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築巡禮1] 威尼斯 托爾切洛島 聖母升天聖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威尼斯托爾切洛島 (Torcello) 上的聖母升天聖殿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Assunta) 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也是東正教和拜占庭藝術在早期威尼斯共和國的傑出代表。

歷史背景

托爾切洛島是威尼斯潟湖中最早有人居住的島嶼之一。公元7世紀,隨著蠻族入侵,許多威尼斯先民從大陸逃到島上避難。聖母升天聖殿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公元639年,由拉文納 (Ravenna) 的拜占庭總督所建。隨後,這座教堂在公元9世紀和11世紀經歷了多次重建和擴展,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一個建築群。

raw-image

建築特點

聖母升天聖殿是拜占庭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其建築特點包括:

  1. 平面佈局:聖殿採用了典型的拉丁十字平面佈局,主教堂呈長方形,內部有三個走道。東西向的長軸代表了基督教傳統中的“十字架”形式。
  1. 穹頂與拱頂:教堂內部有多個半圓形的穹頂和拱頂,展示了拜占庭建築的標誌性元素。這些穹頂不僅增強了建築的空間感,還具有重要的宗教象徵意義,象徵著天堂的圓滿與永恆。
  1. 馬賽克壁畫:聖殿內最著名的裝飾是其豐富的馬賽克壁畫。這些壁畫大多創作於12世紀和13世紀,描繪了聖經故事、聖徒形象以及宗教儀式,反映了當時的宗教信仰和社會文化。
  1. 外部裝飾:聖殿的外部相對簡樸,以磚石結構為主但其精美的雕刻和石制裝飾同樣引人注目,展示了拜占庭藝術的細膩與複雜。

宗教實踐

目前,托爾切洛島的常住人口只有約60名,因此難以維持常駐的宗教活動。此外,東正教現在主要集中在巴爾幹半島和俄羅斯等地。

文化與藝術價值

聖母升天聖殿的馬賽克壁畫是研究拜占庭藝術和宗教象徵的重要資料。這些壁畫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宗教意義和藝術價值。例如,教堂西牆上的六層馬賽克,從頂部開始,在屋脊上有一個十字架受難圖,然後是一個地獄劫圖 (Harrowing of Hell),其中有一個大型的基督形象,下方四層是最後審判組圖 (Last Judgement),展現了基督教關於來世的信仰體系。

raw-image

結論

儘管今天的遊客主要拜訪威尼斯主島的聖馬可大教堂,托爾切洛島的聖母升天聖殿相對被忽視,但它依然是東正教和拜占庭藝術在西歐曾經繁盛的有力證明。

參考:

圖片來源:Mahón
Wikipedia — Torcello
Youtuber — Torcello Cathedral through the Centuries

