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讀經簡要:《創世紀》

這是過去幫某教會在讀經之外,幫助信徒能更明白聖經相關背景所寫,
力圖用字精簡,外加少許的信仰反省。
至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更新,尚不得知……
所有相關內容的的標籤,都會加上「讀經簡要」。


《創世記》簡介

  在教會傳統的說法中,《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都是由摩西編寫,合稱「摩西五經」(Pentateuch),希伯來文稱為 Torah(律法)。《創世記》奠定了以色列人的宇宙觀與世界觀,包含這世界怎麼開始、生命活物與他們自己是怎麼來的。以及最重要的,這世界的造物者跟他們有什樣的關係?在第9章我們看見「挪亞之約」,12、15章看見「亞伯拉罕之約」。在整部聖經裡面,我們會不斷地看見上帝是守約的神,同時也是主動與人立約的神;祂不是高高在上,等人來求祂立約的上位者。主動的上帝,一直是基督宗教所告白並信仰的上帝。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創世記》第一、二章,所描述地創造順序似乎不太一樣,但這其實並不影響這個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事實。會有些微不和諧的感覺,是因為在古早時候,在還沒有文字以及傳播也不發達的時候,所有的故事都是透過口傳、一代傳著一代。以至於後來編寫者為了確保不遺漏任何重要的資訊,便盡可能地收集與編寫。因此,《創世記》不是一份科學文獻,而是一份「信仰族譜」,去宣告我們的信仰,是從誰開始傳承並交付給我們的。

安息日:完美的創造

  《創世記》2:2-3,提到的安息日,是第一個創造敘事的高峰,現代的神學家相信,安息日是最後也是最完美的創造;也因著安息日的存在,才讓六日的創造達到最完美的結束,在猶太文化裡對於「七」的數字重視也可以看見這個概念(7是時間概念上的完整)。而在當今繁忙的生活步調中,我們是否有保留一份時間,給自己、家人與上帝呢?安息這件事情在提醒我們什麼?

  創世記 2:7 提到有靈的活人、2:24 提到婚姻的設立。在第二個創造敘事裡面,我們看見上帝對於「人」以及婚姻生活的重視。保羅也提醒我們,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要在我們的身體上,來榮耀祂(林前6:19-20)。

  但很遺憾,人們總是常常讓上帝失望,所以上帝總是不斷地找尋渴望與祂同行的人。而上帝不斷地追尋與主動,貫穿了整部聖經的主軸。

  今天,我們是否願意回應祂的渴望呢?


族長時期:亞伯拉罕

  從創世記 12~25 章開始,正式開始書寫以色列的祖先--亞伯拉罕被選召後的事蹟上。一開始亞伯拉罕與他父親是住在吾珥,後來全家才遷移至哈蘭(11:31)。吾珥與哈蘭都是在幼發拉底河上,剛好一個靠近東南方、另一個靠近西北方,兩座城市差距大約在 1100公里。在亞伯拉罕被上帝選召後,才逐漸地搬到遷移至迦南地(地中海東岸)上,這也是後來以色列人長期居住的所在。

  雖然在血統上亞伯拉罕與我們沒有相連的關係,但在教會傳統裡,他被尊稱為「信心之父」。亞伯拉罕75歲的時候才被上帝選召(12:4),而一直到他100歲的時候,上帝應許的孩子才出世(21:5)。更為關鍵的是,以撒的出生還是透過那無法生育的妻子莎拉所生(11:30)。而當亞伯拉罕對這孩子滿懷期待之時,上帝卻又要他把這孩子獻上,而這父親還真的完全遵照上帝的吩咐,準備要獻上他的獨子了。上帝總是知道我們最脆弱與軟弱的地方,常常當我們最無助的時候,祂總是保持沉默;在那時,我們是否依然信靠祂呢?

亞伯拉罕的代禱典範

  亞伯拉罕並不是毫無缺點的聖人,他也有很多軟弱之處,甚至很多時候不夠有擔當,可在與神的關係上,上帝卻說:「我不要向亞伯拉罕隱瞞我要做的事。」(18:17)而在所多瑪這件事情上,果然亞伯拉罕不斷地為那些他不熟悉的陌生人來哀求。在討價還價的時候,我們竟然可以看見人與神之間的對話,就像是在法庭之上的攻防戰,在唇槍舌戰之間一來一往。而高高在上的上帝,竟然願意花時間、耐著性子陪著他耗下去。

  特別要留意的是,亞伯拉罕並不是為著他自己、或是家人的利益來哀求,而是為著那些他毫不認識的陌生人。這也是亞伯拉罕獨特的信仰典範,他願意為著他人來哀求,所以上帝願意向他敞開一些隱密的事。

  當我們讀著這些聖經人物的故事的時候,在他們的人生中,有哪些典範值得我們效法,又有哪些部份提醒著我們,他們跟我們一樣,只不過是塵土所造呢?但在這些人性的背後,我們是否發現不管人們是堅強或是軟弱,上帝依然信實地堅守祂的承諾呢?

  今天,你可以為哪個觀點、感受或事件,獻上感恩呢?


