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躲藏,有好多的好處。笑臉是躲藏,思考是躲藏,順著氛圍走是躲藏,安靜是躲藏,稱讚他人是躲藏,麻木自己是躲藏,這些我說的出來的躲藏,都是我有過的,我擅長的躲藏。

躲藏可以讓不知道緩和,可以讓稚嫩的未成熟的遮掩,可以讓沒自信暫緩,可以讓渴望羨慕或嫉妒,藏在防撞泡泡裡不被他人碰撞。嗯,終於知道為什麼躲貓貓這麼好玩了,躲越久越感到“藏的很好”的優越,最後沒被找到然後自己緩緩走出來的,是贏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印象中很早就會跟身邊的人玩躲貓貓,值到令我感到安心地現身,就是確定我會贏的時候我才會出來,而確定贏是什麼樣子呢?我知道別人輸了,這時候我可以悠悠的走出來,不用競賽,就可以擁有贏的光環,多好!如何知道別人輸呢?就是看到別人的不好被發現了、別人的短處露餡了,這些都讓我覺得我藏得比他們好太多我看起來光滑無暇,多麼完美,原來我希望別人看我的眼光要如此潔凈,不能有污點或疤痕,我的潔癖是對自己。

raw-image




avatar-img
阿美咪咪辰的沙龍
4會員
32內容數
很多關於自己的困惑和梳理,好好地寫下對我來說是終於面對和看比較清楚,不然大部分我常常蹲在世界裡,看著來來去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美咪咪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一直用眼睛看向別人的風格,在那裡面我可以看到很細的脈絡和樂趣,以為這樣的我很懂得人,被有風格、已走出路的人珍惜提攜著,寄居在別人的風格裡自得其樂,感覺良好,就算我不是媽寶家寶,某種程度我其實還是尚未成熟的半成品,沒自信的時候常常是受這些人沒注意我的眼光而影響,到頭來我的盡力也只是在討誰的歡心而已
久違了上線寫文章,這幾週感到非常巨大的變動,身體一股凝滯感徘徊好幾天,亂躁躁的,像遲遲沒下雨的地面,不斷散發柏油路的氣味,滯悶難耐,心裡祈禱著趕快來一場打破現狀的大雨也好,或悶雷也罷。 雖說身體是這種感覺,但整體來說還是感到這是好事,總好像又有機會練習如何和不自在相處,真的煩躁也只能經歷煩躁,我想
從小孩長成了大人樣,我明明學了超多種知識和累積許多生活經驗,但我其實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方法的人,對我來說,照著使用說明、聽別人說的去做、因為別人這樣所以我也這樣、花錢找人修理或買現成的,所以要工作才有錢買自己不會得不懂的生不出來的......生活中太多如此的運作,以致於很少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什麼,這是我
我很喜歡從頭來過,有一種重新整理或是把累世束縛脫掉的感覺,但副作用就是眼前的進展都像毛髮參差不齊的小嬰兒,沒有健壯與深根,以目前價值觀來看的話有種漂浮不定、三分鐘熱度的觀感,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論從哪裡開始出發,這裡出發那裡出發東撇西點這樣的零零落落,只要是自己自願想要好奇和去貼近的,都會有屬於自己的
從恆春回到人間,有一種新穎的感覺,其實一切都照舊,但就感覺自己好像容量或是對自己的寬容變多了,不再被應該把持,而是更加地在步伐裡去探勘,像是冒險,不是必須得走。 最近在高雄市頻繁住宿,神奇的是都剛好選到七賢路上的房間,這是我人生中最靠近七賢的紋理,繁華裡有懷舊的氣息,新舊裡有條河,河的兩邊正在施工
能達到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我覺得是自己變好的秘密。 但往往我們的變好,都是在外求,從伴侶身上拿、從家人身上討、花錢買東西滿足,這樣也很好,但除了花錢比較容易做到,若對方不給,難受匱乏的都會是自己。 我好多時候(包含現在也還是會)在追求變好的路上,錯把心神放在外界的證明和努力,很辛苦到底的博取關注,
一直一直用眼睛看向別人的風格,在那裡面我可以看到很細的脈絡和樂趣,以為這樣的我很懂得人,被有風格、已走出路的人珍惜提攜著,寄居在別人的風格裡自得其樂,感覺良好,就算我不是媽寶家寶,某種程度我其實還是尚未成熟的半成品,沒自信的時候常常是受這些人沒注意我的眼光而影響,到頭來我的盡力也只是在討誰的歡心而已
久違了上線寫文章,這幾週感到非常巨大的變動,身體一股凝滯感徘徊好幾天,亂躁躁的,像遲遲沒下雨的地面,不斷散發柏油路的氣味,滯悶難耐,心裡祈禱著趕快來一場打破現狀的大雨也好,或悶雷也罷。 雖說身體是這種感覺,但整體來說還是感到這是好事,總好像又有機會練習如何和不自在相處,真的煩躁也只能經歷煩躁,我想
從小孩長成了大人樣,我明明學了超多種知識和累積許多生活經驗,但我其實覺得自己是個沒有方法的人,對我來說,照著使用說明、聽別人說的去做、因為別人這樣所以我也這樣、花錢找人修理或買現成的,所以要工作才有錢買自己不會得不懂的生不出來的......生活中太多如此的運作,以致於很少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什麼,這是我
我很喜歡從頭來過,有一種重新整理或是把累世束縛脫掉的感覺,但副作用就是眼前的進展都像毛髮參差不齊的小嬰兒,沒有健壯與深根,以目前價值觀來看的話有種漂浮不定、三分鐘熱度的觀感,但我自己的感受是不論從哪裡開始出發,這裡出發那裡出發東撇西點這樣的零零落落,只要是自己自願想要好奇和去貼近的,都會有屬於自己的
從恆春回到人間,有一種新穎的感覺,其實一切都照舊,但就感覺自己好像容量或是對自己的寬容變多了,不再被應該把持,而是更加地在步伐裡去探勘,像是冒險,不是必須得走。 最近在高雄市頻繁住宿,神奇的是都剛好選到七賢路上的房間,這是我人生中最靠近七賢的紋理,繁華裡有懷舊的氣息,新舊裡有條河,河的兩邊正在施工
能達到自己給自己需要的,我覺得是自己變好的秘密。 但往往我們的變好,都是在外求,從伴侶身上拿、從家人身上討、花錢買東西滿足,這樣也很好,但除了花錢比較容易做到,若對方不給,難受匱乏的都會是自己。 我好多時候(包含現在也還是會)在追求變好的路上,錯把心神放在外界的證明和努力,很辛苦到底的博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