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德國太陽能過盛負電價?不患寡患不均的綠能

raw-image


德國目標在2030年前達成8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以及俄烏戰爭導致必須要降低對俄國天然氣能源的依賴,2023年大量加裝了太陽能板新增容量超過14 GW大大超前了政府計畫的9 GW,使得德國太陽能的總發電量到2023年底可以高達81.7 GW,比2020年的54.4GW成長了50%。

五月開始,德國晴朗的天氣使得德國在5月13日下午1點時超過60%以上的電力由太陽能發電廠提供。到夏季6,7月日照高峰時很有可能會再創紀錄。2023年時德國在6月太陽能發電峰值比4月時高出60%

到5月中後德國中午一度有近70%的發電量來自太陽能,使得德國太陽能生產商的十天平均電價大幅從非太陽能發電平均的70.6歐元降價87%到9.1歐元。

太陽能發電最高峰時事實上是負電價,但夏季中午並非德國的用電高峰。當電力生產不受管制時,就會出現這種供需失衡電價崩潰的情形。


從上面這個圖可以看出用電的高峰,通常是在天氣比較冷且日照時間短的季節,太陽下山後主要靠的是1/4來自風電,三成燒煤。

SEB Research 認為太陽能發電的問題在於發電高度集中,德國太陽能發電僅花了一年中 22.3% 的時間就產生 80% 的發電量。夏季用電低谷和太陽能發電高峰錯峰,太陽能發電廠在德國太陽能裝置大幅成長的情形下2023總產能81.7GW遠高於需求的52.2GW。

SEB 認為在太陽能旺盛電價大幅下滑的情形下,太陽能電廠收入會面臨暴跌,除非裝置獲得補貼或購電協議的保障,否則新太陽能發電的project未來預期的獲利會顯著下降,這可能導致太陽能新裝置的指數型成長會軋然而止。然而現在德國仍有大量的太陽能裝置在建設中,這表示在未來如果沒有限制太陽能發電,夏季的太陽能電價崩潰會更嚴重。

電價崩潰理論上有利的是消費者和德國的工業,但要在真正更需要電時有便宜的電,也因此投資的重點會從新增太陽能發電裝置轉向改善電網和儲能,讓太陽能電價很便宜甚至免費時大量儲存電能後在太陽下山時能拿來用,否則只是有過多的發電量都浪費掉。

這意味著,太陽能行業(或是再生能源發電業)的規律可能會在太陽能板生產量過大,電網和儲能機制跟不上時需求暴跌,要等到儲能也高速成長後供需才會平衡,讓太陽能發電有利可圖才會新增更多太陽能裝置。再生能源發展最快的德國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不受監管限制的太陽能可能會造成太陽能發電商的自我毀滅。

上述的情形其實也適用於風電的風機製造商,在一段時間的高成長後超出電網胃納量也會面臨生產過剩的情形,新裝置需求大幅放緩,德國西門子的風電部門歌美颯 (Gamesa) 就面臨了要大幅裁員4100人占員工總數15%的窘境

儲能行業前景一片光明?

隨著再生能源發電廠的擴建,對電網擴建和儲存容量的需求增加,特別是分散安裝的電池儲存系統,儲能系統可以保護電網免受過載,並提供負載控制或饋電管理等附加服務,以實現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緩衝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方面有很好的應用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