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要問自己,這樣夠好了嗎? - 久石讓

2024/01/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這個是我在看宮崎駿的御用作曲家,久石讓的自傳《感動,如此創造》裡面所寫到關於作曲時的建議,也是久石讓自己常常用來審視自己的一種方式。

久石讓

雖然身為日本動畫傳奇宮崎駿長期合作的作曲家,也為這些動畫做出了非常多好記好聽又經典的曲子,甚至成為亞洲知名也非常有地位的作曲家,但在書中有說到,久石讓本人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宮崎駿貴為動畫圈的傳奇,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對自己作品非常非常嚴格的要求,才能達到現在的成就,既然要求每個環節都近乎完美,當然也不會放過幫助故事非常重要的音樂。

在書中,久石讓說,每一次的作曲都讓他戰戰兢兢,一切都要做好最完全的準備才會演奏給宮崎駿聽,就深怕一次的疏忽,就斷了幾十年來的合作關係。

於是他也漸漸發展出一套審視自己的方式,那就是用第三人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作品,並問自己「這樣夠好了嗎?」

不尊重自己的專業

如果有創作音樂的經驗,你應該也有體驗過,一首曲子寫久了、寫的過程聽了上百上千次,耳朵也就跟著習慣了,你也不太能很客觀的分辨出這首曲子是好是壞。

我自己工作一陣子後,就有出現過這樣的惰性,寫出來以後,隨便聽聽就想說「聽起來還不錯啊,那我就交件囉!」,也沒注意到裡面有許多可以修正的地方。

等到交件後,有時候一些同事或客戶會跟我反映曲子的問題,例如某些段落不夠明確、不夠順暢、高潮起伏不夠、混音品質有落差等等等。

這種時候就會非常懊惱,很生氣自己當初怎麼不思考的仔細一點,要是願意當初多花點心思動腦就不會碰到這種窘境了,但老實說,出糗其實我也算蠻有經驗的。

碰到這種情況最難受的,其實是氣自己沒有好好尊重自己的專業,花了大把的時間和努力卻沒有好好對待換來的技能,反而卻讓我的客戶來提醒我一些一開始就可以避免的錯誤。

第三人的角度

也因為這段經驗,加上想到久石讓叔叔說的話,我才開始正視這件事情,試著在每次寫完曲子之後,用第三人的角度來看我的音樂。

試著去聽音樂有沒有順暢? 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改變節奏,讓節奏更有趣? 和聲有沒有辦法在弄得更好聽? 整個曲子的走向有沒有完全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樂器的音色和手法有沒有辦法更好聽、更細緻?

這些都只是舉例啦,我覺得這段過程中,最困難的還是把已經對這首曲子麻痺的耳朵抽離,改成用第三人的角度來聽音樂,所以我也整理了幾個幫助你抽離的方式。

第一就是之前提過的,過一段時間再來聽,同一首曲子過一天、一星期、一個月聽的感受都不同,有時候過一陣子回來聽,你已經脫離了那當初聽到麻痺的耳朵,所以更容易抓出錯誤,這也是為什麼我交件前都盡量會留至少一天給自己回來重聽。

另一個方式則是用別的音樂來當參考,可以去串流平台挑一首類似風格的音樂,聽聽看你和他的音樂差在哪裡,藉由兩者之間的比較來試著提供你更多靈感、或是修正比較不完美的地方。

其實每次寫完一首曲子都試著用第三人的角度來聽聽看,久了也會慢慢更習慣這件事,你也能夠更快的抓出想要修正的地方,久而久之,你的音樂品質自然就會漸漸跟著提升、越來越成熟囉!

6.1K會員
134內容數
成為Film Music 101會員即可收到【每週輕鬆學作曲電子報】&【每週作曲練習】 讓你學配樂和作曲的同時和其他作曲家交流作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