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理想的幸福社區

 住在都會區的朋友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多少都懷有浪漫想像,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大多數人會把自己的審美觀投射在我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我們認為住在不同房子,住在不同地區就會變成不同的人,認為建築裝潢必須呈現出我們獨特或理想中的自我。

  我們選擇居住的空間不只代表我們的審美觀,其實還隱含了我們對於某種生活方式的偏好,也傳遞我們心目中對於美好人生的想像,而且更弔詭的是,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甚至整個時代所追求的審美觀,往往是這個社會所欠缺的價值,因為我們總是會尋找外在東西來彌補精神或心靈所欠缺的部份。

  這也或許是許多人崇憬鄉野自然的居住環境的緣故吧?因為自然生命已從我們居住空間消失,而且我們周圍擠滿了人,可是卻與這些人毫無關係,所以我們想回到古老那種與左鄰右舍都熟悉的生活。

  或許我們必須如同本雅明一樣的覺悟:「人直接面對自然的時代,可能已永遠過去了。」所以我們也只有在現有的都市裏建構一個屬於我們的幸福城市。

  作家普魯斯特希望居住的地方是:「住在所愛的人附近,有迷人的自然景致,許多書和音樂,離劇院不遠。」詩人波赫士的要求比較簡單:「想像天堂是圖書館形狀。」至於我所想像的幸福社區是一個人與人比較友善,文化多元,生活步調較慢的地方,因此要留下許多富含人情味的公共空間,比如說街角的小公園、騎樓、人行道與咖啡館,讓人可以隨時駐足、停留。

  當然,這個地方也應該是個文化空間,能夠留下過去的歷史,讓我們的記憶得以延續。

  最重要的,一個能夠讓人覺得美好的空間,一定要是活生生的,充滿生命力的,因此若能在人工的建築中保留一些植物與生物生存的空間,才是符合人性的空間啊!

 

移地生活計畫—退休後的生活自由式

通常我們年輕時買房子不是為了工作的交通考量,就是為了孩子受教育,一旦當初所住的地方,已經不符合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主動更換居住空間或城市,是讓自己重新找回活力的最有效方法。

最近愈來愈多單身未婚的熟年朋友或已退休的朋友在孩子成家獨立之後,賣掉原本都市的方子,搬回鄉下老家,或是前往心儀的鄉鎮買地構築理想的房子,展開全新的生活。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但是若想要到台灣不同的小鎮過較長一點的一段日子,民宿恐怕就太貴了,那麼如何找房子?如何評估地點呢?最近有個單位正準備成立幫大家規劃移居生活,七月底有一場座談,邀請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可以讓退休後的生活變得更積極熱情的好機會。

   7月31日講座報名如附檔、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jWnA8m

「島內移居」正逐漸形成風潮,相對於過去大家想在退休後到鄉下或理想的城市買塊地,蓋間別墅,現在大家似乎不再執著於置產,其實蓋別墅或買房子卻只有假日去住,也會有問題,變成每次去都要整理打掃,反而享受不到度假的悠哉,在我看來,不如省下蓋別墅的錢,想度假就入住鄉間的民宿更自在、更快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