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偏差的孩子,其實是一位內心受傷的孩子

行為偏差的孩子,其實是一位內心受傷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行為偏差的孩子,其實是一位內心受傷的孩子

行為偏差的孩子,其實是一位內心受傷的孩子


偏差行為只是孩子遇到難以招架的困難時的表象訊號,可能是他們缺乏因應某些情況的能力,或是面對某些事時束手無策,這是孩子釋放出的求救訊息,希望大人能理解並伸出援手。

或是,當孩子連愛都討不到時,就會從討愛的孩子變成討厭的孩子,開始做出各種偏差行為,來獲得父母師長的關注,簡言之,他是為了得到關注而故意討罵。

因為,當孩子的努力從未被看見,而一些不被接受的行為卻一再被放大檢視,孩子便會不斷展示無能來提醒大人:別忽略我的存在

而一個越是內在無力的人,越是要用大聲、嘶吼、憤怒與誇張的肢體,來展現自己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感受自己對生活有支配權。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安全感是來自父母的關愛。所以,孩子不是變壞,只是需要我們幫忙。不是孩子不願意改變,而是時間未到。只要父母不放棄,孩子永遠有機會。只要看出孩子願意改變的心,就應該要拿出耐心給他機會。信賴孩子,然後等待再等待。



------------------------------------------------------------------------------------

參考資料:《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不教養的勇氣》、《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avatar-img
細讀慢品的沙龍
29會員
122內容數
除了介紹讀過的推薦好書外,也想紀錄自己與小寶貝共讀過程的成長點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讀慢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猶太人建議孩子2歲起實施「延後滿足」教育,父母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透過等待三週才購買想要的東西,孩子可學會金錢觀念,並透過理由解釋、自行賺取零用錢來負擔部分費用,提升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理財觀念。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父母尊重孩子並與他們建立穩固的情感連結是非常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4個法則,分別是尊重、信賴、傾聽、互助。這些法則可以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強大的連結,並提供孩子支持和安全感。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透過本質的瞭解,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固執、愛吹牛、依賴等行為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支持。適時的鼓勵和陪伴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一環。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猶太人建議孩子2歲起實施「延後滿足」教育,父母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透過等待三週才購買想要的東西,孩子可學會金錢觀念,並透過理由解釋、自行賺取零用錢來負擔部分費用,提升孩子的自立能力和理財觀念。
孩子長大後,他們會開始問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培養他們的邏輯能力。本文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的提問與思考,這對未來教育將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