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兼課,也是以電腦學科為主,後來在基隆社大順理成章的開設電腦課,但當了十幾年社大校長後,突然發現我的那些技能,不是早已完全消失,就是已經落伍,在這樣的狀況下還想要社大開課,突然腦袋一片空白。

但轉念一想,我在社大二十幾年時光,對社大還有許多想法,以及二十幾年的社大現場歷程,看到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何不藉開課的機會,把這些想法與故事做個整理,讓更多人有共鳴,也鼓勵大家繼續為社大的理想努力,有了這個轉念後,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

以我的個性,絕對不會取一個譁眾取寵的名稱,於是最後就取了一個看似沒誠意的名稱,幸好在北投社大經營十幾年,有一些老朋友捧場,以及幾位好奇寶寶從其他地方來到北投選課,加上我特地選擇交通地理相對方便的北投國小開課,讓這門課沒有胎死腹中。

不過,這門課的名稱看似「沒誠意」,但卻是很有道理喔!

首先,當我把「社大」跟「大學」同等對待時,發現很多人不習慣,這真是一件很矛盾的現象,「社區大學」不就包含「大學」兩個字嗎?但當我真的把「大學」拿來當課程名稱時,明顯感受到有人覺得怪怪的,此外,我也刻意把現在很流行的「大學社會責任」放進課程名稱中,來挑戰大家的視野。

這幾年我剛好有機會參與教育部針對體制大學,積極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教育部希望透過這個計畫,鼓勵大學進行「在地連結」及「人才培育」兩項工作,其中,「人才培育」原本就是大學的使命,而「在地連結」主要是希望大學生在這個計畫的洗禮下,所學習的專業技能在畢業後,可以解決社區的真實問題;由於這項計畫所具備的龐大經費,致使這幾年許多大學教授帶領學生進入社區的狀況非常蓬勃,甚至許多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教授,會尋求與社大或社區組織合作,而我則認為這個計畫最重要的精神其實是「在地連結」,它應該是要透過「在地連結」,「培養大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不過,當談到「在地連結」時,不論從社大每年的評鑑指標,或是民國107年總統頒布的「社區大學發展條例」第三條內容來看,「在地連結」可以說是社區大學的DNA,至於「人才培育」自然也潛藏於社大辦學中,然而,絕大多數的社大人,包括社大工作者、講師及學員,恐怕都沒意識到這個情況;因此,根據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當大學社會責任找到社大合作時,許多社大沒意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反而被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當成工具使用;這種現象不論是對社區大學或對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都極端可惜,如果雙方能對等合作,社大可以藉由大學的學術及學生資源,更深化社區經營,並解決社大長期無法突破的困境,而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老師,則可以在充分理解社大長期社區經營的內容後,規劃出更扎實的「在地連結」計畫,對學生也會更有幫助。

對長期深耕社區的社區大學而言,每年所能獲取的資源,遠遠不及一個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我也深為社區大學抱屈,因此,也想透過門課程,讓參與的社大工作者、講師及學員,在對社大運動有所了解後,能有更多的信心一起參與社大運動,並共同為社區大學爭取應有的權益。

另外,除了枯燥無聊的社大來龍去脈課堂外,我還整理一些小故事想說給大家聽,一方面增加課程的有趣度,一方面也想引出大家所曾經歷的更多小故事;這些精彩的小故事,絕大多數沒能被看見,尤其是每年社區大學總要花很多時間因應評鑑,由於評鑑指標的緣故,社區大學總是把眼光放在「大處」而忽略「小事」,因此,評鑑所呈現的內容,跟社大辦學現場、師生的日常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殊為可惜。但我認為這些精彩小故事,如果能成為學者研究社大的素材,或是能夠被有條理的整理出來,應該可以成為社大二十幾年來,透過「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所編織出來的美麗畫面,因此課程名稱中的「細說社大」,目的就是讓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而除了室內課外,我還安排了6堂戶外課程,因為既然是「在地連結」,自然應該有一些社大故事是發生在社區中,這6堂課我也試著開放給學員討論及安排,但我的原則是戶外課程的內容,一定要跟社區大學有關係,這也是我正式開課後,偶爾跟學員有不同觀點之所在,但戶外課程的實施,總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形式,所以多數學員還是很期待走出課室外的課堂。

原本認為只有一學期壽命的課程,沒想到無意間促成學員間深度的交流,而決定第二學期讓資深學員上台講自己的故事,這些精彩的小故事,讓許多較資淺的社大學員大開眼界,當然讓學員講自已的故事,遠比我講他人的故事,還要精彩萬分,因此,過程中我也試著幫每一位講故事的學員,簡單整理他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轉換為文字的架構,如果可以整理書寫,甚至集結成書,應該可以成為一本精彩且參考性高的「社大故事書」。

如果未來有更多社區大學可以開一門課,除了讓參與的社大人,更深度理解社大辦學理念,又能讓大家講自己在社大的故事,也許就能如同我前面所講的,可以慢慢編織出社區大學「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的美麗畫面,社區大學對社會的影響力應該也會變大吧!

