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臺南美術二館 2022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

amp-img-attr

一、前言

2022年暑假,風靡一時的南美館「殭屍特展」你有跟上風嗎?看完展覽後又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本篇文章將以南美館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與距離南美館不到4公里的「南山公墓」一同進行論述,了解這片土地上不為人知的故事。


二、展覽介紹

由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aris)於2018年推出之「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從宗教文物及藝術作品延伸至最新的流行文化創作,介紹亞洲人對於死後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想像。透過凱布朗利博物館亞洲文明部策展人朱利安.盧梭(Julien Rousseau)的策展及敘事,觀眾可由嶄新觀點檢視自身熟悉的文化經驗。


▲特展主視覺(圖片來源:蔡大寶)


2022年在南美二館展出的【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透過展覽手法以及新聞媒體等多方引起的討論,吸引了大批的民眾前往觀展,最主要是受到「殭屍」的噱頭前往,包含我也是。然而觀展後才發現聚焦在殭屍上的媒體宣傳太多了,讓「地獄與幽魂」的展覽概念被淹沒,讓整個展覽想傳遞的理念失焦。另一方面來說確實吸引了人潮,但我認為有更深入的議題可以讓觀眾反思這個展覽帶來的延伸討論。


▲地獄的想像展覽論述。


三、展覽回顧

我們先來回顧同樣在南美二館的特展2020年【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在有著「眾神之都」稱號的臺南,透過藝術家的策展手法,將宮廟藝術帶進了美術館內,從經過策展設計的美術館展覽空間來了解宮廟藝術,讓觀眾走出美術館後,進入到田野中的宮廟會以不同的觀點來觀賞廟宇。較特別的是在宮廟內不會有彩繪匠師的手稿,而在美術館內可以一睹真跡,也透過藝術家的觀點重新詮釋了宮廟內的建築、無形、有形文化資產的意義,把傳統的對象抽換成現代後,這樣的手法值得我們思考真正想保存的「文化本質」是什麼?而傳統與現代該如何去達到平衡與詮釋?

▲展覽主視覺(設計:毛毛雨設計Maomaoyu Design;圖片來源:南美館官網)


▲拚場藝術撞擊團隊〈起醮〉(圖片來源:南美館官網)


▲潘岳雄〈四大天王門神浮雕畫稿〉(圖片來源:南美館官網)


其中藝術家侯俊明的《符籙蒐》系列作品,以傳統符令的結構符文著手,從傳統移民社會的祈求如:「風調雨順」「鎮宅平安」等,抽換成現代人所煩惱與需求的「小人是非速速離」「戀愛不准變心」等等,其中可以看見人們對於需求的種類改變,在乎的事情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安全與生理需求」,提升到「愛與歸屬」的需求甚至到「自我實現」的需求層級。這反映了人們對於不確定、害怕的事物追求一個安心的狀態。


▲侯俊明 〈符籙蒐〉展品(圖片來源:陳英豪先生)


​回到這次的地獄與幽靈特展。觀展後與友人們討論了許多觀點,也認為這個展可以帶給人們的不單單只是追求與殭屍拍照打卡的熱度,從展覽的理念我們可以延伸到臺南的什麼議題?

四、死後的世界

人們對於死後另一個世界不全然了解,常常需要透過民俗信仰的管道來釋懷、理解、接受。這次的幽魂展在展場入口以城隍廟「爾來了」三個大字的祭壇重現進入城隍廟抬頭後會看見的第一個匾額為視覺主題,也展出了佛教對於地獄的詮釋,世界各地對於幽魂的印象,而人們最常從影視作品對於幽魂的想像,所以在展場內展出了早期與現代的幽魂相關電影。



▲普瑞查.拉查旺〈三世〉(局部)。描繪了對於死後輪迴與地獄的模樣。


我認為整個展場的氣氛設計定調為陰森、驚悚的氛圍,而人們對於幽魂的理解真的可以透過這個展覽而充分的了解嗎?還是仍停留在恐怖、詭異、驚悚的影視作品印象呢?



美術館內的展品具有「去魅化」的特性,在裡面展覽的神像、幽魂形體失去了在田野中具有的「神聖性」「不確定性」,經過設計後的展覽觀眾會願意走進美術館內觀賞、了解,觀眾會認為是安全的,而近距離觀賞這些展品。但有趣的是,在幽魂展的出口,設計了抄寫滿經文的盤香,以及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的攝影照,據導覽人員解說,藝術家的用意是為了讓觀眾在觀展後能夠消除在展場內懼怕的心情,讓心靈平復。從展品的去神靈化但為了幽靈展卻又賦予了神聖性,也說明了人們對於幽靈的不了解仍然存在。「陌生的幽靈」是他人心心念念的、最親近的「祖先」,若是那麼想幽魂也不那麼可怕。

展覽吸引到的人潮也說明了,大眾對於另一個世界的幽魂理解是感興趣且有需求的,這是除了宮廟藝術展外,每個人都會面對到的人生課題--死亡

▲藝術家陳云系列作品。

▲藝術家陳云系列作品。


五、南山公墓

在距離南美二館不到四公里的南山公墓,在此長眠了台灣400多年歷史的先人們,而人們卻不曾理解它,因為它身處於田野的不確定性、陌生又危險的印象,所以民眾選擇走進安全、舒適、可預測性、物件去魅化的美術館空間觀賞殭屍。


▲在廣大的南山公墓中佇立著遷葬告示牌。2019.11.2攝

▲2019.11.2攝。

▲2019.11.2攝。

▲南山公墓與後方的富貴南山紀念中心形成強烈的對比。


不可否認的,人們對於幽魂的了解需求仍然存在,而南山公墓這座巨大的博物館就存在著許許多多先人們的人生經歷與故事。我們之所以害怕,是源自於不理解。


歷史故事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親近生活

善於水墨畫、雕刻及書法的清代藝術家林朝英也長眠於南山公墓中,其書法造詣之高,連墳塋建造也充滿了書法作品。



非常有趣的連結,筆者於今年4月睽違5年又踏上南山公墓的走讀巡禮,在5月中參觀了國美館的「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偶然撇到落款的一峯亭,立馬回想到走讀時有參觀過林朝英的墳墓,頓時銜接上這兩段看似毫無關係的地方歷史。



這樣的歷史故事連結不斷地在這片土地被發掘出來,南山公墓的關係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親近。


「人們可以向眾神致敬,也可以向長眠於南山的先人們致敬。」

透過幽魂展我認為人們的心靈支柱不只是神靈的信仰寄託,還有對於幽魂的了解與向先人們的情感釋懷,這兩者是兼具的,也之所以幽魂展的觀展動機會如此強烈。

▲侯春廷,〈傳遞〉,2017,陶瓷。(圖片來源:蔡大寶)


南山公墓台南眾神之都的議題值得被關注,也值得人們反思。

 

六、更多資訊

關注更多南山公墓消息

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 :https://bit.ly/3yYE2rg

地上台南 - 南山公墓:https://bit.ly/45vmL5d

南山公墓自救會:https://bit.ly/3z7rrCs


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覽手冊https://bit.ly/4aZbjQw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人文.歷史.日常的扔紙團
內容總結
我的逛展地圖
0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