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傳來一個訊息,朋友消失一段時間後又再次出現。
我心想:應該又是最近受男友的氣吧.......
果不其然地,她簡單地寒喧幾下就開始抱怨男友總不多陪她,然後又吵了一架又掉了眼淚。回到一年多前,朋友一步一腳印地爬上了IC產業,但當時(就是當時)的男友留在原產業繼續做 RD,雖然都在竹科但兩者身價早已不同,加上身邊不乏追求者的她,終於某些機緣下跳槽到下一個男友的懷抱中,但這個懷抱暗中卻總有些針,刺的自己滿是委曲與不適,唯有兩人對精品的品味一致,物質享受都是讓他們能繼續努力工作的動力。
有個觀點是說男人有三個要素:長相/時間/金錢,這三角永遠不會同時在一個男人身上找到,比如上文中的人,有錢與及格的長相,但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女友,一兩次的體諒還可以,數次就變忍耐再來就爆發衝突,之後進入這樣的循環。
我問:難道你之前不知道嗎?
(這是個很蠢的問題,誰知道後還會想投入這一段關係呢?)
於是我換了一個問題:你真的不能一個人過一段時間嗎?
朋友說:我真的不行~~
這或許就是整件事情的核心,因為匆忙地喚到下一個人身邊,還沒多些了解這個人就進入關係中,或許考量了對方的工作與收入超出水平,但心靈上的空缺要怎麼滿足呢?我常笑說:你男友是同志的話,應該很適合我(笑),因為我很愛獨處。
似乎每個兩性關係學家都建議交往關係結束後,應該要給自己一段獨立的時間來整理自己,我相當的同意也覺得是必經的過程,分手後無論是遺憾或痛苦,都可以讓人成長與了解自己,跳過了這個階段是不負責任地將自身的任性帶給下一個人,對方不買帳時衝突就隨之產生,這個階段給你幾個好處:
所以勇敢地擁抱感情的空窗期,汲汲營營地找下一個人就像把股市當賭博一樣,運氣不好全盤皆輸,交往後感覺更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