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貓的黴菌感染

內科│貓的黴菌感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外觀看起來一切正常的孩子,實際上黴菌卻還沒治療好

外觀看起來一切正常的孩子,實際上黴菌卻還沒治療好


  這篇要寫介紹寫得有點心虛,畢竟這次來就診的是個已經治療兩年皮黴菌感染,跑過多家醫院卻還是會復發的孩子。但想想好像有些奇怪的論述在黴菌治療上一直反覆聽到,似乎可以幫皮黴菌平反一下(?)

 

▌奇怪的黴菌迷思

ℹ️ 皮黴菌的孢子不會在環境中大量生長。

感染動物的黴菌大多數以皮黴菌為主,主要的生長位置會在皮膚及毛囊毛髮上,平常在環境中大多數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ℹ️皮黴菌不會因為除溼跟冷氣就改善。

既然在環境中都還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相對的概念就會有點像是廚房裡的紅豆綠豆一樣,就算放在乾燥的環境中一段時間,泡水也一樣會發芽。

而除溼再怎麼努力也不會讓狗狗貓貓變成木乃伊,所以也不會因此讓皮黴菌取得不到水分而乾掉死亡。

 

ℹ️ 皮黴菌不會「入侵」你的居住環境

皮黴菌的孢子是一個存在於環境中的東西,要能夠造成感染就勢必需要滿足幾個前提:環境中足夠多孢子數量、有附著感染的條件、抵抗力不足以避免感染。

而沒有經過治療持續存在的皮黴菌才會有機會釋放出更多的皮黴菌孢子進入到環境中。

 

▌皮黴菌的治療

ℹ️  單純的皮黴菌感染大多數多種治療模式都可以有效的治療改善。

ℹ️ 較為複雜的感染則可能會需要很長的治療時間並且直到整體的狀況改善後才有機會康復。

ℹ️ 無症狀感染者大多數機械性的攜帶這些黴菌並可能僅有非常早期的皮膚的病灶並且可能反覆地出現。

 

  而治療的原則則目前大多建議遵循著CCATS,

✅ 限制隔離:避免重複的交叉感染。

✅ 清潔:減少環境中的孢子數量。

✅ 評估:臨床症狀的消失可能並不足以代表黴菌感染的消失。

✅ 局部治療:局部治療與全身性口服藥一樣重要,畢竟這是個接觸傳染的疾病。

✅ 全身性治療:大多一天一次或雙周間段治療的成效都不錯,而有些在人或狗身上不錯的抗黴菌藥物則可能會有療效不佳或是較強烈的肝毒性而不建議被使用。

 

--

 

說歸這樣說,但兩年都治不好的黴菌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要怎麼從這幾個面向找出適合的治療模式跟切入點也還在嘗試中呢。

avatar-img
波可動物醫院的沙龍
80會員
98內容數
針對飼主的衛教文章存放區。 主要會針對藥物的作用及可能遇到的副作用、疾病的介紹以及一部分的獸醫新知 獸醫醫學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你怎麼敢不念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是一篇因為湯醫師忽然想要去考人的EMT資格,在興沖沖的查找資料時想要順手整理的東西。動物急救的相關資訊其實在國外的獸醫網站如AVMA、RECOVER急救協會等都有很多資源可以獲得,以下資訊其實也是參照這些而來。
   有沒有看過星球崛起呢?裡面的「猩猩、在一起、強大」的畫面由於簡潔好記變成了梗圖而被大家所熟記。動物醫療裡面跟他相似的,大概就是「貓咪多喝水好棒」的概念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骨關節炎是老年動物的普遍問題,儘管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痛苦,但在臺灣,許多主人較不願意選擇此方法。文章探討了包括體重控制、營養保健品、物理療法等非藥物治療的多種選擇,提供了目前的科學證據評估,並對各種治療選項的有效性進行評分。適合抗拒藥物治療的動物主人參考,或許可改善他們寵物的生活質量。
這是一篇因為湯醫師忽然想要去考人的EMT資格,在興沖沖的查找資料時想要順手整理的東西。動物急救的相關資訊其實在國外的獸醫網站如AVMA、RECOVER急救協會等都有很多資源可以獲得,以下資訊其實也是參照這些而來。
   有沒有看過星球崛起呢?裡面的「猩猩、在一起、強大」的畫面由於簡潔好記變成了梗圖而被大家所熟記。動物醫療裡面跟他相似的,大概就是「貓咪多喝水好棒」的概念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骨關節炎是老年動物的普遍問題,儘管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痛苦,但在臺灣,許多主人較不願意選擇此方法。文章探討了包括體重控制、營養保健品、物理療法等非藥物治療的多種選擇,提供了目前的科學證據評估,並對各種治療選項的有效性進行評分。適合抗拒藥物治療的動物主人參考,或許可改善他們寵物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