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閱讀時間 ‧ 約 40 分鐘

遇見台北賓館

    台北賓館最初是日本統治時期的日本總督官邸,由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主導興建。當時正是日本軍國主義最興盛且日本最強大的時期,這間官邸的設計極為雄偉,所費不貲,甚至還動用到興建圓山神社的經費而被當時的日本國會議員糾舉,兒玉源太郎特地派遣他最重要的副手進入國會報告才說服國會。怎麼知道以木造為底的第一代官邸在1901年建好不過十年就因為白蟻問題嚴重而要重新翻修。

    第一代台北賓館老照片

    第一代台北賓館老照片


    1911年由森山松之助用當時15萬日幣進行改建。森山以第一代的文藝復興風格為基礎,加大變身為新巴洛克式的華麗風格,使用大量的灰泥雕塑及裝飾襯托出官邸的豪華霸氣,並大膽採用鋼造結構與當時很先進的混凝土技術加強建築的結構。

    改建前後的不同


    整修後的台北賓館


     官邸改建完成後陸續接待日本能仁親王、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等重要人士,同時也在這裡多次辦理與台灣原住民各族與漢人代表的政令布達與招撫,當真是日本統治時期的重要場地。

    招撫原住民老照片

    從台北捷運台大醫院站出來後往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方向走過去大約十分鐘就可以抵達台北賓館,台北賓館正對著總統府,門牌號碼是凱達格蘭大道1號。今天是開放日,每半個小時都有導覽志工幫忙介紹,非常值得聆聽。通過入口處印入眼簾的是這棟有著大大馬薩屋頂的白色華麗建築,每隻樑柱上都有繁複華麗的線條與裝飾,彰顯這棟建築的不凡。一進去我馬上被地上的英國進口花磚吸引,在霸氣華麗的一片白中用典雅可愛的橘色系調和視覺感受,不得不佩服建築師細膩的美感。這個建築師的專注與執拗可以在這棟建築的很多細節裡看到,讓我驚艷不已。

    馬薩屋頂

    英國進口的可愛磁磚


    台北賓館一樓的東邊多是接待外賓的場域。走進入口室後訪客會經過「副官室」,再被引導到「接應室」。令我驚豔的是這牆上的壁紙,看似低調卻是立體的,用手觸摸可以感受到「高級感」,在百年前這可不便宜啊!在光線照耀下立體圖案若隱若現,美感馬上提升一檔次。

    牆上的立體壁紙很美

    這椅子也是美到不行


    而看似白色的牆面其實也藏玄機,這不是一般的白牆,是使用日本「漆食壁」的傳統工法,在台灣稱為「灰作」,具有防火、調節濕度、抗菌防黴、防塵及淨化空氣等作用。其中最經典的是「鏡面漆食」,可以讓白色牆面如鏡子般的平整。

    接著可以窺見正式的接待室, 這就是我們最常看到總統接待外賓的畫面拍攝處,豪華氣派又在細節處顯得優雅,金黃色的座椅、大紅色的窗簾、寶藍色的地毯,搭配著鏡面般潔白的牆面在柔和的黃光照射下,整個空間的配色很協調。


    這次的參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其實是各個房間裡的「壁爐」。當時野村一郎設計時採用英國維多利亞風格,各起居室都設計了壁爐,即使在高溫多雨的台灣根本不適用,整棟建築裡有17個壁爐,每個壁爐都有自己獨特的樣貌,饒富趣味。

    各種特色壁爐


    雖然說當時興建這個官邸看起來是挺豪奢的,但是這裡也使用不少拆除台北天后宮及古城牆的石材,放在這裡重複利用。下圖的石獅子就是舊台北天后宮的,放在這兒也沒啥違和感。


    整棟建築最高的三樓露臺,當年裕仁皇太子訪台時就是在這裡爬上鑄鐵梯,在露臺上跟「台灣子民」揮手致意,聽說當年可是盛況空前的呢!

    這隻鑄鐵旋轉梯可以上三樓

    三樓小露臺


    走上金碧豪華的樓梯上二樓,以前這裡規劃是總督的休息室。在這裡一定要說明一下這個官邸以前真的沒那麼「黃金」,這些漆成金色的裝飾是在2001年陳水扁總統時期整修時才漆上去的,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原本古樸的白色,金色有些太刺眼。

    這張可以看到原始未被漆成金色的灰泥白牆


    日本戰敗後將這個官邸移交給美國,再由蔣介石接收,所以官邸裡的「菊花」(象徵日本天皇)裝飾全被切割下來換成「梅花」;切不掉就直接蓋起來,自古以來, 成王敗寇法則都是這樣的,這也是政治性建築,自然無法逃離被改造的命運。

    原本的菊花被梅花取代

    被鑿掉的菊花


    二樓留存著一只很有日本味的箱子,彩繪玻璃也是當時的日本技術輸出,整棟建築參訪下來我只強烈地感覺到整個空間很多細節帶給我的驚喜與讚嘆,雖然相隔近百年我卻能在這棟建築的許多細節裡感受到建築師對於「空間美」的極致追求。

    二樓的古樸箱子

    日本的彩繪玻璃

    以前官邸的布置

    立體的屏風,看的到浮雕嗎?

    屋頂的灰泥裝飾精緻

    門口的吊燈造型細緻


    很有趣的是這棟豪華建築最後真正住在裡面的總督並不多,這棟建築真的是來做「公務接待」,後來日本人在賓館的旁邊建了一棟古樸的「和屋」做真正的起居空間,日常生活果真還是簡單些好!可惜目前和屋並不開放參觀,前方小庭院也不開放。

    未開放的和屋


    這次的參訪我學到了很多,強烈建議一定要聽一聽導覽志工的講解,會讓您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感悟。台灣自古以來一直是移民社會,融合了原本住在這座島上的南島語系原住民、早期唐山漂流來掙口飯吃的漢住民,到鄭成功、施琅的恩怨將這座原本化外之地的福爾摩沙帶入中國政治漩渦裡。日本人在這裡停留五十年,對這座島嶼有傷害也有貢獻,所幸這座島與總有無盡的包容能量,總能正向的看待雋刻在這塊土地上的痕跡。願這座美麗的寶島能一直自由民主,在多元族裔的融合下大家都相互理解包容,創造寶島的新生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