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通過探討假期和平日消費的區別,來挖掘大陸消費趨勢

疫情之後雪大發現大陸的消費數據有一個神奇的特徵,雖然整體來說還是比過去疲弱,但是每次到了節假日,不管是客觀數據還是主觀體驗,都顯示消費變得又火又紅。

學者專家們老是用「報復性消費」來解釋,很顯然是行不通。

過去幾次連假的經驗,我們還能用人均消費不及2019年來說明消費單純只是「有人氣而沒財氣」,來解釋平日消費和節日消費的所產生的矛盾。

但是2024年清明假期消費數據顯示客單價上升,已經達到2019年同期的101.1%,這種說法也被打破了。

所以到底節日消費還是平日消費,誰更能代表整體消費水準和趨勢呢?

過去人們研究消費時喜歡用假期消費的熱絡程度來代表目前的消費景氣,這個方法以前可能還真的沒錯,但是在現今的大陸很可能已經不適用了。

舉個例子,電影票房有明顯的節日檔期特徵,數據又非常具有可比性,通常一季度包括了1~2月的春節檔和3月的普通檔,三季度包括了7~8月的暑期檔和9月的普通檔。

根據貓眼電影的數據,以疫情三年為界,2023和2024這兩年,春節檔占一季度票房之比分別為88%和83%。

而2017、2018、以及2019這三年則分別為77、75%、78%。

暑期檔,2023年占三季度票房85%,而2017、2018、以及2019這三年分別為81%、82%、80%。

這種趨勢應該算很明顯了吧?

疫情之後的觀影更集中於假期,疫情之前則相對平均。

而這一點也剛好驗證了前面說到的現象: 民眾似乎越來越傾向於把錢留到節假日去花,平日能省則省。

對此,雪大想進一步探討假期消費和日常消費到底有什麼區別?

並從試圖回答這問題,來分享我對大陸未來消費趨勢的一些觀點。

假期消費和日常消費的區別其實很簡單,假期消費就是吃吃喝喝遊山玩水,而日常消費就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

如果雪大只有這點程度,那估計也別跟你們收訂閱費了,這篇文章想分析的是更深層次的一個洞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