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術》凡事多想1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植原 亮    著

植原 亮 著


本書是日本作家 植原 亮,他是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哲學博士,現為關西大學綜合資訊學系教授。專長研究主題為「科學哲學」。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

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武功秘笈,要練的是:慢思術。

什麼叫做「聰明」

小時候媽媽總是對我說,多吃魚,會變很聰明喔!現在,我也跟女兒說,來!吃一口魚,吃魚會變得更聰明喔!那到底怎麼樣才是聰明呢?大部分人可能會說,反應很快、很會唸書考試,但卻很少人會說出「會慢慢思考」這樣的答案。

但作者認為聰明的人應該還有一項能力,就是針對問題「刻意慢慢思考」,也就是「有意識的慢慢思考」

以下分享書中幾道題目,跟我一起動動腦。

raw-image


完全一模一樣的兩個人

耕助和英治的外表長得一模一樣,一問之下得知,他們倆不只身高體重相同,連出生年月日和雙親也都一樣,更別說他們連DNA都相同了。但是他們兩人不是雙胞胎。

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請試著思考最合理的假設。



現在,請記住慢思考基本三步驟,因為後面仍會持續需要用到。

慢思術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出的想法,詢問自己 「有沒有不是A的可能性」。

這裡有一個訣竅,把你第一個浮出來的想法轉換成疑問句

你的答案應該跟我一樣,「他們是雙胞胎」。轉換成疑問句變成「他們是雙胞胎,但有沒有可能不是這樣呢?」

慢思術2. 反覆確認條件,很可能錯失了什麼線索,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假設。

「外表長得一模一樣」

「身高體重相同」

「出生年月日一樣」

「父母親一樣」

「DNA都相同」

如果你有答案,恭喜你,你已經思考出不一樣的假設了。

慢思術3. 在你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的多方思考,發揮想像力、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

答案是:耕助和英治是三胞胎,或者人數更多的多胞胎。

 再來練習一題!

題目改編自喬治•波利亞《怎麼解題》中出現的問題 

題目改編自喬治•波利亞《怎麼解題》中出現的問題 


回到P點的熊

一隻熊從P點朝正南方前進2公里,接著轉向正東方又前進2公里,接著再次轉向朝正北方前進2公里,正好可以回到出發點的P 點。請問,你認為這隻熊最有可能是什麼顏色的熊?

如果實際畫看看,覺得有點奇怪,這樣沒辦法回去P點啊

如果硬要畫出來就會變成這樣(下圖),但這樣一來,「朝正北方前進2公里」的條件就不成立了⋯?



慢思術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出的想法,詢問自己 「有沒有不是A的可能性」,把你第一個浮出來的想法轉換成疑問句。

「只有提到熊怎麼移動,怎麼可能看的出來這隻熊是什麼顏色啦!」這是我第一個想法。

轉換成疑問句變成「或許能從熊移動的方法,得知熊的顏色?」

慢思術2. 反覆確認條件,很可能錯失了什麼線索,也可能會想到其他的假設。

實際畫看看。

慢思術3. 在你找到最合理的假設之前,要堅持不懈的多方思考,發揮想像力、參考文獻資料、和其他人商量⋯⋯等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

raw-image


這題的答案跟非歐幾里德幾何學相關,因為地球表面會轉動,所以可以回到P點。這隻熊最有可能是一隻在北極的熊,北極熊是白色的。

人類具備的思考機制

最近被廣泛討論的是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系統一」和「系統二」思考方式。他的「快思慢想」是經典之作。

系統一是快思,迅速、聯想、直覺、通常屬情緒化的思考;

系統二是慢想,緩慢、刻意、分析、理性的思考。

與作者提出的「雙重歷程理論」是相同概念:「直覺」「熟慮」,在認知心理學中已被廣泛接受。我們可以將兩種系統的差異,視為「自動模式」「手動模式」

系統一/直覺/自動模式

系統二/熟慮/手動模式

「系統一」是生物演化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能力,是為了在嚴峻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為了可以順利解決遇到的難題。它可以讓人類與所有動物在面臨生死關頭時發揮力量,並依靠直覺來解決問題。

