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腥羶為大悲──魚籃觀音紀贊 【恭祝二〇二四年七月廿四日(6月初19)觀音聖誕】

提起腥羶為大悲──魚籃觀音紀贊 【恭祝二〇二四年七月廿四日(6月初19)觀音聖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提起腥羶為大悲

──魚籃觀音紀贊

【恭祝二〇二四年七月廿四日(6月初19)觀音聖誕】

梁寒衣

 

raw-image


AI繪圖:梁兆禎 

圖說:「以魚為鼓,聲震大荒,縱爾闡提,聞腥亦喪。」魚籃觀音,是一則啟蒙的,開眼、具眼的故事──如《法華經》所言「開佛知見,示佛知見」的紀事。一個「為令入佛智,而以欲鈎牽」的典範。所謂「成道」也無非從此大悲垂手、腥羶賣盡、智眼施盡中來;一切因地菩薩莫不如此。

 

 

之一‧魚籃觀音紀事



  魚籃觀音傳說源起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彼時,陜西金沙灘一帶人民驃悍粗獷、恒以捕獵為生,並不識佛法。觀音憫其暗盲,化為一絕色少女,手提魚籃,立於街市賣魚。人人皆為其絕美而傾倒,男子更爭相欲娶為妻。


  美人兒道:「我衹一女子,怎生嫁如許多人?」

  即令大眾背誦經卷,勝出者便嫁。於是,從最短的《普門品》開始,中至《金剛經》,而後為《法華經》長卷……如此逐步淘汰,從二十人至十人,最末唯馬郎一人能通熟《法華經》。即令他備辦婚禮。

  正燈火晃耀、歡歡喜喜置辦了婚禮,當夜,新娘卻忽然急症死去,且刹那瞬息血肉糜爛,紅粉化為腐骨。

  無論何其戀戀不捨、傷慟悲絕(倘非極端的傾慕,馬郎必無法背誦悠長艱難的《法華經》吧!它可是「天台宗」的第一教典,大乘「一佛乘」的精義所在。),然,無常裂變,馬郎亦僅能瘞葬了她──這個不知從何而來,既似有緣、卻也無緣的妻子!

  一日,一名高僧前來,敘明少女原不屬凡塵,本為觀音化顯,為度化而來……


  即同眾人一併開棺檢驗。  唯見空寂棺中僅餘黃金鎖骨,颯爽而金明。


 

  自茲陜西一帶民風丕變,崇仰如來,多有誦經、持經者。


  由是,魚籃觀音,又稱「馬郎婦觀音」、「鎖骨觀音」。


 

  魚籃觀音,如是是一則啟蒙的,開眼、具眼的故事──如《法華經》所言「開佛知見,示佛知見」的紀事。一個「為令入佛智,而以欲鈎牽」的典範。

 

之二‧魚籃觀音贊偈

 

  禪宗祖師特別悅好魚籃觀音,許是便為了那份「為度眾生,不惜漫身腥羶,上街喝賣,和身輥入」的精神,與祖師們的「入廛垂手,十字街頭辦道」的心魂是息息相應的!既入廛入濁,則難免於人性人際的腥羶臊垢、棘刺瘡疣,也更須坐穩胸中明月、自性家山。箇中的心意曲折、幽微騷盪,也直是「賣魚人始識賣魚人」,非得大賣一場、羶臊味盡不可!

  值此觀音成道日,特為遴選六位禪匠的魚籃觀音贊作為紀念,緣於所謂「成道」也無非從此大悲垂手、腥羶賣盡、智眼施盡中來;一切因地菩薩莫不如此。

  禪者手眼不同,指陳、揭剖各異,不妨擇一、二相應的,參上一參!

raw-image


AI繪圖:梁兆禎 

 

魚籃觀音贊

  唐.泉州粲和尚


 


丰姿窈窕鬢欹斜,

賺殺郎君念法華,

一把骨頭挑去後,

不知明月落誰家?

 

魚婦觀音贊

  南宋.無準師範禪師 


  


腥穢通身不自知,

更來漁市討便宜,

就中活底無多子,

提向風前賣與誰?