    avatar-img
    15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國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講述了教育界革命夥伴張仁彰與顏振寧,以及仁彰勇敢面對罹癌的過程。他們的故事充滿溫暖和勇氣,同時也傳遞著樂觀進取的訊息。文章中包含許多與教育改革有關的關鍵字,因此在SEO優化時,應該重點放在這個議題上。
    這篇文章介紹了北投社大老師瓊瑩的課程轉型經驗,從停止實體課程到開始錄製教學影片,並加上字幕。她的學員不只是喜歡線上課程,也繼續來到學校進行社交活動,顯示了實體+線上影片教學的重要性。文章內容豐富,介紹了瓊瑩的教學影片製作過程和成效。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去年底開始聽到一些社大談到評鑑時,被胡亂指正的狀態,沒想到這個狀態一直延續到最近的其他社大業務! 過去就知道有幾個縣市,因為縣市政府所組成的社大審議會,以及所聘任的評鑑委員,主要是以學者為主,因此,總是給一些不務實際的建議,譬如,最常看到的就是嚴格要求學術、生活藝能及社團等,課程三大分類的開課
    前情提要 四月離開北投社大後,分別有兩批夥伴找我投入忙碌又新穎的工作,其中一件是因我好奇心而參與的合作社組織,日前已完成「北投雲集合作社」的登記,另一件則是參與社大的投標,十天前公布結果,確認無疾而終。  評估分析後確認參與 一想到社大繁雜的行政工作,老實說我對於社大的投標感到非常猶豫,但在幾
    原本理工類組的我,在各種因緣下,從非常年輕時代就積極關心教育問題,近二十幾年來則因為在兩所社大工作,接觸面更加廣泛,其中,特別感受到台灣農藥岌岌可危的情形,雖然這些年有愈來愈多人關心農業,甚至絕大多數社區大學或多或少也規劃了食農教育的課程,但以我的觀察,農業的處境其實愈來愈嚴苛! 很多年前一位基隆
    這篇文章講述了教育界革命夥伴張仁彰與顏振寧,以及仁彰勇敢面對罹癌的過程。他們的故事充滿溫暖和勇氣,同時也傳遞著樂觀進取的訊息。文章中包含許多與教育改革有關的關鍵字,因此在SEO優化時,應該重點放在這個議題上。
    這篇文章介紹了北投社大老師瓊瑩的課程轉型經驗,從停止實體課程到開始錄製教學影片,並加上字幕。她的學員不只是喜歡線上課程,也繼續來到學校進行社交活動,顯示了實體+線上影片教學的重要性。文章內容豐富,介紹了瓊瑩的教學影片製作過程和成效。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去年底開始聽到一些社大談到評鑑時,被胡亂指正的狀態,沒想到這個狀態一直延續到最近的其他社大業務! 過去就知道有幾個縣市,因為縣市政府所組成的社大審議會,以及所聘任的評鑑委員,主要是以學者為主,因此,總是給一些不務實際的建議,譬如,最常看到的就是嚴格要求學術、生活藝能及社團等,課程三大分類的開課
    前情提要 四月離開北投社大後,分別有兩批夥伴找我投入忙碌又新穎的工作,其中一件是因我好奇心而參與的合作社組織,日前已完成「北投雲集合作社」的登記,另一件則是參與社大的投標,十天前公布結果,確認無疾而終。  評估分析後確認參與 一想到社大繁雜的行政工作,老實說我對於社大的投標感到非常猶豫,但在幾
    原本理工類組的我,在各種因緣下,從非常年輕時代就積極關心教育問題,近二十幾年來則因為在兩所社大工作,接觸面更加廣泛,其中,特別感受到台灣農藥岌岌可危的情形,雖然這些年有愈來愈多人關心農業,甚至絕大多數社區大學或多或少也規劃了食農教育的課程,但以我的觀察,農業的處境其實愈來愈嚴苛! 很多年前一位基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這堂課程將解密商學院科系差異以及共同的必修科目,以議題角度帶你深入淺出的認識商學院必修科目: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透過這門課程,讓你瞭解金融業的熱門議題及商學院的校系課程內容及差異,幫助你探索大學科系並規劃未來,並提供自主學習計畫表參考範本。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大學所開設的特殊課程,包括了各種具有創意及實際操作的課程內容,然而,作者也分享了這些課程的優點與缺點,是一篇風趣的文章。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我就讀中部國立的社工系, 說來慚愧..... 雖然成功畢業,也考取執照, 但其實我大學整整四年對於社工的理解一直是很迷糊的狀態, 整個大學成績攤開,5成以上的必修課都是低空飛過, 實在說,是一張極為難看的成績單。 有人可能覺得執照考過就代表有一定水準, 但我真心認為, 有執照,不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關於選了一些課程的流水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這堂課程將解密商學院科系差異以及共同的必修科目,以議題角度帶你深入淺出的認識商學院必修科目: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透過這門課程,讓你瞭解金融業的熱門議題及商學院的校系課程內容及差異,幫助你探索大學科系並規劃未來,並提供自主學習計畫表參考範本。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大學所開設的特殊課程,包括了各種具有創意及實際操作的課程內容,然而,作者也分享了這些課程的優點與缺點,是一篇風趣的文章。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我就讀中部國立的社工系, 說來慚愧..... 雖然成功畢業,也考取執照, 但其實我大學整整四年對於社工的理解一直是很迷糊的狀態, 整個大學成績攤開,5成以上的必修課都是低空飛過, 實在說,是一張極為難看的成績單。 有人可能覺得執照考過就代表有一定水準, 但我真心認為, 有執照,不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關於選了一些課程的流水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