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1|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規模最大地震列表(續)

    5.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相信各位讀者對這次大地震應該非常熟悉,那個時候筆者還在當學生,當天下午兩點多時聽到日本東北部發生大地震的消息,沒多久地震發生時的劇烈搖晃以及後面的海嘯畫面一一傳出,若非現場拍攝真的會以為是在看災難電影。

    本次地震於日本標準時間(UTC+9)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發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三陸沖的地震矩規模為9.0的大型逆衝區地震。震央位於在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24公里(14.9英里),最大震度達到了日本氣象廳震度等級中的震度7,並且引發最大溯上高40.1公尺的巨大海嘯。

    這場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到以來第一個規模超過9的地震,也是世界地震史上第五大地震,其引發的巨大海嘯也最為嚴重,更引發了一系列災害(包括福島核災),導致了大規模的地方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止,在東北地區,部份城市更遭受毀滅性破壞。該地震引起的一系列災害由日本政府統稱為「東日本大震災」,也是日本本土自二戰(結束後)迄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此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十分嚴重。根據日本消防部的數據,共有19759人死亡,2553人失蹤,6242人受傷。而在財產損失方面,根據世界銀行估計的經濟損失約為2350億美元,這也使得此次地震成為歷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同時,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地震及其後果導致日本災後一年的實際 GDP 增長下降了0.47個百分點。」

    4.1700年卡斯凱迪亞地震

    1700年卡斯凱迪亞地震是指1700年發生在卡斯凱迪亞隱沒帶的一場地震矩規模為8.7到9.2的大型逆衝區地震(Megathrust earthquake)。這場地震源於太平洋下的胡安·德富卡板塊,該板塊起於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溫哥華島中部,沿著太平洋西北地區海岸伸展。這場地震也造成的斷層長度約為1,000公里,平均落差約20公尺。

    這場地震也還造成了襲擊日本沿岸的巨大海嘯,同時也很有可能是俄勒岡州著名地質結構眾神之橋的原因。

    這次地震發生在1700年1月26日太平洋標準時間21:00(新曆)左右。雖然沒有直接的書面震動記錄。但從日本的海嘯記錄中推斷出了地震發生的時間。而且通過推測海嘯高度與所對應的位置,得出這次海嘯與其他環太平洋地震並無關聯。並通過計算日本東海岸的海嘯波高,得出這次地震的規模為Mt 9.0。大多數海嘯記錄來自岩手縣。

    將日本海嘯和太平洋西北地區地震聯繫起來的最重要線索來自對樹木年輪(樹輪年代學)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幾個紅杉「鬼樹林」。 地震引發的海嘯將沿海森林壓入海水死亡,而這些死亡的樹木中,其最外層的生長年輪顯示,樹木最晚形成於1699年,也就是海嘯前的最後一個生長季節。這既包括內陸的樹木林,比如華盛頓州科帕里斯河上的一片林地,也包括現在在海洋表面下只有在退潮時才會露出來的樹樁。[7]這表明,這次地震規模較大,引發的海嘯頗高。

    這些地點的沉積物也支持這次地震的存在。來自海底的岩芯樣本,以及太平洋海岸西北部一些可能由地震引起的山體滑坡的碎片樣品也支持了這一事件的發生。該地區的考古研究發現了大約在1700年左右被淹沒和廢棄的幾個沿海村莊的證據。

    3.耶穌受難日地震

    耶穌受難日地震(又稱為安克拉治地震阿拉斯加大地震)發生在1964年3月27日星期五,當天正好是耶穌受難日,這是美國和北美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截至到2006年,它仍然是有紀錄以來世界第三大地震。芮氏地震規模約8.5,而地震矩規模為9.2。震央位於在美國阿拉斯加中南部威廉王子灣的海域(北緯61.40度,西經147.73度,約25公里深),距離到學院峽灣約10公里,距離到瓦爾迪茲約90公里,距離到安克拉治約120公里。這場地震持續了約4分鐘(240秒),最後導致了139人的罹難。這場強烈的地震也讓得阿拉斯加的一部分發生了地震液化,造成了很大的財產損失並且也引發了山泥傾瀉。

