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 Leo's 工程師日記 【CH5 - 首次出差】

每次的出差經驗,都能有新想法、不同人文風俗或心情上的收穫。

《前言》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筆者回想過去的每件事情時,總會興起許多的感觸並檢討當時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的念頭?也許感嘆曾經年輕的自己,或是透過留在平台上的幾句字裡行間再找回曾經的自己。但時間總是讓我們沒有後悔的餘地,每分每秒的推移,讓我們走在持續向前的道路上,不是嗎?

  • 初學者→顧問

  筆者細數資訊職涯這些年,約莫從2009年投身資訊產業開始,從初學者位階逐步打著基底,再經過好幾次專案歷練才到真正的顧問,無須有人指導也能確切完成專案。其實也經過了四年多的時間,這期間學會教育訓練所有系統功能及基本開發與系統升級。

  • 顧問→專業顧問

  再從顧問時期,真正成為該領域的專業顧問,又再經歷了兩年多。此時,才真正能開始獨立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系統規劃,並開始獨力執行專案與導入系統。對於使用者的客製化開發,也是在此時期開始致力投入並於專案中成長。

  直至現在,筆者仍在資訊領域持續學習,原因除了保有對這份領域的熱忱與興趣,還有一部分就是目前身為CIO角色的職務,筆者必須不斷鞭策自我向前邁進。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稍稍在原地駐足太久,很可能就會讓所在的企業面臨資訊技術應用落後的風險,各位讀者覺得呢?

《正文》

  在經歷兩年的顧問職涯後,終於迎來人生第一次出差。不過,沒有大家想像的是去歐洲或美洲出差,而是對岸中國。時間倒回至2010年9月,當時印象中已接觸了兩個專案,而這次的客戶算是以工具機起家的中小企業。第一階段先是將系統升級至新版,第二階段則是優化客製化系統,第三階段便是前往客戶在中國的子公司作完整技術移轉。

  各位讀者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是針對台灣總公司進行技轉就好?其實,從當時觀察輔導的客戶至現在身在使用者端的筆者,台灣目前可能面臨資訊人才短缺不易培育的狀況。該現象尤以中南部企業所受衝擊影響最大,因為好的或合適的人才會嚮往高科技產業,所以中南部人才北漂是正常也是順應環境所致。但這樣的狀況讓中南部企業面臨的是,一旦未能盡早因應或調整,就會出現資訊人員斷層的現象。

  如同筆者本篇所輔導的客戶一樣,對於他們相對重要的系統升級竟然從頭至尾都沒有資訊相關人員參與,而是由類似產品研發的單位來執行。所以,一旦有系統的問題發生,就會通通委由筆者這樣的軟體顧問公司概括處理。台灣中小企業很多沒有於內部去建置資訊單位,僅能透過外包管理或維運的維護合約來處理系統的各種問題。因此,在系統恢復的即時性相對較差。畢竟,等待顧問處理與自己有能力處理,在效率上是明顯不同的,端看客戶本身可以忍受資訊系統無法使用的時限長度。

  回到本篇主題,回顧當時接獲通知到準備辦理護照與台胞證,僅剩不到短短一個月時間。感謝當時的原廠顧問公司給予可以攜伴的權利,筆者與當時的女友(現今的太太)詢問了她的想法,在有了共識後就決定一同前往出差。一來是我們從未到過中國,筆者自己的父親也在對岸擔任台幹多年,常常分享他在那邊的所見所聞。所以,筆者決定趁著這次機會去好好看看對岸的人文風俗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在交由客戶代訂機票後,筆者很快便同女友一起整理好行李換了人民幣,帶上當時買的最新一代IPad(很重要*3)於九月底周末出發那天在台中清泉崗機場集合。當時,記得航班是一早的飛機沒有直飛蕭山機場,所以筆者必須跟著客戶在香港轉機,改搭中國國內航線才能抵達蕭山機場。在安頓好飯店後,我們才知道碰上了中國的十一長假,客戶特別提醒我們杭州西湖就在附件,趁著六日兩天的周末,我們就開啟了這充滿未知的行程。會說未知,是因為筆者當時也沒有中國門號可使用,所以根本沒法上網。只靠著手機的谷歌離線地圖到處跑,好在也沒迷路!蕭山這邊的地鐵還算容易搭乘,沒幾站就可以到達鄰近西湖的地鐵站。

