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直到讀了徐珮芬,我才終於看懂電影《戲夢巴黎》

raw-image


幾年前在戲院觀看《戲夢巴黎The Dreamers》,思緒與演員們的床技共舞,刺激的爭辯更使腦內啡隨之翻雲覆雨,但又不知該從何說起。

而直到讀了徐珮芬〈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這首詩,我才終於懂得該如何詮釋這部電影的意涵。


討論戰爭,政治
大眾或藝術電影
最好吵到哭起來
但最終不可以有
任何結論
——〈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節錄



這部2003年上映的《戲夢巴黎》,由貝納多.貝托魯奇執導。

故事背景落在1968年的法國,當時掀起社會運動浪潮,思辯鬥爭更經常於在街頭上演。

一位來到巴黎留學的美國大學生,結識了一對同樣酷愛電影的姐弟,住進他們家中之後,像是被吸入了一個漩渦,沈浸在電影、藝術的世界,對於學術思潮高談闊論,彼此更貪戀於品嚐肉體與情感的糾葛。

慾望和思想的矛盾碰撞,在這場遊戲中纏綿悱惻,與世隔絕、無法自拔。



雖顯頹靡,但三人之間卻無時無刻不在激盪著高深的學識,對各種學派思想皆展現出獨到而犀利的見解。

說是廢,但也不廢。

然而,轉念一想,這樣的封閉烏托邦,或許同是一場黑暗深淵的緩慢沉淪?



電影中,有一幕讓我非常印象深刻。

泰歐聽到街上的抗議聲響,赤裸的他瞬間抓起衣服換上,隨即衝出門參與示威,甚至不知道當時在吵些什麼。

一切顯得無力,年輕人熱衷於社會與政治,但行動如同虛無,有時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反抗什麼。

號稱革命,卻成天無所事事,隱約之中透露他養尊處優的出身。



不斷的吵架、爭辯,卻總是沒有一個定論,似乎永遠不會有解決答案。

而一切又回到那不間斷的娛樂浸淫,活在當下彷彿不過如此,如同陷入無限月讀一般,無法醒來的夢境輪迴。


這些原本紛亂難解的思緒,我遲遲無法理清,直到拜讀了徐珮芬〈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才終於找到一種方式去解釋這一切,至少是經過我消化後的觀點。


討論戰爭,政治
大眾或藝術電影
最好吵到哭起來
但最終不可以有
任何結論
——〈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節錄


〈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收錄在《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一書


本首詩收錄在2017年出版的《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作者徐珮芬也曾於臉書公開發表,最後在此也貼上全詩:


〈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 

多麼想和你一起旅行
就提著空的皮箱出發
一無所有的人
最是富裕

願和你在烈陽下拿著地圖
研究玻里尼西亞
和法屬波里尼西亞的差別
然後決定去調查薩摩亞群島上的土著們
過著怎樣的生活

(或許他們習慣在月圓的時候跳舞
用亂七八糟的節奏
擊打獨角獸皮作成的鼓
祝福我倆這對
沒有名字的闖入者
岌岌可危的愛戀
盡快灰飛煙滅)

我要闖進到亞馬遜叢林
最深最深的地方
為你捕捉罕見的蝴蝶
再溫柔地舔舐
你的淚水
也不打算去觀察你的神情
是感激或疲憊

或者也可以
到巴黎去
潛入每棟被巴黎廢棄的宅邸
逕自扮演家財萬貫的
流浪漢,圍著火爐
喝假的白蘭地
討論戰爭,政治
大眾或藝術電影
最好吵到哭起來
但最終不可以有
任何結論

希望醒來的時候
我們發現自己
盲了(並且相擁著)
就能毫無顧慮
臉頰哭濕臉頰
因為我們從此
再也沒有遠方

(因為我們從此再也沒有遠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