「系統二」為全新思考模式。人類也會遇到有沒有前例、無法應對的問題或複雜情況,就必需由「系統一」切換成「系統二」。但這並不容易,得不斷累積訓練次數才行。而這項能力就是讓人類擁有靈活思考,並超越其他動物的最大原因。

因為有證據顯示,啟動其中一種會抑制另一種,所以這兩種思考策略會被區分開來。情緒激動時,很難好好思考一件事,同樣的,有條有理分析事情時,要用心去感受也不容易。系統一是快樂的。因為違反自然,系統二是痛苦的。亞里斯多德說:只要習慣了,這些痛苦都可以轉換成快樂。

關於道德問題要如何思考?

前陣子很熱門的一部電影,阮經天主演「周處除三害」,周處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只剩幾個月的生命。他為了流名青史,決定在死之前要把另外兩害殺死,你覺得周處在道德上有做錯事嗎?你覺得他留下來的是美名?還是臭名?

書中的一題是這樣的:

某戶人家養的狗在自家門前被車撞死了,因為這家人聽說「狗肉很好吃」,所以就把狗煮成料理,偷偷吃掉。那麼這家人在道德上有做錯事嗎?

作者提到,關於道德問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也不該獨斷的認定「這是正確的」或「絕對不能這樣做」,也不能用「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來表達反對立場,而是要練習如何不慌不忙的思考,「每個人判斷道德善惡的根據究竟是什麼」。

