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慢思術》凡事多想1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

植原 亮    著

植原 亮 著


本書是日本作家 植原 亮,他是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哲學博士,現為關西大學綜合資訊學系教授。專長研究主題為「科學哲學」。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

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武功秘笈,要練的是:慢思術。

什麼叫做「聰明」

小時候媽媽總是對我說,多吃魚,會變很聰明喔!現在,我也跟女兒說,來!吃一口魚,吃魚會變得更聰明喔!那到底怎麼樣才是聰明呢?大部分人可能會說,反應很快、很會唸書考試,但卻很少人會說出「會慢慢思考」這樣的答案。

但作者認為聰明的人應該還有一項能力,就是針對問題「刻意慢慢思考」,也就是「有意識的慢慢思考」

以下分享書中幾道題目,跟我一起動動腦。


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個人

耕助和英治的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一問之下得知,他們倆不只身高體重相同,連出生年月日和雙親也都一樣,更別說他們連DNA都相同了。但是他們兩人不是雙胞胎。

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試著思考最合理的假設。



現在,請記住慢思考基本三步驟,因為後面仍會持續需要用到。

慢思術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出的想法,詢問自己 「有沒有不是A的可能性」。

這裡有一個訣竅,把你第一個浮出來的想法轉換成疑問句

你的答案應該跟我一樣,「他們是雙胞胎」。轉換成疑問句變成「他們是雙胞胎,但有沒有可能不是這樣呢?」

慢思術2. 反覆確認條件,很可能錯失了什麼線索,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假設。

「外表長得一模一樣」

「身高體重相同」

「出生年月日一樣」

「父母親一樣」

「DNA都相同」

如果你有答案,恭喜你,你已經思考出不一樣的假設了。

慢思術3. 在你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的多方思考,發揮想像力、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

答案是:耕助和英治是三胞胎,或者人數更多的多胞胎。

 再來練習一題!

題目改編自喬治•波利亞《怎麼解題》中出現的問題 


回到P點的熊

一隻熊從P點朝正南方前進2公里,接著轉向正東方又前進2公里,接著再次轉向朝正北方前進2公里,正好可以回到出發點的P 點。請問,你認為這隻熊最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熊?

如果實際畫看看,覺得有點奇怪,這樣沒辦法回去P點啊

如果硬要畫出來就會變成這樣(下圖),但這樣一來,「朝正北方前進2公里」的條件就不成立了⋯?



慢思術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出的想法,詢問自己 「有沒有不是A的可能性」,把你第一個浮出來的想法轉換成疑問句。

「只有提到熊怎麼移動,怎麼可能看的出來這隻熊是什麼顏色啦!」這是我第一個想法。

轉換成疑問句變成「或許能從熊移動的方法,得知熊的顏色?」

慢思術2. 反覆確認條件,很可能錯失了什麼線索,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假設。

實際畫看看。

慢思術3. 在你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的多方思考,發揮想像力、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


這題的答案跟非歐幾里德幾何學相關,因為地球表面會轉動,所以可以回到P點。這隻熊最有可能是一隻在北極的熊,北極熊是白色的。

人類具備的思考機制

最近被廣泛討論的是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系統一」和「系統二」思考方式。他的「快思慢想」是經典之作。

系統一是快思,迅速、聯想、直覺、通常屬情緒化的思考;

系統二是慢想,緩慢、刻意、分析、理性的思考。

與作者提出的「雙重歷程理論」是相同概念:「直覺」「熟慮」,在認知心理學中已被廣泛接受。我們可以將兩種系統的差異,視為「自動模式」「手動模式」

系統一/直覺/自動模式

系統二/熟慮/手動模式

「系統一」是生物演化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能力,是為了在嚴峻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為了可以順利解決遇到的難題。它可以讓人類與所有動物在面臨生死關頭時發揮力量,並依靠直覺來解決問題。

「系統二」為全新思考模式。人類也會遇到有沒有前例、無法應對的問題或複雜情況,就必需由「系統一」切換成「系統二」。但這並不容易,得不斷累積訓練次數才行。而這項能力就是讓人類擁有靈活思考,並超越其他動物的最大原因。

因為有證據顯示,啟動其中一種會抑制另一種,所以這兩種思考策略會被區分開來。情緒激動時,很難好好思考一件事,同樣的,有條有理分析事情時,要用心去感受也不容易。系統一是快樂的。因為違反自然,系統二是痛苦的。亞里斯多德說:只要習慣了,這些痛苦都可以轉換成快樂。

關於道德問題要如何思考?

前陣子很熱門的一部電影,阮經天主演「周處除三害」,周處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只剩幾個月的生命。他為了流名青史,決定在死之前要把另外兩害殺死,你覺得周處在道德上有做錯事嗎?你覺得他留下來的是美名?還是臭名?

書中的一題是這樣的:

某戶人家養的狗在自家門前被車撞死了,因為這家人聽說「狗肉很好吃」,所以就把狗煮成料理,偷偷吃掉。那麼這家人在道德上有做錯事嗎?

作者提到,關於道德問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也不該獨斷的認定「這是正確的」或「絕對不能這樣做」,也不能用「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來表達反對立場,而是要練習如何不慌不忙的思考,「每個人判斷道德善惡的根據究竟是什麼」。

判斷道德好壞時,參雜情緒的「直覺」會最先啟動,但請千萬別忘記,有時也需要啟動手動模式的「熟慮」。

心得感想

以上內容不及全書的1/2,若要全部章節整理後呈現,讀者們可能也會有點負擔,所以決定就先到這裡就好。書中後段有提到關於因果關係的思考、語言的詭辯、面對兩難的思考、科學實驗的思考。雖然書中有可愛插圖顯得活潑,但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一本可配著音樂喝咖啡氣氛下讀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可以提升人們的對於人事物觀察力及判斷力,但確定的是必需反覆練習慢思考,才能在重要時刻做出最佳決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