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每個人都該知道佛王誓約

慈悲 龍德上師:每個人都該知道佛王誓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這個法門很重要,收錄在《佛王誓約》這本書裡面。它很重要,一直有因緣。

這個教法無需灌頂、口傳都可以受持,希望大家自己深入研究,然後跟家親眷屬講「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勝妙安樂。

它是一個永恆圓滿的故鄉,這個地方連「苦」這個字都沒聽過,更何況會發生。

希望大家立定志向,短期的志向、中期的志向、長期的志向,都要把它訂定出來。

往這樣的志向勇往直前,排除萬難。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2會員
3.0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真的傾慕諸佛菩薩有神通的境界「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 「神足通」、 「宿命通」,最究竟的「漏盡通」,佛門所謂的「六通具足」佛的境界,應該精勤努力不懈地修行,親近善知識,修行修在要點上。佛教範圍很大,有大乘、小乘、南傳、密宗,中國傳下來佛教就分十大宗派。再把它縮小講地球上的密宗
龍德上師播客「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
簡介《楞嚴經》的殊勝。第二、「弘傳的過程很殊勝」。《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陀滅度以後,弟子們集結成經。那時候在印度,國王視為國寶藏於國庫,不准流傳他國。般剌蜜帝大師把它抄寫在白絹布,割開自己手臂,把它藏在手臂裡出境帶來中國。歷史還記載,中國隋朝天臺 智者大師研究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修出真智慧,懂得擇善堅持。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Those who practice real wisdom will insist on doing good deeds.
一直發好願、發好心念,冤親債主沒有解決會覺得修不動很辛苦,怎麼都修不起來?好像你在點油燈的火,旁邊就有一個無形的人吹掉了,又點著,他就又給你吹掉。「奇怪!發心怎麼老點不著?」冤親債主在,怎麼點得著?你還欠他!要低心下氣,保持懺悔心,常常跟他解冤釋結,同時修自己心,那就相得益彰。他去看你這
與其去判斷是不是某一尊佛菩薩轉世再來的聖者,為什麼不去判斷他戒律是否清淨?願力是否周遍而慈悲,他的行持是否非常的如法,就跟佛菩薩無二呢?為什麼不去看這些呢?這些才是鐵打的保障。如果看到,他都沒有說:「他是什麼佛菩薩聖者。」沒有這些名銜光環,這個人就更可貴,不是嗎?真正的成就者高僧大德韜光
如果真的傾慕諸佛菩薩有神通的境界「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 「神足通」、 「宿命通」,最究竟的「漏盡通」,佛門所謂的「六通具足」佛的境界,應該精勤努力不懈地修行,親近善知識,修行修在要點上。佛教範圍很大,有大乘、小乘、南傳、密宗,中國傳下來佛教就分十大宗派。再把它縮小講地球上的密宗
龍德上師播客「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
簡介《楞嚴經》的殊勝。第二、「弘傳的過程很殊勝」。《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陀滅度以後,弟子們集結成經。那時候在印度,國王視為國寶藏於國庫,不准流傳他國。般剌蜜帝大師把它抄寫在白絹布,割開自己手臂,把它藏在手臂裡出境帶來中國。歷史還記載,中國隋朝天臺 智者大師研究
龍德上師珍貴法語:修出真智慧,懂得擇善堅持。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Those who practice real wisdom will insist on doing good deeds.
一直發好願、發好心念,冤親債主沒有解決會覺得修不動很辛苦,怎麼都修不起來?好像你在點油燈的火,旁邊就有一個無形的人吹掉了,又點著,他就又給你吹掉。「奇怪!發心怎麼老點不著?」冤親債主在,怎麼點得著?你還欠他!要低心下氣,保持懺悔心,常常跟他解冤釋結,同時修自己心,那就相得益彰。他去看你這
與其去判斷是不是某一尊佛菩薩轉世再來的聖者,為什麼不去判斷他戒律是否清淨?願力是否周遍而慈悲,他的行持是否非常的如法,就跟佛菩薩無二呢?為什麼不去看這些呢?這些才是鐵打的保障。如果看到,他都沒有說:「他是什麼佛菩薩聖者。」沒有這些名銜光環,這個人就更可貴,不是嗎?真正的成就者高僧大德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