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王 嗨~狙擊王,沒看到你之前抄的實際例子,如果回復不準確,請見諒。我猜是不是把從抄到走出自己風格的不同階段混在一起了?抄就是抄,抄得時候不用想太多,就像抄作業,這個階段是累積和訓練的練功時間。我覺得困難的是下個階段「再創造」,融合模仿對象的技巧、風格和自己的能力、喜好發展自己的特色。通常我們模仿的對象會比自己強,要抄到一樣需要時間練習,想要快點抄得像,可以分級別模仿,比如說,先學班上厲害的同學,抄學長姊,模仿剛出社會的校友…等。分階段抄,重點是要先能抄得像,同學抄一樣了再往上抄。過程應該會感受到自己的喜好和別人的不同,有些地方自己喜歡這樣表現,而別人卻選擇另一種方式,我想這裡就是作者Austin Kleon說可能可以放大自己特色的切入點。所以有可能是太心急,還沒抄得像,抄得時候想著融入自我風格,期待也高,才會覺得不合預期吧。我也會去參考其他創作者如何說書和分享讀書心得,想拆解很難的商業書、不熟的人文社會書,或有點硬的財經書,一下子想做太多太難,結果陷入放棄又掙扎的輪迴。現在知道,先選擇身邊能抄得上的東西先抄。謝謝你的回覆,讓我把從抄到走出自我的階段想得更清楚一點,一起邊走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