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田野筆記粗略可以分成現場白描跟自己的詮釋與反思,前篇講得比較偏現象端的紀錄,這邊講一點詮釋與反思。
如前篇談到看到一個人站在公車站牌邊的紀錄,自己的詮釋或理解可能是一個人在等公車。現象有很多解釋的可能(他可能只是剛好站在那,可能是在等人來,可能...),這點非常重要。可能隨著對田野的持續認識,會發現先前的詮釋可能太流於表面,甚至是有問題的。這現象最常見的討論出現在媒體識讀之類的主題。把一件事依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去篩選呈現,這相當常見。進一步說,當我們看到個事件,有沒有意識到這極有可能是篩選後的誘導,或是現在常講的「帶風向」?這可能得要練習。更進一步說,若今天收到的訊息是「你的敵對群體有多壞」這類的訊息,你是否願意去看看其他的訊息來綜合評估?這也是得要練習練習。
這種現象帶來一些偏誤。承繼上述的例子。如果你發現那些敵對的群體就是這麼壞,壞透了,隨時隨地就是壞心眼,那這可能與現實不太符合,或者說可能性其實已經不高。再者,會不會有帶風向的人趁機撈好處?或是透過這樣的醜化敵人來掩蓋自己內部的問題?或者,藉此來打受害者牌(play victim)已達到損敵利己的效果?
反正他就是壞學生,我就整天挑他問題來掩蓋我啥都沒做的問題,我可是好學生呢。反正他就是壞學生,我就過去激怒他,他生氣之後就讓大家看到。反正他是壞學生,我做不成事都是他害的,不然我就可以怎樣怎樣了(但這個「不然」只要我持續帶風向臭壞學生,就永遠不會來,我可以永遠這樣搞下去)!反正大家沒看到,我說的算,到時候說是壞學生幹的就好了,大家會聽誰的?
帶風向、挖坑跳、檯面下搞動作,這些可以說是很明確的例子:看到的現象有很多解釋的可能。因此,總是保持警覺,一步一步慢慢理解,這不僅只出現在媒體識讀,也是田野中可以持續練習的。
至於反思的部分。千萬記得,在田野裡,你跟在地的人是互相觀察、持續互動著的,或者說,研究者是不斷擾動、影響被研究的現場的。因此,隨時想一下自己在做什麼,影響了誰,或甚至這讓誰得利、誰受害,這都是可以想一下的。或是,這過程裡,你成長了什麼?
曾經聽過一位持續投入社區工作前輩說,有時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覺得沒有我的行動,社區自然也會發展得很好。我相信持續投入社區的人多少多會有這種存在危機的時刻。我個人認為這是好事,表示著這個地方工作者不是以一種尊貴之姿甚至救世主的心態與社區人們合作著。但心中那種存在危機還是讓人有點慌。我個人認為,這時候看看自己的筆記是有幫助的。另一點,純粹是個人理念,可能也有幫助,稍微提一下:那是人家的家,不要到處都想當主角,功成不必在己(但缺點是你的履歷容易因此很空虛導致找工作等的問題,因此請謹慎參考)。

copilot。請幫我劃一張圖表示反思,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