    2.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印度洋海嘯照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以及其引發的巨大海嘯(在科學界稱為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該次巨大海嘯經常俗稱為南亞大海嘯)發生在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週日(印尼亞齊省)UTC+7上午7點58分55秒,震央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亞齊省西岸160公里,震源深度30公里,地震矩規模9.1到9.3。地震引發了浪高高度達15到30公尺的巨大海嘯,最高的海嘯浪高達51公尺,該海嘯甚至穿越整個印度洋襲擊東非沿海。

    此次海嘯受災嚴重的地區有印尼亞齊省、泰國鎬立和普吉島渡假區、斯里蘭卡和印度坦米爾邦,這是因為當天正值聖誕節連假,在泰國渡假區裡旅客的人數非常多,罹難人數和失蹤人數至少有30萬人。

    印度洋大地震是在1960年智利大地震(規模9.5)以及在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耶穌受難日地震(規模9.2)之後最強烈的一次地震。

    1.1960年智利大地震

    1960年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西班牙語:Terremoto de Valdivia de 1960),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地震矩規模為9.4-9.6,是人類史上觀測記錄到規模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發生在下午(19:11GMT, 當地時間15:11),持續時間大約為10分鐘。震央位於智利聖地牙哥以南約700公里。由地震而引發的海嘯襲擊到了智利的海岸線,紀錄的浪高高度為25公尺。海嘯也波及到遙遠的美國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洲東南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在距離震央大約1萬公里的地方記錄到的海嘯高度是10.7公尺。由此次地震所造成的具體罹難人數以及經濟損失因為範圍之廣而無法精確得知。對於該次地震和巨大海嘯導致的罹難人數的估計各不相同。根據從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罹難人數5,700人,另一來源罹難人數6,000人。不同來源估計經濟損失在4億到8億美元。(或加上通貨膨脹,為今日的32億到64億美元。)

    5月21日當地時間早上6點02分,阿勞科省在主震前發生了8.1地震。這場地震讓整個智利南部的通訊中斷,因此當時的總統豪爾赫·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不得不取消伊基克戰役紀念日的傳統慶祝活動,來監督緊急援助行動。政府才剛要開始組織對遭受到地震影響地區的援助時,第二次地震就在隔天(5月22日)當地時間下午14點55分發生在瓦爾迪維亞。

    第二場地震涉及到整個智利超過40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沿岸村莊如托爾坦就因此消失。接下來的研究聲稱,5月21日至6月6日間,在長達1,350公里的南北海岸線中,這場地震共有37個震央。瓦爾迪維亞的主港口科拉爾於開始退潮前海平面漲了4公尺。當地時間下午16點20分,一場浪高高度為8公尺的巨大海嘯撲向了智利海岸,受影響地區主要為康賽普西翁和奇洛埃島。在10分鐘之後,另一場記錄到浪高高度為10公尺的巨大海嘯再次襲來。

    不光是巨大海嘯,這場地震也引發了十分罕見的地裂,有數個地方地表產生新斷層並且錯位,有數量不明的罹難者都被認為是在地裂發生的時候,墜入裂縫中失蹤。

    有數百人在巨大海嘯發生後當場罹難,一條名為「卡內羅梅樂號」起航於瓦爾迪維亞河河口的船,在浪前之後推入1.5公里之後就沉入河下。

    本次地震所造成的海嘯也如同印度洋地震一樣穿越整個太平洋,導致位於臺灣北部的基隆於24日上午7點就觀測到潮汐高出海平面為1.9公尺,根據推算智利海嘯在台灣時間於24日上午11時之後就很有可能會抵達基隆港,不過基隆港務署在上午10點之後就接到美軍通知了海嘯在1個小時之後會抵達,這個消息已經傳給全市。港務局以及警察局分別採取預防措施,有不少的居民紛紛往高處走避;直到最後報告,在基隆市區內田寮港運河的尚智橋,因為遭到海潮上漲的影響,全部都被沖失,以及自由、祟仁2座橋也被沖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透過經濟、科學、歷史發展的相互結合 ,以新角度詮釋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發生事情的真正原因,因為傳統的學科分科有其限制在,但真實的世界卻是相互影響且混雜的,全方位的看事情才能了解全貌而不失偏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