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在入口處會先看到特展主標題牆面,有一幅放大版的〈書房中的聖傑洛姆〉,是這次年代最久遠的作品(1475年),充滿著對光線、空間、器物的細節描繪,也出現很多動物像是鷓鴣、孔雀、貓、獅子、燕子、馬、狗等,還可以試著找找耶穌受難的身影。
這張精湛的油畫原作尺寸只有45x36cm,而它被創作的起因是畫家的自我行銷,一種現代宣傳品的概念,所以尺寸不會太大,方便流傳,就是要讓大家都知道他什麼都畫得出來,藉此受到贊助者青睞。
旁邊的前導區有NG的簡介,當時NG館長開幕參觀時,稱讚過奇美博物館雖然是亞洲巡迴展的最後一站,但覺得這些作品好像已經回到英國的感覺,因為從外觀到展廳設計,都跟英國國家藝廊很相像。
旁邊有一部用21件畫作組成的動態影片,而年表則是窺見這些畫家在創作當下,歐洲發生的重要大事,如何影響了畫作題材和形式,大家最常聽到的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就是加速了文藝復興的推手,因為當時很多學者逃難時,就順便把古希臘羅馬的藝術品和手抄本帶來歐洲。
這檔特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時期,一共分為四個單元共八個展區,所以會形容看完這檔特展,就像經歷了一段400多年藝術潮流之旅。
第一個單元,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共分成三部分:
第一展區【波提切利和十五世紀義大利繪畫】
在文藝復興時期除了大家熟知的油畫外,還有一種繪畫方式被稱作蛋彩畫,就是在顏料中加入了蛋黃或蛋清,混合在一起後,色彩會呈現出不同於油畫那種厚重鮮豔的效果,有種柔和明亮通透感。以蛋彩形式為主作畫有:
波堤切利的〈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
基蘭達奧工作坊的〈女孩肖像〉
而油畫是從歐洲北方傳到南方,他們發現在顏料加入了亞麻籽油後,繪製的人或物可以呈現出更逼真、更好的質感,因此蛋彩畫就漸漸沒落。
另外文藝復興初期的作品大都畫在木板上,但因為容易受潮損壞,加上大型畫作用木頭搬運也吃力,歐洲南方就想到從船隻使用的帆布當作畫布,既容易保存,也方便捲起來帶走,便利性遠勝木板,上面其中一幅蛋彩畫就可以看到木頭的裂痕。
第二展區【拉斐爾和義大利文藝復興】
這區展示三幅人物肖像,兩幅神話,以及拉斐爾經典的〈聖母子〉,人物的配置沿用當時常見的三角構圖,所以有種完美的和諧感。聖母的表情不是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充滿女性的柔和美,這和聖母的形象取材自當時拉斐爾生活周遭那些美麗女子有關,據傳他37歲離世的前一夜,仍跟身邊眾多女性好友狂歡XD。
聖母也是這次特展中出現最多次的人物(共4次),她身上的衣服不乏出現紅藍兩色,而這兩種顏色的原料來源都很珍貴,其中藍色更是遠從現在阿富汗地區,一種稱作青金石的原料而來,當時候戲稱買得起黃金還不一定買得起這類原料。
另外這次畫作所有的框基本上都是後來的收藏家或是NG另外添加,52件作品中只有一件暱稱為〈紅衣男孩〉是原本的框。而在拉斐爾的畫框上有著「PURCHASED 1865」 字樣,代表NG於1865年收藏此作,畫框下則是作品跟作者名稱,數字744代表的是NG收藏的第744件作品。
第三展區【楊.荷賽特與北方文藝復興】
來到這個展區,其實就是穿越了阿爾卑斯山脈,來到歐洲北方,而這些畫家的特性就是對於日常生活比較注重,會仔細描繪周遭的人事物,所以小到身上的穿著,大到傢俱裝飾、鳥禽魚類等,都很用心創作。
不過北方畫家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對透視法描繪沒那麼精準,所以有時會覺得前景人物很大,後方人物縮得很小,造成比例上不太對勁的感覺,不過並不是他們無法掌握技巧,而是對於想強調的東西,就會刻意畫得比較大有關,這在馬賽斯〈寶座上的聖母子與四位天使〉格外明顯。
此時的藝術家也不再把自己視為畫匠,而是一個有名聲的職業,簽名在畫作上就是種普遍的行為,布克雷爾的〈火元素〉跟〈水元素〉兩張大型作品中,就有簽名及創作日期在桌角的邊緣。兩張畫中也藏有關於耶穌的故事描繪,據說當時畫家所處的時代正面臨比較蕭條的經濟,但畫出這麼富饒的一個景象,一來是對於過去美好的懷念,二來想藉由耶穌的形象,激勵人們不要放棄,事情終究會好轉。
下部分會介紹第二個單元,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