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談錢?為什麼要學理財?對很多人來說,以上這兩個問題可能是「有什麼好問」的廢話,但回到10年前的我,大概很難想像自己一頭栽進金錢的世界。
還記得剛開始跑理財線的時候,某次採訪結束,攝影師問我:「所以你現在都在寫這些股票的題目?」當時自我認同還是個文青的我,瞬間很尷尬的想撇清自己與這市儈話題的關聯:「也沒有啦⋯⋯」
我成長過程所接受的教育,是金錢與意義相互衝突:工作要追求意義,無需講求薪資。股票投資太俗氣,是成為無聊大人的象徵。
長大以後,雖然還是一樣討厭無良資本家,對錢的看法漸漸有了改變:錢就是資源,是一種可以解決(部分)問題的工具。錢雖然不是萬能,但很多時候他會讓你比較好過。累積資本和創造意義可以不必衝突,只要你不誤把手段當作目的。
最近在讀《離開學術界》一書,其中有段話說得很好,特別記下來和大家分享:
金錢是這個社會使用的工具,用來幫助人獲得所欲或所需的商品及服務。對賺錢的方式進行浪漫化描述並不會改變這項基本事實。
賈伯斯對於以科技改變人類生活充滿熱忱,但沒人建議他免費工作。⋯⋯本來就不該恥於盼望自己的工作獲得公平薪資——因此,也沒有理由嘲笑自己向雇主要求報酬的想法。
《離開學術界》:https://moo.im/a/ntxCVZ
(用以上網址買書我可以得到些微回饋金~贊助我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