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筆記》摘要,再摘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來我的筆記只做了一半。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J,開會的時候,我發現他總是專心聽,偶爾才動筆在筆記本上寫一兩句話,會後總結和行動他非常清楚。而我幾乎一直寫,筆記本上滿滿的,可是會議要點和該做的事卻很模糊。

看了《巨人的筆記》,我才發現我只是寫下訊息,而不是紀錄。


作者金翼漢(김익한),大學教授,韓國首位紀錄學家,

熱愛一件事,並把這件事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終極體現,金教授是絕佳的例子。

熱愛紀錄到以此為職業,在政府和學術領域上發展,更力行推廣到個人身上。

他在「紀錄學」找到人生的方向,自己覺得好用,也熱切地分享給每個人。看看金教授的頻道,相信你也會感受他的熱愛。

他的YT頻道「金教授的三件事」,教人如何早起、讀書和寫筆記的方法。

我在人生中領悟到的唯一法則就是,紀錄是連結人生價值與實踐的最佳工具。


什麼是紀錄?

作者定義的紀錄是統整留下來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紀錄像是檔案,經過整理可以隨時提取使用的資料。

為什麼要紀錄?

紀錄帶來成長,幫助記憶、提升專注、增進思考和激發潛力。

人的成長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由外獲得成長,另一個從內在得到發展,兩者互相搭配,有加乘的效果。

紀錄同時擁有從外蒐集資訊向內發展潛力的功效。

除了外在資訊,我們還擁有內在資產。金教授說我們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其實都存在腦海和身上,也就是「潛力」。大家常誤會紀錄是為了長期記住外界獲得的資訊,其實是喚醒潛力的最佳武器。

要怎麼紀錄?

分兩部分,摘要和分類。

01 寫摘要—找出重點

#紀錄的前提就是不要寫太多。

想像你在上一堂課,會怎麼做作筆記?把老師的板書記下來,說什麼就寫什麼。如果這樣,這是抄寫,而不是金教授說的紀錄。

課堂紀錄是為了理解並幫助記憶。

有些人(我就是)讀了書,卻沒感受書中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因為筆記太多,超出自己可以消化吸收的分量。

金教授訂了一個摘要標準:寫一個章節的摘要,篇幅不要超過A4的一半。

#找出重點,專心內化。

從一百個紀錄當中選出十個珍貴紀錄

例如,要找出一本書的重點,必須先完整消化內容,

自己選出關鍵字,這個過程就是在內化一本書,重點在你自己的評價及選擇。

剛開始摘要金教授建議,只找出兩個關鍵字,不管內容多長。從這兩個字出發,填補中間的空隙,加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不要怕誤讀

學問可說是摘要別人東西加上10%自己的想法。

讀一本書,當你和作者有共鳴的地方,才會成為自己的知識。

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理解有落差是自然的。

還記得《大人的11堂寫作課》提到,作者和讀者的天然矛盾嗎?

我們只能儘可能去感受作者的用意,但不要過度聚焦,重點放在能理解,感同身受的地方。讀書是能為己所用。

而且,不同時間讀同一本書的感受也不一樣,過一陣子再讀發現更多感受,不也是一種成長。

紀錄越來越多怎麼辦?

02 做分類—整理思緒

思緒本身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常常讓我們感到混亂。

這時候把紀錄整理分類,可以理出思路,找出方向。

舉例來說,打網球同時存在外在動作和內心感受,如果要紀錄,就要分成兩類紀錄。

回想揮拍動作,寫出有哪些細節需要改善。

或是運動的感想,比如今天發球失誤的自責,逃避練習困難技巧。

#再摘要—加深思考的濃度

開始紀錄後,筆記會越來越多,這時可以重看一次,把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重新摘要。

金教授說他通常在午餐前看上午的筆記,晚餐前看下午的筆記,過濾出一整天較有意義的筆記。

每天把這些筆記做初步分類,課堂內容歸入知識筆記,工作的歸入工作訣竅…等。

每星期再回顧一次當周的筆記,不斷重複。

假如你不能看著自己留下的紀錄露出微笑,也就是沒有因摘要和分類感到愉悅的話,那就只是形式而已。

紀錄什麼?