判斷道德好壞時,參雜情緒的「直覺」會最先啟動,但請千萬別忘記,有時也需要啟動手動模式的「熟慮」。

心得感想

以上內容不及全書的1/2,若要全部章節整理後呈現,讀者們可能也會有點負擔,所以決定就先到這裡就好。書中後段有提到關於因果關係的思考、語言的詭辯、面對兩難的思考、科學實驗的思考。雖然書中有可愛插圖顯得活潑,但個人覺得這並不是一本可配著音樂喝咖啡氣氛下讀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可以提升人們的對於人事物觀察力及判斷力,但確定的是必需反覆練習慢思考,才能在重要時刻做出最佳決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Unclebigrun-avatar-img
2024/05/05
這本書感覺很有趣,想找來好好研讀一番了
凱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5/05
Unclebigrun 很值得花時間閱讀的一本~
三思而後行
凱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5
Tingku Tjarungan 是啊~我們很需要這樣的能力,而且這樣的能力可以培養的。
白夜-avatar-img
2024/04/21
這兩個例子很有趣,讓我更想看這本書了謝謝分享~
凱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3
白夜 沒錯沒錯,我也常常這樣~~
快思慢想中的慢想比較傾向理性思考,慢思就是要求比較多面相的去思考,比較,篩選,而後做出可能比較佳的決策。而慢想是可以經過系統性的學習的,愈是重大決策牽設到較多變數時,更應該慢想。謝謝您的心得分享。
凱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2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是的是的。謝謝滴掉補充分享~~
黃璧怡-avatar-img
2024/04/20
兩個例子幫助我明白慢思術是如何運作,例子本身也很有趣^^
凱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2
黃璧怡 其實我一開始覺得:這不就是腦筋急轉彎的小遊戲嗎?!但經由作者解釋,並不僅如此,是可以透過方法及練習讓思考更全面。謝謝璧怡的回應~
avatar-img
一個人的上班日子
37會員
21內容數
喜歡閱讀之後,無意間來到這裡,就從這裡開始練習寫作,學習分享吧!
2024/11/16
「我對某件事充滿熱情!」、「我今天感覺活力滿滿!」、「我感覺被某件事喚醒了!」,又或是「我被某個人給鼓舞了!」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通常那天做起事來特別有效率、有幹勁。而這就是一種能量,一種能增強愉悅感覺的能量。這個能量的來源與我們的荷爾蒙有關,包含腦內啡、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
Thumbnail
2024/11/16
「我對某件事充滿熱情!」、「我今天感覺活力滿滿!」、「我感覺被某件事喚醒了!」,又或是「我被某個人給鼓舞了!」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通常那天做起事來特別有效率、有幹勁。而這就是一種能量,一種能增強愉悅感覺的能量。這個能量的來源與我們的荷爾蒙有關,包含腦內啡、血清素、多巴胺和催產素。
Thumbnail
2024/10/16
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記錄的習慣。 記錄可以將學習的內容整理的井然有序,而知識經由不斷地記錄、再記錄,將會昇華成智慧。紀錄日常,你會有清楚的人生目標、找到你的生命價值,你將成為人生的主導者,活出人生的意義;記錄工作,做事則會變得既有效率又有方向,擁有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4/10/16
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記錄的習慣。 記錄可以將學習的內容整理的井然有序,而知識經由不斷地記錄、再記錄,將會昇華成智慧。紀錄日常,你會有清楚的人生目標、找到你的生命價值,你將成為人生的主導者,活出人生的意義;記錄工作,做事則會變得既有效率又有方向,擁有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Thumbnail
2024/09/29
致富是一種心理與行為上的健康狀態,是現今社會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種軟實力。在面對金錢時的多種的偏見與錯誤的行為,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在金錢、人性上有正確的心態,因為這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Thumbnail
2024/09/29
致富是一種心理與行為上的健康狀態,是現今社會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種軟實力。在面對金錢時的多種的偏見與錯誤的行為,希望透過這本書讓人們在金錢、人性上有正確的心態,因為這才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10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必學的一項武功:慢思術。
Thumbnail
這本書跟以往我們閱讀的書不太一樣,它是模擬課堂上老師(作者本人)與兩位學生對話方式,設計出10堂課程10個主題,藉由三人的對話,帶領讀者進行腦力激盪的過程,以自然輕鬆方式學會如何刻意慢慢思考。我覺得也可以說是現代人類必學的一項武功:慢思術。
Thumbnail
這堂課的主題是「過度自信」,作者在課堂上邀約同學到台前跟著影片跳舞,挑選的是 BTS <Boy With Luv> 其中一個舞蹈技巧沒那麼高的段落 (1:18~1:24之間,大家想試的話可以跟著試試看),總共給學生先看了10次,甚至還看了教學慢動作版本,已經都覺得能輕鬆辦到了:畢竟才六秒,能有多難?
Thumbnail
這堂課的主題是「過度自信」,作者在課堂上邀約同學到台前跟著影片跳舞,挑選的是 BTS <Boy With Luv> 其中一個舞蹈技巧沒那麼高的段落 (1:18~1:24之間,大家想試的話可以跟著試試看),總共給學生先看了10次,甚至還看了教學慢動作版本,已經都覺得能輕鬆辦到了:畢竟才六秒,能有多難?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簡單的題目和引導,幫助孩子鍛鍊邏輯思維,同時讓大人重新思考不同的角度。可在國立公共圖書館電子書服務平臺借閱或者在網路書商購買。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簡單的題目和引導,幫助孩子鍛鍊邏輯思維,同時讓大人重新思考不同的角度。可在國立公共圖書館電子書服務平臺借閱或者在網路書商購買。
Thumbnail
是否有方法能讓閱讀變得更高效省時? 《打造超人大腦》提倡「 30 分鐘高效閱讀」,作者將閱讀遇到的阻力逐一列出歸納,建立出自己的讀書方法,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書中揭示很多閱讀迷思、輸出技巧跟思考死角,若你也想提升閱讀效率、了解寫作方法,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並且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Thumbnail
是否有方法能讓閱讀變得更高效省時? 《打造超人大腦》提倡「 30 分鐘高效閱讀」,作者將閱讀遇到的阻力逐一列出歸納,建立出自己的讀書方法,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書中揭示很多閱讀迷思、輸出技巧跟思考死角,若你也想提升閱讀效率、了解寫作方法,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並且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Thumbnail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