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老子道德》:到底,無為是隨便做做、還是啥也不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矣而後悳,失悳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此為《道德經》。

「上」是老子常用字,代表最高等級之意。最高級的「有悳者」是怎樣的?口不言「悳」、心不存「悳」、行不求「悳」。這年頭常說的「需求感」就是如此——愈顯露需要、愈難以獲得。《道德經》中有「道法自然」,又有「反也者道之動」,都表明了『強為之』只能使情況往反方向發展。那是否因此而『不為』呢?當然不是。

老子並未勸阻人們追求成功——足夠就好。問題在於「如何」追求?就是「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所謂的「上悳」,是「不以強硬的方法或態度行事或說不強求(無為)」而「以放空的心態盡人事且不成功也不沮喪、未來依然保持這樣的思想(無以為)」。簡而言之,做事當然會希望成功、也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該做的好好完成,盡力之後,因為意外或疏忽的因素導致失敗,不必喪氣,人生還要繼續。這不是『聽天命』。

「上仁」就不同了。比起「上悳」,行事較為強硬或執著,但是告訴自己要放空心態如同「上悳」。此間的差異在於「行事的方法或態度」,「上仁」較有執念,也一定會在成功時歡喜、失敗時頹喪。「上義」就更執著,無論是方法上以及心態上都會有一種「不成功便成仁」頑固。「上禮」相較前面幾種,更關注於『儀式感』、期待於對方的回應,不得回應就會生氣。

如果,「無為」是一種「無作為」,就好像吃了一餐,而下一餐的有無就不必計較、找到什麼吃什麼、沒有也罷、隨緣吧。那麼,就是要完全依照自然界的自然法則,生死由天麼?老子重視人的基本需求這件事,讓人民吃飽、穿暖、安居、樂業,滿足於已經有的、不多想原本無的。所以,老子推崇聖人。

反智

老子「反智」嗎?或許應該說,老子推崇高度的智慧,以至於能看透人性、人生、人世,進而對自己有所節制——止於「足」。但是,匹夫匹婦的知識不足以長「智慧」,因此世界需要聖人推動。以高智慧聖人引導大眾走向和諧。一樣米、百樣人,即使聖人也無法使每個人都心悅誠服;因此,聖人的「無為」就很重要了。「無為」,才能「無不為」。一旦強求,就產生了阻力與限制,能做的事就會遭遇限縮。進一步言,『強求』是指凡事都要照著「我」的意思、「我」的指示,「我」不接受「我」不認同的思想。一旦如此,接下來就只能發生「無可為」。

「夫法刻刑誅者,非帝王之業也;箠策繁用者,非致遠之御也。好憎繁多,禍乃相隨;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誅,非所為也,所守也。故能因則大,作即細;能守則固,為即敗」;「『民多智伎能,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去彼取此,天殃不起。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德」。看著這話,似乎老子「反智」,其實非也。老子應是提點世人,人愈聰明愈糟糕,而上位者愈是顯配聰明愈會造成人民的「奸巧」。

另一方面,法律刻薄、用法嚴懲,都不是上上之策。反而是因為上位者有太多的私人欲望、情緒,以至於下位者與上位者『交相賊』。因此,所謂的『先王』如何統治?一言以蔽之,因——憑藉。用己意製造法制,而強加於人民,人民必然鑽漏洞——因為不想遵守。所以,如何使人願意服法?規定人民想要的——這豈非廢話?所以不用多說,也沒人會問,照做就是。例如,大家都不喜歡被騙、被毆、被搶、被殺,那麼在法律中明訂不得有以上行為,有誰會反對呢?處罰加害者,又有什麼理由反對呢?

也許廢死聯盟第一個反對處罰。因為可能產生冤獄,所以要廢除某一項法條——這邏輯對嗎?因為喝水、進食可能會噎死,所以要進飲禁食?因噎廢食不就是他們的寫照麼?因為性需求會衍生性霸凌、性騷擾、性產業、性疾病,是不是也應該組織「除性聯盟」鼓吹六根清淨呢?因為『技術』問題——偵查、蒐證、程序——可能產生不良的後果,乾脆從源頭廢除它——真了不起。那麼,優秀的替代方案是什麼?從未說明。

禁誅,禁是吉凶之忌;誅是殺戮、糾責之意。這事,是依照法律而來的,不是因為上位者「想要」的。而法律又是依照人民「所要的」而建立,一切都自然而然——自然得不必要求有為有守。

至善

如果上位者有長遠的配套措施——如教育,長久之後,這「無為而無不為」就會內化成「不必規定(為)而處處有規定」,人們——大多數人們——會依據文明的原則而行事、待人。這絕非易事。

既然絕非易事,「無為」就不可能是啥也不做或者隨便做做,那些將「無為」說得雲淡風輕、甚至還有與佛家類比的,都可以丟棄了。老子自己「以無名為務」,是他的個性所選,並非期待世人都與他同。他所主張的,是在「名利」上頭,每個人都曉得「足(界限)」。飛揚跋扈絕非好事。「孔子問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正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容,道將為汝居。瞳子憃兮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形若枯木,心若死灰,真其實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無心可謀,「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avatar-img
5會員
28內容數
包贏?怎麼包贏?作弊都不保證包贏,你竟說打仗要包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gjj.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蔽而不成」是《老子》,「敝而新成」是《文子》。前者有艸、後者無艸。前者為『不』、後者為『新』。兩者之前都是「不欲盈」。 「敝」,按說文:「帗也。一曰敗衣。」「蔽」,按說文:「蔽蔽,小艸貌。」無論是「敝」或「蔽」,後接「不成」或「新成」均不可通解。後者是「遮」之意,前者是「舊」之意。另敝(蔽)不新
之一:大器晚成 有說是大器,需要更多時間的等待、醞釀,才能成。胡說。如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是讀書人苦於求財不得、覓侶不匹,自我安慰、自我激勵的說法;用在安慰『懷才不遇』的人們。 有本書「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書名已切中實況。如果能將自己活得好,其實不太可能『懷才不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蔽而不成」是《老子》,「敝而新成」是《文子》。前者有艸、後者無艸。前者為『不』、後者為『新』。兩者之前都是「不欲盈」。 「敝」,按說文:「帗也。一曰敗衣。」「蔽」,按說文:「蔽蔽,小艸貌。」無論是「敝」或「蔽」,後接「不成」或「新成」均不可通解。後者是「遮」之意,前者是「舊」之意。另敝(蔽)不新
之一:大器晚成 有說是大器,需要更多時間的等待、醞釀,才能成。胡說。如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是讀書人苦於求財不得、覓侶不匹,自我安慰、自我激勵的說法;用在安慰『懷才不遇』的人們。 有本書「你以為的懷才不遇只是懷才不足而已」,書名已切中實況。如果能將自己活得好,其實不太可能『懷才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比較上中下的水平差異,何為「有道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介紹自是、自見、自伐、自矜四種多餘行為。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比較上中下的水平差異,何為「有道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