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選閱讀#001】頂尖高手如何持續精進,又能保持輕鬆?我從《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體會到的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前一陣子流行過一段話。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我完全同意。看來這輩子是沒機會贏過那些既優秀、又努力的人了,所幸的是:這樣的人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多。

只要我們努力,還是可能贏過不努力的人,關鍵就在於用對方法,讓我們的努力產生複利效應,而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這些方法。

首先我必須說,這是一本很好啃食的書,淺顯易懂、沒有太多複雜的理論,看完後我還以為書名是《一流的人如何保持輕鬆》呢!

作者還很佛心,擔心你看完了還抓不注重點,在最後的結語部分對全書做了歸納整理。即使你沒時間看完整本書,一樣可以從這裡獲得不少可貴的建議,但我仍然建議你可以好好細讀此書,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體會。

而我,在闔上這本書後,整理出了以下三個體會。


除了天賦本能,你唯一的限制來自於你自己

你看待事情的方式,會從根本改變身體對它的反應。

在《心態致勝》中提到,人在面對競爭、失敗、挫折時,思維方式會分成兩種:固定型與成長型。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能力是無法改變的,自己可以一路贏到現在,已經是在人生的高峰。

「輸了怎麼辦?不做沒把握的事……」
「反正努力也贏不過厲害的人,那又何必努力?」

這些都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固定型思維的人想贏過別人,但又認為現狀無法改變,為了維護自尊,便會採取這些看似合理、實則導致自己成長停滯的行為。

而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則是認為自己還會不斷學習與成長,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刻。將壓力視為挑戰,把眼下無法克服的阻礙當作成長的契機,相信總有一天有能力解決而持續成長。

杜維克(《心態致勝》的作者)的研究也證明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對我們的表現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培養成長型心態與思維,相信肯努力就會帶來技能,就更可能接觸幫助成長的良性壓力。

那麼,頂尖優秀的人是如何看待壓力的呢?

他們是以「挑戰反應」來面對壓力,所以壓力帶給他們的不是干擾、焦慮或痛苦,而是幫他們把增強的生理刺激轉化為表現時的爆發力;從所謂的「受脅心態」(緊張焦慮)轉變為「良機心態」(躍躍欲試,準備就緒)。


優秀的人與你我的差別,在於懂得有效管理「過勞倦怠」感

過勞倦怠,常常出現在竭盡所能發揮自我的人身上。比起優秀的人,我們需要花費更大的心力去完成同樣一件任務,也因此更容易產生過勞倦怠感,進而影響我們的表現與持續性。

可是,優秀的人同樣會產生過勞倦怠感,只不過他們更懂得如何有效管理,這也是為何頂尖的人可以保持巔峰表現,又能展現一派輕鬆的關鍵。

關於過勞倦怠感的解決方案,包括以下幾種。

(一) 休個長假讓自己徹底休息

這樣做很多時候都很有效,但不見得人人都有這種選擇。

(二) 在壓力和休息之間輪流切換

績效高手知道自己能承受的壓力是有限度的,並且會認真看待那個極限。他們通常是以 50~90 分鐘的密集工作為一個單位,兩次密集工作之間會穿插短暫的 7~20 分鐘休息。這樣在壓力與休息之間輪流切換,可以讓人維持巔峰表現所需要的體力、心力和熱情

持續精進與成長的關鍵,就在於找出自己的壓力臨界點,我們的目標就是逼近臨界點,然後在那之前安排短暫的休息,讓自己更加耐壓。但要注意,有時不小心逼得太緊超出了臨界點,就會開始感到筋疲力竭。

(三) 透過回饋與分享

行為科學提供了一種管理倦怠的替代方法,當你感到過勞倦怠時,不需要抽離當前的工作,只是需要換另一種方式更貼近工作。

亞當.格蘭特(《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一書作者)將這種方法稱之為「回饋有好報(give back to get back)」,也就是找機會回饋你投身的領域,比如說當教練、指導後進,或是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一些誠摯的建議。

回饋的焦點在於幫助他人,進而啟動大腦的獎勵和愉悅中心,這不僅可以讓你感覺良好,也可以幫你把正向情緒與初衷重新連結起來。回饋往往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從而消除過勞倦怠的感覺。

而這麼做唯一的標準是,所回饋的東西與從事的領域必須密切相關,而且付出是不期待任何回報的

(四) 找到超脫自我的使命感

當我們感到恐懼或難以招架的情況下,我們的大腦(中樞系統、自我)會自動保護我們避免失敗,關閉身體的反應,叫我們轉往別的方向,即使失敗不會造成身體受傷,我們也不喜歡情感受傷,不想陷入尷尬,所以它會指引我們轉向安全的路徑。

