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音樂製作人都會追求音質一定要最好,混音混到完美、錄音一定要用最頂尖的錄音室,雖然這麼做當然沒錯,但是音質好,音樂真的一定好嗎?
音質是不斷變化的
其實我自己的觀察裡,音質和音樂並沒有絕對的關係,雖然說音樂製作的科技和技術一直在進步,但我們也不會因此覺得早期的音樂比較難聽。
像1940年的爵士樂雖然常常都是表演現場錄的,還聽的到觀眾發出的椅子雜音、交談聲,但完全不影響我們欣賞音樂的體驗,反而這些雜音更讓我們身歷其境。
典。
對我來說,這些都證明了,音質雖然是音樂製作裡面很重要的一環,很多聲音工程師也都會想辦法把用當下的技術,把音質製作到最好,但一段時間後,新的科技和技術又會出現,音質也會不斷進化,但這不代表你的音樂會隨著時間越來越糟,因為真正的主角都還是在音樂本身。
只有最適合的聲音
以前讀書時,一位得過葛蘭美獎的錄音師老師和我們講過一句讓我反思很久的話,「聲音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有些音樂類型就是必須要用好幾萬元的麥克風、在上千萬打造的錄音環境裡面錄音,用的混音技巧也必須是業界最新潮、最酷的做法才能做出那種音樂的味道。
但有些音樂反而就是必須用台幣50元的電腦麥克風來做,那種渾然天成的爛聲音才是最適合某些音樂類型的。
例如以前聽重金屬時,一些老鞭擊金屬(Thrash Metal)、黑金屬類型的樂團,就是要聽到那種一堆壯漢在自己家裡亂搞一通、粗製濫造的錄音質感,聽起來才夠爽夠對味啊!
不只是錄音、混音的質感,音色也是一樣,在學配器法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到,這些音色就像我們的聲音調色盤一樣,透過編曲把這些聲音色彩畫出來。
有些音樂類型就是有他專屬的特別音色,像Dubstep的Bass、流行EDM的Side Chain、鄉村音樂的滑音吉他…等等。
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多去觀察各種音樂類型的調色盤裡面有什麼常見的音色? 也仔細聽聽音樂家怎麼處理這些音色? 時間久了,你自然也累積出更準確的直覺,知道哪些音樂類型適合哪些聲音囉。
自己製作音樂也一樣
寫自己的音樂時也是一樣,並不是什麼設備或軟體都一定要用到最好最頂級的,一切都是看你怎麼去玩出最適合的聲音。
以我自己為例,我常常手邊沒有麥克風可以錄一些聲音素材時,乾脆就直接用iPhone來錄音,錄完就丟進DAW裡面處理,製作出來的聲音也沒有人聽得出這是用手機錄的。
但我也要聲明,這也不是在提倡用簡易設備,不用去尊重新的技術和科技,要不是有這些新的音樂製作科技,我們也不可能像現在這麼方便,電腦一開就甚至可以製作整張專輯了。
只是與其不斷的追求好聲音,不如退後一步思考,用長期聽各種類型音樂所累積出來的知識和直覺,來好好想想什麼樣的音色、音質才是最適合當下寫的那首曲子的。
我常常在作曲時,第一步就是先挑好音色,建立好我的聲音調色盤,很多時候,只要你的音色選對了,曲子的味道就已經出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