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有些連結有打*號,是聯盟行銷的網址,也就是透過此連結購買該商品,我會有一點點分潤。)
前面提到了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大概就是聊如何從現象中找一些覺得有意義之處持續探索。
當然,一個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找特殊之處,例如特別的職業、特別的群體、特別的事件。這的確是個方法。(例如我當黑幫老大的一天*、全員在逃*這類的黑幫研究,不僅在學術上有其價值,這類研究側記的作品,也很有可讀性)
另外,就我所知,幾乎每個學科都在講「不疑處有疑」、「去理所當然」,這概念相當普遍且實用。
如果你什麼事情都覺得本來就是這樣,那顯然不會找到新的問題。水就是水、明日太陽依舊升起,這類A=A、每次觀察都是一樣的事物,讓我們有種理所當然的感覺,沒有了發問,也很難產生一些探索。因此,要從觀察中找出一些主題讓我們可以持續的研究,一個方法就是告訴自己:沒有什麼事情是「本來就是」。
腦子覺得理所當然的基礎,可能是常識、也可能源自學到的理論。本處先講常識。常識,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世界觀,好處是讓我們日常生活順利方便,但同時也降低了我們停下來想一下這些事情是否就這樣、有沒有其他可能性?(關於常識的討論,可以參考文化的解釋*、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由於我算是Clifford Geertz的粉絲,所以我講的基本概念大概都以他的著作為基礎)
這種反過來想、找理所當然中的不理所當然,不僅是對研究有用、對日常觀察有用,單讓也對創作有用。例如Chris Rock的脫口秀中,講美國槍枝管制議題:
你才不需要槍枝管制,你知道你需要啥嗎?子彈管制!老兄,我們要管制一下子彈,就這樣!我覺得每個子彈都要賣五千美金,你知道為何嗎?因為一個子彈五千就不會有無辜受害民眾了,就這樣。
每次有人被槍擊,你一定會想:「天啊我看他一定幹了啥,別人可是花了五千請他吃子彈呢!」。而且人們想宰了誰之前一定會想清楚,因為一顆子彈五千元阿!「媽的我一定會轟了你的腦袋....如果我付得起」,「我會再去兼個差...開始存點錢....到時你就完了」、「你最好祈禱我沒法分期付款買子彈阿你」。
而且就算被流彈打到,也不用去找醫生,打你的人會來跟你拿子彈回去。「我認為你拿了我的資產?」
總之,若找不到主題展開自己的研究,或許可以往自己日常生活中覺得最理所當然的那些事情上開始找尋。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