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的人、畫外的人,《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直以來是個隨興所至,大於在意行程掌控的人,看電影或看展前也不刻意做太多功課,總以為適當的留白,給當下的腦袋和心情承接,會擁有更多專屬於展場能給我們的、難以言明的感動。但這個展卻必須且難得地,逼著我得提前訂票,於是不得不在進場前,就花費好幾個週間和週末期待,並想像真的有天能與拉斐爾、《紅衣男孩》和梵谷,跨越長遠的時間空間,用真跡相遇的樣子。

所以也難得提前認識了策展規劃,以及某些作品的背後,潛藏的無盡偉大。規劃是以「時間軸」與「地理區域」切分,整理出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並區分為4大單元、9個小展間:

.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 

此時期畫者與人們的審美觀與眼光,終於從「神」回到人的身上。

raw-image

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

這一段開始,創作題材不僅止肖像,更有靜物和(仍傾向文以載道的)風景。

raw-image

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 

源於文化交流與探索,風景這個主題在此更是全力揮灑入畫。

raw-image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以當時而言極具衝擊性的革新,筆觸未經細修,畫者以全新的視角描繪日常。

raw-image

-

後來我又讀到這幅圖畫背後的經典,那幅鉅作的光影和色彩、筆觸是必看細節,又哪幅其實談的是神話,還有哪幅人物的衣服彷彿能清晰看見材質。

突然又驚覺資訊量的充填,反倒失了自己一直以來寧可留白的習慣,畢竟幾次看展經驗裡面,我越來越確定留給我最多的,反而經常不再只是作品本身,而是人。被展出的人像、展間的人,還有自己。因為人才是作品的起點,是傳播的介質、也是投射的終點,而故事韻味就在其中流轉。

也是幾次曾被藝術療癒的經驗,我常覺得展間也很像某種形式的廟寺,它安靜肅穆,人潮或湧動或空蕩,但在其中穿梭的人都自制的降低聲量或者屏息,全神貫注地被所謂藝術的香火庇蔭,彷若那些與自己或者作品的交流,都能直達某個你相信的地方,每一次都能因此感到平靜許多。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然後覺得自己還是最喜歡看人,從肖像人物的眼神、面容,到他肢體的每一處細節被描摹的狀態;風景畫中的小小人,看似背景配角,其實舉手投足都是一頁頁歷史;站在展間、畫前的賞畫人,時而前傾身體探究細節、時而退後仰頭一覽全景的姿態,就像一種舞踏。

raw-image
raw-image

也仍是喜歡梵谷,在這第一次看見他的畫以前,喜歡他的瘋、狂、躁和寂寞,看見《長草地與蝴蝶》後竟是看見平靜,看見他把療養院外的風景,用重複而重複而重複的筆觸,把最平凡的花草蝴蝶和長路,都藏進他的敘事。

raw-image


走出奇美博物館,已開始想像哪天也能旅行長遠的路,重逢這幾位大師,潛心與他們留下的這些美好再次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4/06/26
我和你的習慣一樣,通常也喜歡在看電影或看畫展之前,不做太多功課,留白的心情可以讓想像力有更大的馳騁空間。台北富邦美術館8月會有梵谷畫展,作為梵谷的喜好者,值得到訪觀賞。
Yih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6/27
熟齡文青 嗯嗯!有機會一定要去朝聖一下~~
avatar-img
Yihan的沙龍
50會員
111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Yih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2025/04/10
不令作品變得滿佈說教意味,而是單純的取材於本土歷史、認同於本土意識,用文化藝術或者娛樂的角度作為切點,讓更多人有了進一步認識這段歷史的新手門票,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Thumbnail
2025/02/26
具體來說我應該是先愛上HYUKOH的音樂開始的,在曾經視覺還沒被螢幕綁架的那些年,好像也仍對所有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的那些天,每每在書本、廣播、廣告、某個朋友名人,或是各式各樣的哪裡看到一首歌、一個團體的名字,縱使只是單純的一串名字,都足以興致勃勃的把那一串文字或抄或記在腦袋中的某處,待有網路及螢幕、
Thumbnail
2025/02/26
具體來說我應該是先愛上HYUKOH的音樂開始的,在曾經視覺還沒被螢幕綁架的那些年,好像也仍對所有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的那些天,每每在書本、廣播、廣告、某個朋友名人,或是各式各樣的哪裡看到一首歌、一個團體的名字,縱使只是單純的一串名字,都足以興致勃勃的把那一串文字或抄或記在腦袋中的某處,待有網路及螢幕、
Thumbnail
2024/12/09
無論是滅火器、美秀集團那種,吼叫、開圈、衝撞以釋放滿腔熱血的場次;或是像我是機車少女在祭舞台,輕聲鼓掌尖叫、輕柔擺動身體,那種具體而緩補滿能量的場次;又或是聲子蟲,40分鐘的純然樂曲,及刻意改成黑白畫面的大螢幕,搭配黃昏的magic hour,既魔幻且寫實的氛圍,突然有了好喜歡現在這個當下的幸福感。
Thumbnail
2024/12/09
無論是滅火器、美秀集團那種,吼叫、開圈、衝撞以釋放滿腔熱血的場次;或是像我是機車少女在祭舞台,輕聲鼓掌尖叫、輕柔擺動身體,那種具體而緩補滿能量的場次;又或是聲子蟲,40分鐘的純然樂曲,及刻意改成黑白畫面的大螢幕,搭配黃昏的magic hour,既魔幻且寫實的氛圍,突然有了好喜歡現在這個當下的幸福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Thumbnail
此次展覽適逢英國國家藝廊兩百週年,首次來台展出,展示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珍品。參觀者能近距離欣賞林布蘭、拉斐爾、莫內、梵谷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展示多樣藝術風格。展示400年繪畫歷史,有助於觀眾了解文化脈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