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科學家_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西元 2030 年,人類在科學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報導指出某尖端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內,已經製造出小型的蟲洞,這使得傳統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即將被重新改寫。根據現有理論推測,或許再過幾年,人類有可能在時間與空間之中隨意穿越。


『李柏通』,這位科學研究院的首席天才,他的卓越貢獻無法與稚氣面孔聯想到一起,但因為父母的取名,他從小的綽號就被理所當然地叫做『李博』。沒想到果然在不到二十歲時,他便取得了知名理工學院的博士資格。而畢業後的五年內,則是專心致力於尖端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


然而,即使具有先天超強聰明才智,李博後天的努力行事也毫無可挑剔,如同他面對做學問的嚴謹,你從不會發現在他的周圍有任何的凌亂,即便每日鑽研各種書籍或者大量報告文件,網路上成千上萬的資料查詢與回應,但李博總會在下班前整理地井井有條,桌面收拾得乾乾淨淨,那吹毛求疵的程度,就連書桌上的文件擺放,都得要工整的與桌面呈現完全平行的角度,你甚至可以拿尺來丈量,那誤差絕對在於最嚴格國際標準以內。

對李博來說,簡潔有效才是面對各種複雜科學問題的最佳解決之道。


這幾年來,他總是準時上班,不差分秒地在八點五十九分五十秒進入辦公室,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甚至成為信仰的一環。而進辦公室後,他先將公事包放在座位旁邊的架子上,然後拿起桌上的杯子,從抽屜拿出滴漏式手沖咖啡組,接著向著書桌上的筆筒伸出手,掏出準備用來攪拌的銀色小湯匙,之後前往飲水間內,調製準備喚醒大腦的提神飲料。


然而就在今天,當李博伸手向著筆筒時,他的臉孔先是劃過了一秒鐘的驚嚇,接著迅速回神,淡定地假裝著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般,此時即便身邊有人,可能也很難察覺這快速的表情變化。原來李博發現,他平常擺放在筆筒內的物品有了變化!
除了原有的銀色小湯匙,竟然多了一把閃著金色光芒的小湯匙。


"難道是蟲洞的穿越研究,在未來已經成功了?"

李博低聲地喃喃自語著,腦海中快速地轉過千萬的想法,而唯有一個最有可能。

"在若干年之後,我就是成功穿越蟲洞的未來人,以這種方式來提醒現在的自己,這個的研究將來一定會成功"。

"以這種最隱晦、不太明顯、不過份招搖的暗示,可以避免被旁人發現"。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未來這項計劃會由我完成,目前當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最好就只有我自己知道,而且,甚至不能將這件事以任何形式記錄下來"。

"因為,只要被人發現這個紀錄存在,那麼或許有人來故意破壞這個穿越事件,那麼到頭來,沒有穿越,也代表我的研究是失敗的!"