前面講完怎麼紀錄,接著說具體可以記什麼。

金教授建議可以在五個領域—學習、對話、思考、日常、工作

實踐「紀錄、再紀錄、持續記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紀錄:獲得知識、心態和訣竅。

第二階段:再紀錄:提高記錄品質。

紀錄不能只做一遍,這樣等於沒做完,要內化和重新整理,升級成有用的知識。

第三階段:持續記錄:把成長當成習慣。

摘自《巨人的筆記》

摘自《巨人的筆記》


事實上,每天任何事都可以記錄。把作筆記的習慣帶到生活,模糊會變得清晰明瞭。

固定時間重新回顧和思考,還可能重新認識自己。


小記

書裡面和學習相關的關鍵字&摘要

書裡面和學習相關的關鍵字&摘要


有人說寫作就是思考,不過寫作時才開始想已經來不及。

記筆記的時候就要開始想,往前一點是選擇寫下哪些關鍵字就在思考了。

哪些是我認為的重點,如何應用等等。

這樣讀一本書可以很慢也可以很快,因為是我的意識判斷,資訊經過「我」才會成為知識留存。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提醒是,筆記不只做一遍,而是要回去重看,摘要,再摘要

avatar-img
63會員
27內容數
嗨,我是艾利森,沉迷於閱讀和寫作的上班族。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即使是工具書也是作者在說故事。 想知道持續寫作能帶我走向哪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紀錄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逼迫大腦運動的書... 靈感枯竭反而要往內繼續挖掘靈感,聽起來不合理?看看作者怎麼說吧。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自由書寫的六大要點、秘訣應用練習,和整理輸出成品。
有些道理很基本,基本到看太多次,以為已經會了,跟著這本書又讓我重新思考一次。 這篇文章分享三點讓我感觸最深,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理解的寫作核心觀念。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EQ之父早在1995年寫下的經典情緒說明書。 操控機器要詳讀說明書,情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了解他的運作原理,也能幫助情緒聰明一點。 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美國的心理學家兼《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主要研究行為與腦科學的領域,被譽稱為EQ之父。 三十幾年前,那個年代流行
從前有一個人叫阿森,父母告訴他,努力讀書拿高分,以後才有保障。於是他緊張又焦慮,努力念書,進入好高中,再拚進理想大學,如願以償的他以為終於解脫。 幾個月後,他擔心要是不夠努力,以後沒有職場競爭能力。於是他繼續努力,挑課不求自己的興趣,而是以能維持出色的成績為目標,快畢業時,得到一份知名企業的工作。
剛開始要寫作,一定會遇到「不知道要寫什麼」、「如何持續地寫」等的困擾。參考樺澤紫苑的心得分享四個關於輸出的改善問題,包括擅長輸出的方法、提升輸入效率和質量的建議、快速寫出文章的技巧,以及長期持續寫作的祕訣。
這是一本逼迫大腦運動的書... 靈感枯竭反而要往內繼續挖掘靈感,聽起來不合理?看看作者怎麼說吧。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自由書寫的六大要點、秘訣應用練習,和整理輸出成品。
有些道理很基本,基本到看太多次,以為已經會了,跟著這本書又讓我重新思考一次。 這篇文章分享三點讓我感觸最深,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理解的寫作核心觀念。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EQ之父早在1995年寫下的經典情緒說明書。 操控機器要詳讀說明書,情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了解他的運作原理,也能幫助情緒聰明一點。 作者是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美國的心理學家兼《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主要研究行為與腦科學的領域,被譽稱為EQ之父。 三十幾年前,那個年代流行