然而,當我們超脫「自我」,把自我最小化時,就能克服那些阻礙我們創造突破的恐懼、焦慮、生理保護機制。於是,全新的可能性就出現了。

找到超脫自我的使命感,可以減少過勞倦怠感,甚至可以幫我們堅持有挑戰的健康行為,比如節食或戒菸。

書中也釐清了關於「使命」的一些誤解:

  1. 使命,無關乎宗教或精神信仰,也不是一種神祕的力量,而是以理性反省為基礎規劃出來的,可以是單一或多項的。
  2. 沒有人會阻止你抱持「自我中心」的使命,這不是壞事,但若能設法運用小我、貢獻大我,往往可以突破極限,也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3. 你的使命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也應當如此。

我們都可以透過規劃使命、善用使命的力量,不只可以消除過勞倦怠感,更能突破自我極限。

使命感也可以說是恆毅力背後的力量。

賓州大學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博士(《恆毅力》一書作者)也指出,恆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而且這個特質往往伴隨著強烈使命感而來。


持續精進、突破極限的關鍵:在心流區內刻意練習

心理學家奇克森米海提出了「心流模型」說明了頂尖高手是如何進入「忘我的化境」,也解釋了如何讓自己承受適度壓力來促進成長。

raw-image

心流的產生與一件事情的挑戰度,以及我們對應這件事的技能度有關。如果挑戰度偏高,技能度不足,我們會感到擔憂(worry)或焦慮(anxiety),技能度適中,我們則會感到亢奮(arousal)而不會覺得無聊(boredom)。相反地,如果挑戰度與技能度都偏高,我們就容易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進入心流。

找出「甜蜜點」與「超出一點點」的最適壓力區。承受適度壓力是促進成長的好方法,這樣的適度壓力稱之為「勉強可完成的挑戰」,它就位於右上角的「心流」區。

要能「熟能生巧」光靠練習不夠,必須巧妙地下功夫。

專業與否,跟你投入多少小時做那件事無關,而是看你在投入時間內下了什麼功夫,把「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投入在這個「恰到好處的壓力點」區域,如果覺得做起來游刃有餘,下次就挑選難一點的挑戰;反之,如果覺得做起來很焦慮或急躁不安,下次就稍微調降難度。

總之,持續在心流區中刻意練習,將「恰到好處的壓力點」區域不斷向右上方推移,就是頂尖高手持續精進、突破極限的訣竅。


後記:人人都想當勝利組,更大、更快、更強,你需要更好的方法

我們面對的壓力與日俱增,與職場工作者的競爭、與機器的競爭、竭盡所能找尋優勢的隱憂,無不使我們感到過勞倦怠、卻又不敢鬆懈;成效不彰、又影響了生理與心理的健康。

壓力可以是正面的,促使身體出現良性適應;壓力也可以是負面的,導致身體嚴重受傷。壓力剛剛好時,不僅能刺激生理適應,也能刺激心理反應。想要登峰造極,其實你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即使做為普通人,書中提到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管理過勞倦怠感,別讓自己陷入無能為力。

