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是為了找到“我是誰”,而是為了促進行動,並歸納反饋的經驗。」
「實踐的四個環節,可以簡化為四個問題:
我要去哪裡?
我現在在做什麼?
我現在的做法能不能幫我去那兒?
如果不能,我怎麼調整我的作法?」
這幾句話,節錄自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50講課程[1]。
最近我對如何改變,如何歸納經驗的話題特別感興趣。
而讀到陳海賢老師這一講,
在講如何創造新經驗,試錯,來找到新的自己的討論,
就特別感興趣,想要把改變自己的過程也找到科學的方法標準化。
這一講,講到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
我想到我每週的週五,
都會透過看書來找靈感,
去嘗試改變我目前的工作流,
以追求更高的效率。
而我感覺我在第三個環節,反思反饋的部分做得很少。
我想這也就造就了,之前有的行動沒效果,然後就不了了之。
但其實對於沒效果的行動,
有可能是時機還不成熟,條件還不夠讓這件事發生。
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技術還不成熟,
執行太費力,無法輕鬆大量重複,阻力太大。
分析出一個原因,了解事情沒成的原因,
鍛鍊自己的耐性,
知道事情需要時間去成熟,
就能讓自己不會那麼急。
Reference
[1] 陈海贤-自我转变50讲 - 36 | 试错:如何基于实践进行思考? (https://www.dedao.cn/course/article?id=W32axR8enbzBJ9p7LyVkDEgM6ApPl9&sourc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