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 - 歷史、宇宙、思想構築我們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𝗕𝗼𝗼𝗸 𝟬𝟬𝟭 蘇菲的世界 ❞

《蘇菲的世界》書封

《蘇菲的世界》書封


▸ 作者:喬斯坦·賈德 Jostein Gaarder
▸ 出版社:木馬文化
▸ 年份:1991
▸ 類型:長篇小說、哲學


▶ 前言

初次對哲學萌生興趣時,曾找相關入門書籍閱讀。

當時找的書雖以對話與情境開展,但讀完後,並不感覺受到觸動。


讀過《蘇菲的世界》後,才知道過去讀的,是「用故事盛裝思想」;

讓我產生共鳴的,是「融入思想的故事」。



▶ 內容大意

《蘇菲的世界》是寫給青年的哲學歷史課,訴說從古至今的人類思想。

《蘇非的世界》內容大綱

《蘇非的世界》內容大綱

最初,人類關心自然世界中,萬物的運作法則。

自蘇格拉底後,人們開始探討「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各宗教出現後,人類開始思辨信仰與知識間的磨合。

爾後,思想與擴延(物質)兩大主軸貫穿巴洛克時期到啟蒙運動的思辨潮流。

直至近代,頭頂上的星空與內心的迷宮為哲學思辨的兩大命題。


▶ 書摘與感想

假如有一個小孩 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個東西, 你不能問那張紙說它畫的是什麼。 

——《蘇菲的世界》

我們是作畫的小孩,抑或是那張被畫的白紙?我們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抑或是受到心靈的圍繞?這是本書的核心命題。


問題不在於我們是否存在,而在於我們到底是誰。 我們是誰?就算最後證明我們只不過是少校雙重人格裡面的一些想像, 不過這樣也不能否認我們這麼微小的存在事實啊。

——《蘇菲的世界》


蘇菲和亞伯特是「本質先於存在」的展現,他們的世界是由艾勃特少校(類似上帝)編寫的故事,依據少校設定的本質(被安排的身分、要發揮的功能……)依次出場。

他們存在的意義在於探索、理解自己被賦予的角色,並在這齣「宇宙劇」中體現自己的本質。

而席妲和艾勃特則是「存在先於本質」,對他們而言,擁有何種特質、欲扮演何種角色…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想像力或許能創造新的事物, 但實際上不能加以揀選。

只有想像力是不能創作的。

每一件創作、藝術品,都是想像力和理智、心靈、思維之間的巧妙互動所致。

這就像你必須先放羊,才能牧羊。

——《蘇菲的世界》


用放羊與牧羊形容創作的過程。

想像力打開柵欄,竄出的綿羊在草原上舒展、自由、擴張。

理智、心靈、思維是杖與竿,守護、引領,將羊群合成一體。

我常常在寫作時,會糾結著要一步到位。

害怕放羊的過程,認為發散是拙劣與迂迴。

但或許,創作是因這樣的過程而豐厚


思想或理性的歷史就像這條河,昔日傳統形成的潮流,沖刷著各種思想;

當代又有主流的物質條件。

你無法斷定哪一種思想永遠是對的,你只能說,從你所在的位置而言,某個思想是正確的。

——《蘇菲的世界》


河水沖刷泥沙,撞擊、剝落、沉澱,形塑著當代思想。

讀了這段後,對於不同時代的想法,乃至於與自己相左的觀點,更能真心地包容與理解——理解這世上本沒有相同的河川與泥沙、包容蜿蜒與曲折的必然。



▶ 尾聲

燐光是水上的星星, 燐光和其他有機體, 全都是由曾經融合為一個星球的物質組成, 我們同樣也是星塵。

——《蘇菲的世界》


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我們的世界是由歷史、宇宙、思想三個維度所構築而成。


內容總結
蘇菲的世界
4
/5
包括但不僅限於閱讀心得、電影心得與日常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她的鏡中倒影,是兩眼同時眨動的”   續集繼續看:蘇菲的世界(下)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書本來到下集,接續了哲學還提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心理學派,前半段就針對這些內容記錄一下心得。另外還有稍微劇透的部分,如果有想看書會有個提醒分隔,記得要跳過
Thumbnail
“只有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有一天會死去,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美好。”   換個種類好書:蘇菲的世界(上)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因為聽了推薦而入手的一本跟平常不太一樣的書,因為下集還沒有讀完,所以關於小說結構的情節感想可能等下一本再來分享,這本就針對所謂哲學的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作者歷史系背景以及創作科幻小說的文章,透過文筆,作者試圖用歷史來看到未來,並探討歷史專業在現今社會的角色和價值。
Thumbnail
“她的鏡中倒影,是兩眼同時眨動的”   續集繼續看:蘇菲的世界(下)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書本來到下集,接續了哲學還提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牛頓,心理學派,前半段就針對這些內容記錄一下心得。另外還有稍微劇透的部分,如果有想看書會有個提醒分隔,記得要跳過
Thumbnail
“只有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有一天會死去,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美好。”   換個種類好書:蘇菲的世界(上)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因為聽了推薦而入手的一本跟平常不太一樣的書,因為下集還沒有讀完,所以關於小說結構的情節感想可能等下一本再來分享,這本就針對所謂哲學的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