avatar-img
2會員
3內容數
Hi,這裡是撒馬爾罕的土撥鼠 SkdMarmot!我的朋友有时也会叫我 Mahón。分享旅行、地圖和社會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土撥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宗教建築不僅是人類信仰的物質象徵,更是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這些建築體現不同宗教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宗教的獨特信仰系統、歷史與文化意義、以及宗教實踐的重要性。瞭解這些建築對於理解宗教多樣性、深入地方文化和宗教實踐至關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在威尼斯的名勝景點,聖馬可廣場上,有兩根巨大的希臘風格巨柱。一根上頭有著聖馬可與威尼斯的象徵:有翼之獅的雕像,另一根則是威尼斯的上一位主保聖人,聖托達洛的雕像。合稱「聖馬可和聖托達洛柱」。 這兩個建築奇蹟是怎麼來的?很簡單,從拜占庭帝國那搶來的。 實際上,在1171年,威尼斯與拜占庭的戰
Thumbnail
河內出差準備回南方前,安排半日到市區走走,河內景點大多很集中,這次就往還劍湖附近走走,搭著公車再走幾分鐘,就來到了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又稱河內大教堂,是河內最早的天主教堂,從1884年開始興建,1888年完工,典型新歌德式建築,教堂是可以進去參觀的,但我到了時候正值彌撒就沒進去了。
Thumbnail
30以後,威尼斯住宿 、威尼斯飯店、威尼斯酒店住哪裡最好?威尼斯夏季炎熱潮濕,反而促成優美的潟湖生態,甚至被列為世界遺產。威尼斯旅遊除了觀賞浪漫的海灣淺灘,必去的景點還有聖馬可廣場、總督宮、里阿爾托橋、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以及周邊三大外島:蕾絲島、玻璃島、麗都島。 威尼斯住宿推薦 
Thumbnail
新竹關西正義路天主教堂,又稱關西耶穌聖心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是關西地區最具建築歷史風味的明顯地標。 教堂建於民國34年(1945年),由加拿大籍神父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等人募款興建,歷時一年完工。教堂外觀採哥德式建築,尖塔高聳,牆壁為灰白相間的洗石子,搭配彩色玻璃窗,顯得典
Thumbnail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區旅行,碰到民國二十年代文學大師徐志摩。
Thumbnail
聖若瑟主教座堂,也稱作河內大教堂,教堂名字來自越南的主保聖人(守護者)-聖若瑟。1886年落成的聖若瑟主教座堂為新哥德式的建築風格,長55米,寬33米,高17米,雙鐘樓高31米。 由於共產主義為無神論,所以聖若瑟主教座堂從1954年法國離開後就關閉,直到1990年聖誕節才開放天主教徒進行彌撒。
Thumbnail
令人印象深刻建於公元3世紀末的羅馬古城牆,及美麗的主教堂。
Thumbnail
讚嘆的參觀完藍色清真寺之後 導遊帶領團員直接走到對面 就是「聖索菲亞清真寺」 我看融融歷險記時,影片中這棟建築名稱是「聖索菲亞博物館」 導遊說原本是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聖索菲亞清真寺、再改成聖索菲亞博物館、最近又改回聖索菲亞清真寺 以後會不會再改?不知道 是一場政治跟宗教的角力競爭
4.1:午夜的聖路加教堂(St. Luke's Church) 聖路加教堂有著典型的喬治亞式建築風格。教堂是以紅磚建造的,有著經典的對稱設計和優美的比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日在威尼斯的名勝景點,聖馬可廣場上,有兩根巨大的希臘風格巨柱。一根上頭有著聖馬可與威尼斯的象徵:有翼之獅的雕像,另一根則是威尼斯的上一位主保聖人,聖托達洛的雕像。合稱「聖馬可和聖托達洛柱」。 這兩個建築奇蹟是怎麼來的?很簡單,從拜占庭帝國那搶來的。 實際上,在1171年,威尼斯與拜占庭的戰
Thumbnail
河內出差準備回南方前,安排半日到市區走走,河內景點大多很集中,這次就往還劍湖附近走走,搭著公車再走幾分鐘,就來到了聖若瑟主教座堂。 聖若瑟主教座堂又稱河內大教堂,是河內最早的天主教堂,從1884年開始興建,1888年完工,典型新歌德式建築,教堂是可以進去參觀的,但我到了時候正值彌撒就沒進去了。
Thumbnail
30以後,威尼斯住宿 、威尼斯飯店、威尼斯酒店住哪裡最好?威尼斯夏季炎熱潮濕,反而促成優美的潟湖生態,甚至被列為世界遺產。威尼斯旅遊除了觀賞浪漫的海灣淺灘,必去的景點還有聖馬可廣場、總督宮、里阿爾托橋、聖馬爾谷聖殿宗主教座堂,以及周邊三大外島:蕾絲島、玻璃島、麗都島。 威尼斯住宿推薦 
Thumbnail
新竹關西正義路天主教堂,又稱關西耶穌聖心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是關西地區最具建築歷史風味的明顯地標。 教堂建於民國34年(1945年),由加拿大籍神父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等人募款興建,歷時一年完工。教堂外觀採哥德式建築,尖塔高聳,牆壁為灰白相間的洗石子,搭配彩色玻璃窗,顯得典
Thumbnail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區旅行,碰到民國二十年代文學大師徐志摩。
Thumbnail
聖若瑟主教座堂,也稱作河內大教堂,教堂名字來自越南的主保聖人(守護者)-聖若瑟。1886年落成的聖若瑟主教座堂為新哥德式的建築風格,長55米,寬33米,高17米,雙鐘樓高31米。 由於共產主義為無神論,所以聖若瑟主教座堂從1954年法國離開後就關閉,直到1990年聖誕節才開放天主教徒進行彌撒。
Thumbnail
令人印象深刻建於公元3世紀末的羅馬古城牆,及美麗的主教堂。
Thumbnail
讚嘆的參觀完藍色清真寺之後 導遊帶領團員直接走到對面 就是「聖索菲亞清真寺」 我看融融歷險記時,影片中這棟建築名稱是「聖索菲亞博物館」 導遊說原本是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聖索菲亞清真寺、再改成聖索菲亞博物館、最近又改回聖索菲亞清真寺 以後會不會再改?不知道 是一場政治跟宗教的角力競爭
4.1:午夜的聖路加教堂(St. Luke's Church) 聖路加教堂有著典型的喬治亞式建築風格。教堂是以紅磚建造的,有著經典的對稱設計和優美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