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小說】The Boy Ate the Moon_0&1


0

 

那天下午,我正坐在教室裡聽講1。教授說:「動詞需要一定數量的名詞才能形成合理的句子,但也不是僅只是滿足數量而已。」

接著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一段句子:“The boy ate the mooncake.”

「我想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句普通的句子對吧?」她說。

我跟著教室的同學一起點了點頭。

「那麼這一句呢?」教授在黑板上寫下另一段句子:“The boy ate the moon.”

「那名男孩吃了月亮。」我默念著它。

 

1

 

下課後我回到我的租屋處簡單地沖個澡,由於今天天氣很熱,雖然學校和住處僅有十五分鐘的步程,但那就足以讓我的T恤被汗水弄濕了一大片。當我打開蓮蓬頭站在水流底下時,又想起了那段句子:“The boy ate the moon.” 也就是「那名男孩吃了月亮。」以正常人的觀點來看,這是一件十分離奇的事情。但若以「虛構式」(Fictional)的觀點來看卻是可被接受的情況。

 

換句話說,一般人並不會期望在正常的生活中看到一名男孩:「他在放學時分從街邊的小學走了出來,而即將天黑的天空中已經出現月亮,因為男孩實在肚子餓得受不了,所以決定偷吃一口月亮。」就我的基礎自然科學的知識來推測,那名男孩不僅無法消化月亮(也許會拉肚子?),還會造成引力的變動以至於影響潮汐。但若是在油畫或是科幻小說中出現了這樣的場景,我想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認為「原來畫中或是書中的世界是這樣啊!」一面驚嘆並一面接受那樣的看法。

 

我走出浴室,拿了條浴巾擦了擦身體,以及用吹風機吹乾頭髮後,就坐到書桌前打開書本準備預習明天的課程。這是一本關於聲調的教科書。

 

聲調語言的定義:

A language with tone is one in which an indication of pitch enters into the lexical realization of at least some morphemes.2

 

從我坐在書桌前開始算起,僅只過了十分鐘,我就讀不下去了。我闔上書本,開始思索起有關「吃了月亮的男孩」的事情。雖然相對於「我們所存在的世界」而言是毫無建設性且浪費時間的行為。不過我相信,對於在男孩所存在的那個「虛構式的世界」中,能有人願意花費一點時間來認識,男孩一定會很開心。

 

首先,最基本的假設是:「月亮可以被食用,且能被男孩食用。」

因為萬一月亮是一種類似於啤酒或是香菸的存在,男孩吃了它可能會影響發育和健康。不過也有可能男孩只是出於好奇心,想要體驗「吃月亮」的感覺。我想人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一旦被禁止做某事,就越會想要去嘗試。或許那名男孩從小就被學校的老師和家長教育:「小孩千萬不可以吃月亮,等長大了才能吃,當然,最好是都不要吃。」雖然他一直被這樣告誡著,卻總會在夜晚看到兩、三名大人坐在公園的木椅上,津津有味地吃著月亮。

 

再來,第二條需要的假設是“The boy ate the moon.” 這段話不可以是一句謊話。

 

即便是「虛構式」的世界,可如果這句話是謊話,那麼一切都崩解了,雖然難以想像會有什麼樣的人想要說這樣的謊話。不過這段話在我們所存在的世界中,多數的情況下都是謊話。我想起哲學家維根斯坦曾在八、九歲的時候思索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撒謊對自己有利,為什麼要說實話?」事實上,要是在路上有一名陌生人突然對你說「那名男孩吃了月亮。」並隨手指著一名男孩,這完全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但是「那名男孩吃了月亮。」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是有可能成立的事情。有可能NASA挖掘了一部份的月亮帶回地球給一名男孩食用,不然就是同時有兩個人,或者更多的人在談論一個「虛構式的世界」,而裡頭真的有一名男孩吃了月亮。

 

當我思索完第二個假設時,決定收手,停止探索吃了月亮的男孩所在的世界。天已經黑了,我走出房門,決定沿著河岸散步到橋邊綠先生的酒吧,在那邊先吃點東西後,再繼續一邊喝酒一邊思考那名男孩的世界。


註1:那是一門名為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Mental Grammar的課,當時教授在白板一寫下“The boy ate the moon.”時,我就像被雷打中般,感覺到那某種決定性的存在。

註2:Yip, M. (2002). To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是一本學習聲調的經典教科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