 

籃內魚,衣中珠,

見買見賣,少實多虛。

 

魚籃觀音贊

  南宋.別浦法舟禪師


 


月眉斜印海門孤,

逐浪隨波不丈夫,

雙手向人提掇處,

卻將魚目換明珠。

 

魚籃觀音像贊

南宋.虎丘善濟禪師

 

雲鬢濃妝苦強顏, 

為他閑事入塵寰,

攜來活底無人買,

只作尋常死貨看。

 

魚籃觀音贊

  明.紫柏大師(節錄)

 

以魚為鼓,

聲震大荒,

縱爾闡提,

聞腥亦喪。



 


魚籃觀音贊

  明.憨山大師(節錄)

 

籃兒在手,

腳不住走,

十字街頭,

要人知有。

 

又:

手中一物,

常放不下,

赤心片片,

為人不假,

是故我說,

真慈悲者。

raw-image


 

圖說:故宮典藏明代魚籃觀音 出處:國立故宮博物院





 

avatar-img
梁寒衣的沙龍
3會員
6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梁寒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梁寒衣 一個傻瓜, 啟蒙了兩個傻瓜, 而後是,無數傻瓜的步履相隨,屐印叩響…… 種子,如是流布, 生命,於是有了勇氣與翻轉 ──    梵語「菩薩」,菩提薩陲,即是「自覺,覺他」,意思是,自我啟蒙,且啟蒙他者的人。   就這層定義,〈三個傻瓜〉無疑地,是一個「菩薩道」與「菩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攝影:蘇仁浩 花嚴 梁寒衣   真正的《華嚴》與「花嚴」,其芬嚴的繁花與菓實,恒屬於真心懇切、低低伏跪塵泥,挖掘、播種、育苗、除草、耘治、灌溉……的人――那些既知向外除卻污坌雜草、也知向內除拔「無明草」,既知耘治田土、也知耘治性土的人!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俱為諸佛菩薩所樂於對晤和祝福的……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攝影:黃麗月 夕色 梁寒衣   夕色斑斕,則意味昏暮、黑暗將至。佛子們應把握此最後的斑璨,努力踏地修行,務期不辜負這一期生死,以及與「法」的相晤。  黃檗禪師謂「緊把繩頭作一場」――愈接近夕暮,愈須把緊此生累積的瑰麗與熟成,致力於法的修持與耘播;將昔所未作、未成的,好生「做一場」
豐饒的生命大原 人生境界的三層樓 民國早期的畫家、散文家豐子愷曾將生命境界劃分為三層樓: 第一層為物質、官能的。 第二層為精神、人文的。 第三層則為宗教、靈魂的。 這個分類究底客不客觀、正不正確呢? ──倘然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您,現前處於哪一層樓?是於樓內、樓口、抑或正在登樓梯?
——梁寒衣 一個傻瓜, 啟蒙了兩個傻瓜, 而後是,無數傻瓜的步履相隨,屐印叩響…… 種子,如是流布, 生命,於是有了勇氣與翻轉 ──    梵語「菩薩」,菩提薩陲,即是「自覺,覺他」,意思是,自我啟蒙,且啟蒙他者的人。   就這層定義,〈三個傻瓜〉無疑地,是一個「菩薩道」與「菩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攝影:蘇仁浩 花嚴 梁寒衣   真正的《華嚴》與「花嚴」,其芬嚴的繁花與菓實,恒屬於真心懇切、低低伏跪塵泥,挖掘、播種、育苗、除草、耘治、灌溉……的人――那些既知向外除卻污坌雜草、也知向內除拔「無明草」,既知耘治田土、也知耘治性土的人!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俱為諸佛菩薩所樂於對晤和祝福的……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攝影:黃麗月 夕色 梁寒衣   夕色斑斕,則意味昏暮、黑暗將至。佛子們應把握此最後的斑璨,努力踏地修行,務期不辜負這一期生死,以及與「法」的相晤。  黃檗禪師謂「緊把繩頭作一場」――愈接近夕暮,愈須把緊此生累積的瑰麗與熟成,致力於法的修持與耘播;將昔所未作、未成的,好生「做一場」
豐饒的生命大原 人生境界的三層樓 民國早期的畫家、散文家豐子愷曾將生命境界劃分為三層樓: 第一層為物質、官能的。 第二層為精神、人文的。 第三層則為宗教、靈魂的。 這個分類究底客不客觀、正不正確呢? ──倘然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您,現前處於哪一層樓?是於樓內、樓口、抑或正在登樓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