族長時期:以撒與雅各

  在《創世記》26、35章裡面,我們分別看到上帝各自向以撒、雅各來顯現,表明祂會不斷地持守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可雖然上帝主動跟人們來信守他們之間的約定,但那並不代表從此之後人生就一帆風順。

  以撒與雅各在處理人際衝突時,就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樣態。當以撒與亞比米勒因著挖井產生衝突時,以撒的選擇是不斷地退讓,於是他到每一個新的地方去,重新挖井時都有新的水泉跑出來。以至於亞比米勒不得不承認他真的有上帝的同在(26:28),雖然過去因著搶奪水源的緣故而不斷地排擠以撒,但到最後不得不立約確保雙方互不干涉(26:28-31)。

  雅各的一生就有許多地顛沛流離,這也是他性格一部分所導致而成的,有時人們的苦難不完全是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自身的選擇也會是原因之一。如果按照正常的故事開展,雅各會不斷地往富可敵國的大奸商一直發展下去。但當與他舅舅拉班撕破了臉,使得他不得不回到他的家鄉重新去面對他的哥哥;在四面受敵之下,雅各在毗努伊勒與神摔角。在那之後,雅各改名成以色列,這也表示他的心境有很大的轉變,讓他去意識到他過去所犯下的錯誤,而願意主動做出改變關係的舉動(33:3, 10-11)。

雅各的內在轉變

  如果雅各沒有完成從內在轉變,那麼,上帝是否會依然信守祂與亞伯拉罕、以撒的約定呢?我們並不清楚這一點,但可以確定的是,雅各離開家鄉時在伯特利遇見上帝(28:11-22),而當他與以掃會面之後,他又回到伯特利完成他對上帝的承諾;同時,這次是帶著家人一起與上帝來立約(35:1-15)。雖然雅各不斷地用人的方法去奪取各式各樣地祝福,可也因著他的奸巧,讓他吃了許多苦頭。而神與他立約,並不是因為雅各奪取了不屬於他的祝福,而是因為上帝顧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所立的約(28:13-15)。

  以掃是否真的失去了祝福呢?若從經文的脈絡來看(36:6-7),確實看不見以掃因著這個事件失去了祝福,反倒以掃與雅各分別展開成兩個族群,應驗了當年利百加懷孕時所聽到的回應(25:23)。

當我們再次回顧下面兩處經文時,是否有更多感觸呢?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箴言16:7)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言16:9)


族長時期:約瑟

  《創世記》12章之後,共有三位重要的人物登場:亞伯拉罕、雅各、以及約瑟,他們分別有不同的性格,但無一例外地都經驗到上帝豐富的慈愛。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要面對,有時候也不見得做出對的選擇,可最終他們都在他們的苦難裡面,選擇倚靠上帝。信仰無法解釋為何苦難會臨到我們身上,但是信仰卻給我們一個方向與盼望,能夠更有勇氣與智慧去面對苦難,因為這一切的美善都出自於祂。

  約瑟自年輕的時候,就被自己的兄長孤身一人賣到埃及,在他盡心盡力為他在埃及的主人波提乏勞心勞力之時,卻又遇到他主人妻子的誘惑與毀謗,進而遭遇牢獄之災。後來因著為王解夢,又被升到宰相之位,但等到他一切順利之時,卻又開始回過頭來面對他兄長與家族的問題。聖經用很大的篇幅,去描述他與他哥哥互動的細節,包含約瑟怎麼設計他兄長兩次,這部份的設局,讓人感到約瑟的奸巧不下於雅各,只不過約瑟較為善良而已。

  約瑟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滿了戲劇性,但更為關鍵的是,當他處在埃及的每一個地方時,每個人都可以看到「神與他同在」(39:3, 21; 41:38)。甚至上帝的同在與智慧是這麼地充沛,以至於他能成為最合適的助手。這也讓我們想到《使徒行傳》6章要成為好幫手的三個條件: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在我們所處的團體裡面,我們是否願意成為一位好幫手呢?在不信主的人當中,他們是否能看出我們身上有上帝的同在呢?

約瑟的創傷與跨越

  雖然約瑟被埃及人重視,但這並不代表他跨越了他自己所受的創傷與苦難,更甚至他也需要面對他童年被錯誤對待的經驗。

  當雅各逝世後,約瑟的兄長們懼怕他,也怕他反過頭來報復他們(50:15)。雖然一開始約瑟與他兄長相認的時候,口頭相信:「差我來的是上帝,不是你們」(45:7-8)。縱使結局看起來是好的,但是這粗暴與艱辛的成長過程,可能依然深刻地烙印在約瑟的靈魂裡,以至於約瑟的兄弟們多少也能感受到他內在的怨氣,也使他們可能並沒有真正地和好。

  當雅各過世後,約瑟的兄長們再次求饒之時,約瑟哭了(50:17)。在第二次約瑟告白差他來的是上帝時,約瑟的語句多了三處不同的地方(50:19-21):

  1. 用不著害怕,我不能替代上帝
  2. 上帝卻化惡為善(《現修》)
  3. 你們用不著害怕,我一定照顧你們和你們的兒女。

上帝一直與約瑟同在,可他也依然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要面對。要走過早年的創傷並不容易,然而,在祂裡面依然有盼望。

  在我們所處的苦難裡面,我是否依然對著上帝,有著不動搖的信心與盼望呢?我們過去的生命有一些很難忘懷的過去,我是否相信當把這一切都仰望在上帝手中時,祂會來轉化這些一切來「化惡為善」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