"思考再三後,李博決定把此事當做不可洩漏的秘密,而這個秘密的存在,將會提醒並鼓勵現在的自己,一步步邁向未來的成功之路"。

之後的每天,當李博如常地準點抵達達辦公室後,總會壓抑心中的激動,小心翼翼地望向筆筒、檢查那把金色小湯匙的存在,同時用力克制住,那嘴角泛起的微微笑容。


avatar-img
53會員
185內容數
分享生活中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都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終於,擺渡車到站,我抓著老婦人,立即衝下車後,就拚命地往航班登機口的方向跑去。 期間,即使借助那些平面的自動電梯,但也還是得在上頭跑著,就只怕趕不上登機時間。
在這偌大的機場裡,我們拼命地跑著。 首都機場真的超大,身處航站樓內,從這頭、往遠端看過去, 應該在同一平面的遠方,但地球是圓的,遠方有點像在平面以下。 如果有人還懷疑地球不是圓的,我會建議他,來北京的首都國際機場看看。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此時,我人在機場航站樓內,已經通過機場安檢,在登機之前還有點時間。
午夜,冰冷空氣中夾雜著潮濕細雨。 等著最後一班公車來到的候車亭內, 久候的排隊乘客不耐煩地四處張望, 每個人都一心期盼著公車快快到來。
數周過後,學校附近的火車站裡。 站在南下月台上的我,看見一個熟悉身影在北上月台。 『是她!』
事隔數日, 散步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飲料,想起那日情景,順便繞道經過「非限定餐室」。
終於,擺渡車到站,我抓著老婦人,立即衝下車後,就拚命地往航班登機口的方向跑去。 期間,即使借助那些平面的自動電梯,但也還是得在上頭跑著,就只怕趕不上登機時間。
在這偌大的機場裡,我們拼命地跑著。 首都機場真的超大,身處航站樓內,從這頭、往遠端看過去, 應該在同一平面的遠方,但地球是圓的,遠方有點像在平面以下。 如果有人還懷疑地球不是圓的,我會建議他,來北京的首都國際機場看看。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此時,我人在機場航站樓內,已經通過機場安檢,在登機之前還有點時間。
午夜,冰冷空氣中夾雜著潮濕細雨。 等著最後一班公車來到的候車亭內, 久候的排隊乘客不耐煩地四處張望, 每個人都一心期盼著公車快快到來。
數周過後,學校附近的火車站裡。 站在南下月台上的我,看見一個熟悉身影在北上月台。 『是她!』
事隔數日, 散步到附近的便利商店買飲料,想起那日情景,順便繞道經過「非限定餐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科技在科學的基礎上發展,能做到好多個人無法想像、無法辦到的,在看太空相關的科普資訊時,都能好有「個人之渺小,集眾人之力之偉大」的感受。
Thumbnail
故事背景為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生存艱難的時代,富人與窮人的生活狀況極度懸殊。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科學家突然意外穿越時空的故事,並開始重新規劃世界,尋找能源和修復土壤的方法。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2024年6月11日下午, 與我們研究室的新科博士李沅桐博士, 一起在UCLA的校園拍畢業照。 沅桐是我在博士時期, 第一個學術合作的同儕合作者。 我們一起研究了Machine Unlearning, 與Preference Matching相關的研究課題。
Thumbnail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二十一世紀的人,科學爲王。 不過這十年發生的事情,早已讓李鳳棲心中的唯物主義信念崩塌:沒有外星文明的情況下,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大概便只能用玄幻和仙俠來解釋了。 一柄無鞘長劍,朝歌。 一套劍法,名字很俗氣,《青雲三式》。 一套道家心法,《太虛經》。 十年來,李鳳棲第一次有了目的。 儘管是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I高速發展,現今一天的變幻超過古代十年的發展,不少人對未來充滿焦慮、迷茫,但一直以來都有一項能力,不僅人人都能學、還無法被AI取代﹔而貫穿古今,只要精通這能力,人生普遍差不了…
其實,每篇論文的貢獻,絕對都是站在前人的努力上的。就像現在的AI,名稱是大語言模型,再更早以前叫做編碼器-解碼器循環神經網絡,再更早以前還有別的名字。「你需要去了解,2024你看到的論文,在歷史上是怎麼一步一步長出來的。」你要去找到源頭的問題,去觀察不同時代大家如何解問題,你才會知道解決方案。
科技在科學的基礎上發展,能做到好多個人無法想像、無法辦到的,在看太空相關的科普資訊時,都能好有「個人之渺小,集眾人之力之偉大」的感受。
Thumbnail
故事背景為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生存艱難的時代,富人與窮人的生活狀況極度懸殊。文章中描述了一個科學家突然意外穿越時空的故事,並開始重新規劃世界,尋找能源和修復土壤的方法。
Thumbnail
2080年,在這個AI掌控一切的時代,學術逐漸式微,眾人只注重享樂,但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年輕科學家依然對學術還抱有熱情,他們決定開啟一項巨大的研究專案:「文明起源」,科學家藉由虛擬世界,帶領各自的部落重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完全依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拓展文明。 活到最後沒被摧毀的部落,才能堪稱文明之最。
2024年6月11日下午, 與我們研究室的新科博士李沅桐博士, 一起在UCLA的校園拍畢業照。 沅桐是我在博士時期, 第一個學術合作的同儕合作者。 我們一起研究了Machine Unlearning, 與Preference Matching相關的研究課題。
Thumbnail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二十一世紀的人,科學爲王。 不過這十年發生的事情,早已讓李鳳棲心中的唯物主義信念崩塌:沒有外星文明的情況下,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大概便只能用玄幻和仙俠來解釋了。 一柄無鞘長劍,朝歌。 一套劍法,名字很俗氣,《青雲三式》。 一套道家心法,《太虛經》。 十年來,李鳳棲第一次有了目的。 儘管是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