我們都希望有巔峰表現,但健康持久的巔峰表現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本文原發布於Medium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予晞🌸-avatar-img
2021/08/14
謝謝分享!了解到自己為何面對挑戰高的事務會焦慮的原因後,就比較沒那麼焦慮了,可以為自己規劃階段性目標、慢慢達成,提升能力也提升自信心。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904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4/01/20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心理奇襲策略和破框思考法則。他主張要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4/01/20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心理奇襲策略和破框思考法則。他主張要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4/01/19
學會如何建立合作關係和協作完成任務,是在現實職場中很重要的能力。 書本提到了一些觀點,協作對象不該一視同仁,一個偏好獨立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要如何與一位合作型的產品經理一起協作開發一個新功能?一個協調型的培訓人員,如何和一個獨立型的老師協作改善教學品質?書中的案例或許能幫你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2024/01/19
學會如何建立合作關係和協作完成任務,是在現實職場中很重要的能力。 書本提到了一些觀點,協作對象不該一視同仁,一個偏好獨立工作的軟體工程師,要如何與一位合作型的產品經理一起協作開發一個新功能?一個協調型的培訓人員,如何和一個獨立型的老師協作改善教學品質?書中的案例或許能幫你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2023/12/22
如何做好數據分析?我被詢問這個問題的次數,不亞於如何做好簡報、如何高效產出這類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拆解這個問題,告訴你如何思考與掌握三個關鍵,拿出符合期待、令人滿意的結果。
Thumbnail
2023/12/22
如何做好數據分析?我被詢問這個問題的次數,不亞於如何做好簡報、如何高效產出這類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拆解這個問題,告訴你如何思考與掌握三個關鍵,拿出符合期待、令人滿意的結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流的人並非一定天資聰穎,他們只是找到了方法,使他們能不需消耗意志力地完成該做的事情,甚或做出突破! 在這篇讀書心得,我將透過三個重點與你分享一流的人是如何 調配適當的壓力、搭配有效的休息,使完成目標變得輕而易舉! 1. 壓力+休息=成長 人只有一個意志力儲存庫,但,那裏的庫存力量是供所有
Thumbnail
一流的人並非一定天資聰穎,他們只是找到了方法,使他們能不需消耗意志力地完成該做的事情,甚或做出突破! 在這篇讀書心得,我將透過三個重點與你分享一流的人是如何 調配適當的壓力、搭配有效的休息,使完成目標變得輕而易舉! 1. 壓力+休息=成長 人只有一個意志力儲存庫,但,那裏的庫存力量是供所有
Thumbnail
這本書我把它解讀成維持高效率的方法,為什麼這是重要的議題,你我或許能感受職場充斥各種挑戰,就算你想好好處理手上的工作,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纏著你,如何不要被這些事糾纏,作者提出一些論點可以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成長方程式」、「事前準備」、「驅動使命」,首先來看「成
Thumbnail
這本書我把它解讀成維持高效率的方法,為什麼這是重要的議題,你我或許能感受職場充斥各種挑戰,就算你想好好處理手上的工作,但總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纏著你,如何不要被這些事糾纏,作者提出一些論點可以參考。 我認為這本書的重點 這本書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成長方程式」、「事前準備」、「驅動使命」,首先來看「成
Thumbnail
以科學理論和全球頂尖運動員、藝術家、知識菁英的精闢簡解,揭開人類巔峰表現的奧秘,這本書為你提供突破個人侷限、充分發揮潛力,更重要的是持久維持驚人表現的藍圖,是想要發揮潛力、成就最佳自我的人必讀佳作---利奇・羅爾
Thumbnail
以科學理論和全球頂尖運動員、藝術家、知識菁英的精闢簡解,揭開人類巔峰表現的奧秘,這本書為你提供突破個人侷限、充分發揮潛力,更重要的是持久維持驚人表現的藍圖,是想要發揮潛力、成就最佳自我的人必讀佳作---利奇・羅爾
Thumbnail
阿崴閱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當人們一直追求更快,更強,更大,確也常付出不對等的代價,或是不正當的方法,導致職業生涯的提早終結。或是健康狀況亮紅燈。作者透過研究,找出許多領域中有持續性頂尖表現的人,如何長效的輸出,成功或許真的有些依循。
Thumbnail
阿崴閱讀-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當人們一直追求更快,更強,更大,確也常付出不對等的代價,或是不正當的方法,導致職業生涯的提早終結。或是健康狀況亮紅燈。作者透過研究,找出許多領域中有持續性頂尖表現的人,如何長效的輸出,成功或許真的有些依循。
Thumbnail
一開始,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創造顛峰 ? 這本書是《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作者有兩位,布萊德.史托伯格 (Brad Stulberg) 及史蒂夫.麥格尼斯 (Steve Magness)。 一開始,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創造顛峰 ? 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可是完成的事情很少。
Thumbnail
一開始,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創造顛峰 ? 這本書是《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作者有兩位,布萊德.史托伯格 (Brad Stulberg) 及史蒂夫.麥格尼斯 (Steve Magness)。 一開始,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創造顛峰 ? 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可是完成的事情很少。
Thumbnail
成長和發展背後的科學循環週期 如何為巔峰表現及日常生產力做準備 以使命感來提升績效 第一部成長方程式 1.常盛不衰的秘訣 2.善用壓力 3.巧妙的刻意練習 4.更拼命不會更成功 5.現頂尖高手那樣休息 第二部事前準備 6.設計讓身心就位的最適當習慣 7.管理每一天,凡事從簡 第三部 8.超脫自我
Thumbnail
成長和發展背後的科學循環週期 如何為巔峰表現及日常生產力做準備 以使命感來提升績效 第一部成長方程式 1.常盛不衰的秘訣 2.善用壓力 3.巧妙的刻意練習 4.更拼命不會更成功 5.現頂尖高手那樣休息 第二部事前準備 6.設計讓身心就位的最適當習慣 7.管理每一天,凡事從簡 第三部 8.超脫自我
Thumbnail
有個笑話是,美國人會成功,是因為連我們在睡覺時,美國人也在努力工作。 好不好笑,可能大家各有不同解讀。但這個笑話背後凸顯一個盲點:越努力就會越成功嗎?看似肯定,但作者給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公式:壓力+休息=成長 我們如何看待壓力,深深左右壓力如何影響我們 關於休息 切割時間 西恩後見
Thumbnail
有個笑話是,美國人會成功,是因為連我們在睡覺時,美國人也在努力工作。 好不好笑,可能大家各有不同解讀。但這個笑話背後凸顯一個盲點:越努力就會越成功嗎?看似肯定,但作者給出的答案卻是否定的。 公式:壓力+休息=成長 我們如何看待壓力,深深左右壓力如何影響我們 關於休息 切割時間 西恩後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