  書上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筆者一踏出地西湖的地鐵站,真的想像不到杭州的街景、建築與市容僅僅是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感覺就是堪比台北市的繁榮,街上商店琳瑯滿目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牌,百貨公司就林立並緊鄰西湖附近。明亮的落地窗展示著知名的國際精品,光在這裡隨意逛逛就可以耗上一整天可能還不夠!整個西湖舉目皆是熙攘熙往的人潮,順著人潮的方向前去,很快一大片湖光山色就映入眼前,原來這就是許多歷史人物提及的西湖。不過,筆者想短暫駐足卻連幾秒鐘都有難度,因為人潮多到把環湖的道路都擠得水洩不通,筆者跟女友幾乎是被人群推著向前,過了良久才彎進了一旁的園區裡。

  後來,我們順著園區裡的石板道走著,也不知哪來的靈感就去體驗了皇帝與格格的拍攝,這些照片至今幾次拿出來回味,仍不禁嘴角會微微上揚!當天,買了些街上的特色小吃或零食品嘗,每次著實都是不同的體驗。直至晚上,客戶接風去了附近知名的餐館名為外婆家用餐,可以想見當年中國正值經濟發展階段,每一桌不論人數多寡點的菜都是放滿整個桌面。這也衍生了食物吃不完甚至連動都沒動就被丟掉的亂象,據客戶轉述中國政府後來為了抵制這種現象,才開始施行相關政策或處罰。

  若要簡述家餐館的口味比起台灣如何?平心而論是蠻好吃的而且很接近台灣的味道,尤其以一道看似平凡無奇的甜點-吐司的誘惑更是來訪必點名菜。拿著烤的熱熱且微酥的吐司沾著冰淇淋一起入口,那滋味連文字都難以詮釋。在與客戶享用完餐後,我們隨意在西湖周邊的街道散步著,也順便讓筆者熟悉一下環境與人文風情。了解了當地人民幾乎都騎乘電動機車已非常普及,若不想搭乘地鐵也可以改搭半電力的人力車,機動性高且隨處可見,只是價格與計程車相距不遠,待在這一個月的日子裡我們也搭了幾次,很有趣!

  撇開工作不談外,筆者與女友倒是蠻期待平日的晚餐及每周假日一同出遊的時光,期間靠著平板追了不少劇,也聽了不少歌;吃了不少當地餐點,從麵食、牛排、合菜、烤肉、速食到這裡的火鍋都試過,重點是火鍋煮時還有賣狗肉,當下真是有嚇到!我們從微熱的天氣待到近十月底的嚴寒。用自己的雙腳繞了西湖及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以及柳浪聞鶯》,到訪過白蛇傳的雷峰塔但沒遇到法海。有一晚筆者還特別買了前排的票,與女友去觀賞了西湖上張藝謀導演編排的《印象西湖》。那場面真的是蠻撼動人心的,整個表演就在西湖上展開,透過光影與配樂及移動的人群及場景,充分展現了張藝謀導演的執導功力,後來聽岳父說與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可謂是必看的表演。

  托客戶的福,也去體驗了當地的釣魚及酸辣魚,可惜某周天候不佳,原先約定的黃山行未能成行!若是各位讀者想自助旅行,西湖畔其實也有當地的旅行社可以協助辦理成團!有往黃山的也有往烏鎮的旅行,這讓自助的旅客也不失一個好選擇!駐廠的最後一個周末,天氣轉冷不少,筆者趕緊與女友前往當地的百貨公司逛逛,採買了較厚的外套以避寒。當晚,客戶的副總與廠經理一同招待筆者與女友去用餐,第一次啤酒喝醉就獻給了這裡了,原來青島啤酒這麼好喝,但是筆者兩瓶就醉了@@~好在還能走回飯店,隔天帶著有點不捨但又期待回家的矛盾心情,離開了杭州蕭山經濟開發區,在上了飛機時,仍在回想著一個月的歷程,誠如筆者文章開頭所述:「每次的出差經驗,都能有新想法、不同人文風俗或心情上的收穫。」這在人生的頁扉,肯定是精彩的一頁,也會時時想起這段難忘的經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成為「工程師」前與後的大小趣事,當中有開心也有心酸,這是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以此專題作為紀念。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