從前有一個人叫阿森,父母告訴他,努力讀書拿高分,以後才有保障。於是他緊張又焦慮,努力念書,進入好高中,再拚進理想大學,如願以償的他以為終於解脫。 幾個月後,他擔心要是不夠努力,以後沒有職場競爭能力。於是他繼續努力,挑課不求自己的興趣,而是以能維持出色的成績為目標,快畢業時,得到一份知名企業的工作。
剛開始要寫作,一定會遇到「不知道要寫什麼」、「如何持續地寫」等的困擾。參考樺澤紫苑的心得分享四個關於輸出的改善問題,包括擅長輸出的方法、提升輸入效率和質量的建議、快速寫出文章的技巧,以及長期持續寫作的祕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紀錄是突破思考極限的最佳利器。把所有單純的想法紀錄下來,它們便會成為方法、成為歷史。(金翼漢) 金翼漢畢業於首爾大學韓國史學系、東京大學歷史研究所。現為明知大學紀錄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並擔任韓國紀錄學會與韓國國家紀錄研究所所長。巨人的筆記是他為了向大眾推行紀錄的方法而撰寫的一本書。他認為從回顧人
Thumbnail
「紀錄」是需要刻意練習,如果用心執行,會帶給你成長和自由,拿回主控權。 閱讀完了由韓國紀錄學家金翼漢撰寫的【巨人的筆記】後自己獲得的一個印象最深的概念。書中內容和以往教筆記方法的書(如子彈筆記)略有不同,並不著重在教人特別的有系統筆記方法,更加強調是「記錄的本質與重要性」,以及能夠應用的領
Thumbnail
「巨人的筆記」是金翼漢教授的著作,提倡透過記錄和寫筆記來掌握自己的人生。書中強調紀錄能幫助實現自由、內化知識,以及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本書中的方法和建議對於想要改善自我管理、充實人生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實用的指南。
Thumbnail
透過紀錄摘要,在過程中提升思考力,感受到自由,提升記憶力,成為未來自學的途徑,並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近半年來,我耗盡數支筆芯寫過一頁又一頁的日記,其中包含幾段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實實在在地瞭解到要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也因此,讓我對文字再添上一層的喜愛。想讓自己在不需要顧慮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誠實面對自己。
Thumbnail
紀錄是突破思考極限的最佳利器。把所有單純的想法紀錄下來,它們便會成為方法、成為歷史。(金翼漢) 金翼漢畢業於首爾大學韓國史學系、東京大學歷史研究所。現為明知大學紀錄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並擔任韓國紀錄學會與韓國國家紀錄研究所所長。巨人的筆記是他為了向大眾推行紀錄的方法而撰寫的一本書。他認為從回顧人
Thumbnail
「紀錄」是需要刻意練習,如果用心執行,會帶給你成長和自由,拿回主控權。 閱讀完了由韓國紀錄學家金翼漢撰寫的【巨人的筆記】後自己獲得的一個印象最深的概念。書中內容和以往教筆記方法的書(如子彈筆記)略有不同,並不著重在教人特別的有系統筆記方法,更加強調是「記錄的本質與重要性」,以及能夠應用的領
Thumbnail
「巨人的筆記」是金翼漢教授的著作,提倡透過記錄和寫筆記來掌握自己的人生。書中強調紀錄能幫助實現自由、內化知識,以及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本書中的方法和建議對於想要改善自我管理、充實人生的讀者來說,是一個實用的指南。
Thumbnail
透過紀錄摘要,在過程中提升思考力,感受到自由,提升記憶力,成為未來自學的途徑,並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近半年來,我耗盡數支筆芯寫過一頁又一頁的日記,其中包含幾段無疾而終的故事,我實實在在地瞭解到要把天馬行空的想法化為文字是多麼難的一件事,也因此,讓我對文字再添上一層的喜愛。想讓自己在不需要顧慮任何事情的情況下,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誠實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