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此篇的用意,在於以筆者對日本將棋的觀念,來使讀者能夠迅速地理解與記憶日本將棋的進階規則。特殊的詞彙將會用「OO」來做表示。對於已經接觸一段時間的新人,可能會發現或在實際的對局中發生基礎篇沒有提到的狀況,而進階篇會在此解說。
雖然對局的階段分成「序盤」、「中盤」與「終盤」,但是由於「中」與「終」在中文是相同的發音,所以為了避免誤會,會將「終盤」稱為「末盤」。
在「末盤」,能夠獲勝的局面,大致上分成三種:「詰將棋」、「必至」與「頓死」。
雙方為了避免使自己的局勢變得不利,於是在重複四次相同的局面後,而成立的和局。不論是「序盤」、「中盤」與「末盤」都有機會出現,而若不會判定為和局,則會再加開一局,並且交換「先手」與「後手」,至於時間分配以該賽事規則為準。
連續「叫將」但沒有「將死」對方的玉將,局面重複四次後會「判負」給「叫將」的一方。一般人可能會知道的局面是動畫《龍王的工作》出現的畫面。不過,它其實源自於知名的「詰將棋」題目〈最後的審判〉。
意指進入敵陣,來對應對方在棋盤上攻防的一種策略。畢竟進入敵陣後,對方即便持有「桂馬」、「香車」與「步兵」後,也很難對我方的玉將產生有效的進攻。
前者意指雙方正在進行「入玉」的局勢,而後者是在雙方變得難以捕捉到對方玉將的局面下,只要滿足條件,便會開始計算玩家各自在「棋盤」與「駒台」持有的「棋駒」。
一,玉將進入敵陣。
二,除了玉將,入玉方在敵陣至少有十枚棋駒。
三,玉將與升變狀態不會影響點數的計算。
四,「角行」與「飛車」各算5點,其它棋駒各算1點。
五,滿足一與二,加上點數累積到24點,便會進入「持將棋」而成為和局。
六,雙方若是認為彼此會進入「持將棋」,也可以不用累積到24點(如下圖)。
七,若有一方無法累積到24點,或是另一方累積到31點,則向低點數方「判負」。
將棋的每一步棋會標記為一手,先手方的符號為▲或☗而後手方的符號為△或☖。譬如在原始配置中,雙方若是要互相開「角道」,記譜的訊息則是:▲7六步△3四步。
假設決定移動該枚棋駒時決定「升變」,則會在後方加上「成」。
假設可以「升變」但是決定不選擇「升變」,則會在後方加上「不成」。
假設決定移動已經「升變」的棋駒,則會在前方加上「成」。
假設決定「打入」,而該處附近存在同樣的我方棋駒,則會在後方加上「打」。
雖然大致上沒有特地限制參加者的規則,但是為了維持對局中資訊透明度、降低失誤而造成敗場的機會,以及營造儀式感,諸如此類的因素,若非處於在時間壓力下的匆忙狀態,期待每位讀者都能避免魯莽的行為舉止,而保持優雅的風範。
匆忙的狀態:山崎隆之與羽生善治(影片)
優雅的風範:糸谷哲郎與藤井聡太(影片)
在「駒台」上的「棋駒」,需要將未「升變」的一面朝上擺放,並且擺放成扇形,而「棋盤」上的「棋駒」,需要置中於棋盤上的方格,並且將「棋駒」的底部平行對齊
格線,來使對方和我方能夠清楚地看見和區別「棋盤」上與「駒台」上的「棋駒」。
特別移動「棋駒」的方式,可以參考日本将棋連盟的YouTube。
假設在對局中,一旁會有棋鐘,而玩家此時若是需要「提取」「棋駒」,則執行動作的順序為,一提取棋駒擺放置駒台,二移動棋盤上的棋駒至指定方格,三按下棋鐘。
若是沒有保持優良的習慣,要小心在對局時,順序可能變成一三二,而「判負」。
線下對局之前,會藉由「擲子」來決定「先手」(持玉將)與「後手」(持王將)。
「擲子」會拿執行動作一方以玉將為中心的五枚步兵,將它們放在空握的手掌中搖晃三至四下,然後小幅度地灑落在棋盤上。步兵朝上若為多數,則為先手,反之則為後手。
接著,在開始對局前,請向前鞠躬30°,並且向對方說聲「請多指教」。
對局結束前,若有輸家,輸家需要至少向前鞠躬45°,並將右手張開懸浮在右側的駒台上,向對方說聲「謝謝指教」。
專屬線下對局的環境與場地在台灣仍然是相當稀罕。因此,尋找能夠線上對局的平台,以及自我學習和檢討的工具,就顯得相當重要。
依照每位一般公民都擁有一台智慧型手機的現代社會,筆者推薦的手機程式為Shogiwars、PiyoShogi與81Dojo。
假設讀者對於學習將棋的熱情已經突破對手機程式的使用狀態,筆者則推薦在電腦上使用Lishogi與ShogiGUI。
最後,真的沒有適合線下對局的環境與場地?其實存在,也就是筆者在從同好會看見日本將棋在台灣的發展提到由山角行日本將棋教室經營的新古亭棋院。畢竟,棋院擁有眾多將棋的書籍,以及高級的棋盤與棋駒。不過,除了每週二晚上的日本將棋之夜(兩個鐘頭)以及不定期在週六下午舉辦的活動講座(四個鐘頭),若感興趣的玩家想要使用更長的時間,除了需要進入Line群事先預約,也要找到可以一起出現的同好。
除非,讀者如筆者習慣獨自一人把棋院當作將棋圖書館。
a.此篇文章的多數資訊參考來自維基百科
b.局面解說的資料來自第九屆國際將棋台灣代表資格賽預賽(線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