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巨人的筆記》摘要,再摘要

原來我的筆記只做了一半。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J,開會的時候,我發現他總是專心聽,偶爾才動筆在筆記本上寫一兩句話,會後總結和行動他非常清楚。而我幾乎一直寫,筆記本上滿滿的,可是會議要點和該做的事卻很模糊。

看了《巨人的筆記》,我才發現我只是寫下訊息,而不是紀錄。


作者金翼漢(김익한),大學教授,韓國首位紀錄學家,

熱愛一件事,並把這件事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終極體現,金教授是絕佳的例子。

熱愛紀錄到以此為職業,在政府和學術領域上發展,更力行推廣到個人身上。

他在「紀錄學」找到人生的方向,自己覺得好用,也熱切地分享給每個人。看看金教授的頻道,相信你也會感受他的熱愛。

他的YT頻道「金教授的三件事」,教人如何早起、讀書和寫筆記的方法。

我在人生中領悟到的唯一法則就是,紀錄是連結人生價值與實踐的最佳工具。


什麼是紀錄?

作者定義的紀錄是統整留下來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紀錄像是檔案,經過整理可以隨時提取使用的資料。

為什麼要紀錄?

紀錄帶來成長,幫助記憶、提升專注、增進思考和激發潛力。

人的成長方式有兩種,一個是由外獲得成長,另一個從內在得到發展,兩者互相搭配,有加乘的效果。

紀錄同時擁有從外蒐集資訊向內發展潛力的功效。

除了外在資訊,我們還擁有內在資產。金教授說我們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其實都存在腦海和身上,也就是「潛力」。大家常誤會紀錄是為了長期記住外界獲得的資訊,其實是喚醒潛力的最佳武器。

要怎麼紀錄?

分兩部分,摘要和分類。

01 寫摘要—找出重點

#紀錄的前提就是不要寫太多。

想像你在上一堂課,會怎麼做作筆記?把老師的板書記下來,說什麼就寫什麼。如果這樣,這是抄寫,而不是金教授說的紀錄。

課堂紀錄是為了理解並幫助記憶。

有些人(我就是)讀了書,卻沒感受書中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因為筆記太多,超出自己可以消化吸收的分量。

金教授訂了一個摘要標準:寫一個章節的摘要,篇幅不要超過A4的一半。

#找出重點,專心內化。

從一百個紀錄當中選出十個珍貴紀錄

例如,要找出一本書的重點,必須先完整消化內容,

自己選出關鍵字,這個過程就是在內化一本書,重點在你自己的評價及選擇。

剛開始摘要金教授建議,只找出兩個關鍵字,不管內容多長。從這兩個字出發,填補中間的空隙,加上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不要怕誤讀

學問可說是摘要別人東西加上10%自己的想法。

讀一本書,當你和作者有共鳴的地方,才會成為自己的知識。

作者的意圖和讀者的理解有落差是自然的。

還記得《大人的11堂寫作課》提到,作者和讀者的天然矛盾嗎?

我們只能儘可能去感受作者的用意,但不要過度聚焦,重點放在能理解,感同身受的地方。讀書是能為己所用。

而且,不同時間讀同一本書的感受也不一樣,過一陣子再讀發現更多感受,不也是一種成長。

紀錄越來越多怎麼辦?

02 做分類—整理思緒

思緒本身就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常常讓我們感到混亂。

這時候把紀錄整理分類,可以理出思路,找出方向。

舉例來說,打網球同時存在外在動作和內心感受,如果要紀錄,就要分成兩類紀錄。

回想揮拍動作,寫出有哪些細節需要改善。

或是運動的感想,比如今天發球失誤的自責,逃避練習困難技巧。

#再摘要—加深思考的濃度

開始紀錄後,筆記會越來越多,這時可以重看一次,把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重新摘要。

金教授說他通常在午餐前看上午的筆記,晚餐前看下午的筆記,過濾出一整天較有意義的筆記。

每天把這些筆記做初步分類,課堂內容歸入知識筆記,工作的歸入工作訣竅…等。

每星期再回顧一次當周的筆記,不斷重複。

假如你不能看著自己留下的紀錄露出微笑,也就是沒有因摘要和分類感到愉悅的話,那就只是形式而已。

紀錄什麼?

前面講完怎麼紀錄,接著說具體可以記什麼。

金教授建議可以在五個領域—學習、對話、思考、日常、工作

實踐「紀錄、再紀錄、持續記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紀錄:獲得知識、心態和訣竅。

第二階段:再紀錄:提高記錄品質。

紀錄不能只做一遍,這樣等於沒做完,要內化和重新整理,升級成有用的知識。

第三階段:持續記錄:把成長當成習慣。

摘自《巨人的筆記》


事實上,每天任何事都可以記錄。把作筆記的習慣帶到生活,模糊會變得清晰明瞭。

固定時間重新回顧和思考,還可能重新認識自己。


小記

書裡面和學習相關的關鍵字&摘要


有人說寫作就是思考,不過寫作時才開始想已經來不及。

記筆記的時候就要開始想,往前一點是選擇寫下哪些關鍵字就在思考了。

哪些是我認為的重點,如何應用等等。

這樣讀一本書可以很慢也可以很快,因為是我的意識判斷,資訊經過「我」才會成為知識留存。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提醒是,筆記不只做一遍,而是要回去重看,摘要,再摘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讀後筆記、心得和實踐。主題多為閱讀寫作、個人成長、理財及心理相關。分享最有感觸的部分以及讀後行動。閱讀思考,行動變好。read to act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