款的金屬環,是拿來拴住馬匹專用的!

後來自己實在太有好奇心,上網爬找相關資料,發現賽馬節參賽各區來自西恩納的17個堂區、多半用動物或昆蟲命名,像是鵝區、蝸牛區、鷹區、毛毛蟲區、豪豬區... 也有使用其他自然界萬物、該區盛產物或特徵的(比如波浪區、貝殼區、綿羊谷區、塔區...),甚至還有以日常不可見的神獸命名,如: 獨角獸區(!!),非常可愛。

猜想我在一面牆上看到的綿羊金屬環(羊腳還斷掉了~),應該就是綿羊谷區的馬兒專屬的拴扣來著...


西恩納聖母升天主座教堂(Duomo di Siena)。黑白相間的大理石砌成建築主體,呼應西恩納的城市代表色。

地面上白色的方塊、以及遠方那一片牆,是昔日西恩納主座教堂本來打算擴建、但被黑死病打斷計畫後的遺跡...






接著,步行來到西恩納信仰中心: 西恩納主座教堂--這座教堂於西元1196年破土動工,主建築於西元1215~1260間完工;完工後過了一段時日,西恩納當局耳聞同屬托斯卡尼大區的勁敵佛羅倫斯正打算興建聖母百花大教堂(這座大教堂1296年起動工、直到1436年才宣告大功告成!),為了不讓死敵專美於前,好強的西恩納決心要把主座教堂搞大一點! 他們不想輸給佛羅倫斯! 於是,西恩納興起了擴建主座教堂的計畫,要讓現存我們眼見的教堂主體變成擴建後的短邊、擴建後的建築空間則想成為教堂長邊。無奈,計畫因變化而幻滅了--西元1348年黑死病席虐全城,擴建計畫告停,現在只剩主座教堂後方的一堵牆與地面上劃好的梁柱位置,成了這段故事的證據殘痕;也是今日遊歷此處的後人可以在內心憑弔,初看時可能會納悶、理解原因後不免感嘆的、永遠未竟的西恩納往日雄心...


儘管,西恩納在托斯卡尼大區,因為地理位置沒有落在最關鍵的主要幹道上、又後來教堂擴建計畫以失敗告終,使得她的名氣、歷史定位與重要性,始終未能贏過長期的勁敵佛羅倫斯;但是,西恩納靠著羊毛貿易及貸款業務努力尋求繁盛、自立自強;也因為山城防禦性較高的所在位置,被倫巴底人青睞、在此建一條相對安全的貿易通道以躲過拜占庭帝國的攻擊,更同時身兼中世紀朝聖羅馬者的必經之路--知名的朝聖之路「法蘭奇納古道」,其中一段便是西恩納,至今在老城區都還能看到指引朝聖者專用的路標。

朝聖者必經之地的地位,讓西恩納古時候賺取了不少地方財富;此刻,這座脫俗靜好的山城,成為許多北義旅人的旅途第一站,也替我的此行,翻開印象美好的第一頁~

(下一站.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