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象是生活在恐龍滅絕後時期的一方霸主,但卻因氣候變遷與居住在洞穴中的尼安德塔人而滅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法隨時間適應環境與進化的物種,最終難逃滅絕的命運,這就是大自然殘酷的法則。其實許多人與金錢的關係也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儲蓄並非人的天性,分享才是,這正是現代個人理財的一大阻力,另一項阻力則是消費的天性。我們不會將累積的事物全都分享給他人,我們會留著自己使用,或是立刻把他花掉,而不是將齊投資到自身的未來上。
改變是人類存在的恆常變數,有些改變是好的,有些則會威脅到人類的存續。讓我們從猛獁象與早期人類身上汲取教訓,謹遵進化法則的教誨,讓我們從錯誤的財務觀念中醒悟,重新培養一套與財務行為有關的天性,從此遠離苦痛與掙扎。
這本由樂天文化所出版的理財書籍,作者是布拉德.克隆茨、愛德華.霍維茨與泰德.克隆茨,他們都是財務規劃師,同時也有心理學博士與金融學碩士等專業,有相當多年的財務規劃與財富管理顧問的經驗。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將金錢觀影響因素區分成組先、父母、子女、伴侶與社群,這些都是可能影響你的財務狀況的因素。譬如出自童年的教養,給子女的財務縱容與依賴,或是與伴侶收入差距的心理失衡與衝突等等。
第二部分是提供一套免於財務滅絕的金錢腳本,也就是一些讓人能跳脫本能反應與心理偏誤的財務決策,影響金錢態度的環境與時機,還有成為富人的金錢腳本,與養成致富本能的財務行為。
第三部分則是如何加速進化致富的金錢猛獁象,介紹達成財務目標的重要步驟,不讓親密關係的裂痕變成財富大危機,如何搞定理財計畫,與讓你化險為夷的財務生存手則。
提到金錢觀的影響因素,第一來源肯定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有關,一個人的財務觀與行為有很高的機率都是衍生自童年經歷,了解自己的金錢思維,你就還有時間修改你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和你一樣,也是父母教養與童年生活環境的產物。
有時候金錢會成為家人互相傷害或箝制的工具,最終產生財務糾纏的模式,意思是家庭成員對錢的界線不夠明確。這其中包含向年幼的子女透漏太多財務資訊,或是將他們捲入成人的財務問題。
譬如,離婚的伴侶利用孩子傳遞財務訊息,向孩子宣洩自己的財務壓力,或是嘲諷孩子父母的財務狀況。孩子的心理根本無法接受與處理這些訊息,財務糾纏的經歷通常會使兒童感到焦慮與不安。
至於過多的界線在哪裡?如果這個話題會使自己產生負面情緒,就不要和孩子分享這條訊息,而是與成人討論,而且最好是專業人士,不要讓孩子分擔你的財務壓力,以免傷到他們幼小的心靈,這會影響他們一生。
孩子們會學習與錢相關的重要訊息,傳遞這些訊息的人有父母、家人、文化、同儕與社會,想要培養出財務觀念健全的孩子,父母必須要先弄清楚金錢對你有甚麼意義,以及金錢在你的價值觀、目標與世界觀中扮演的角色。如果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無法教孩子與金錢相關的知識。
孩子在年幼時,腦中就會形成對金錢的觀念,對金錢的概念將引導他們走上特定的財務路線。身為父母有兩個選擇,一是讓孩子天馬行空,利用社群媒體和從同儕口中聽到的資訊,幻想錢是從哪裡來的,以及錢該怎麼花。
你也可以告訴孩子錢到底是是什麼、錢的用途、錢的侷限、用錢之道、錢能帶來的樂與苦,以及他們想賦予錢的價值。書裡分享了培養健康財務習慣需要考慮到的幾項元素,零用錢的使用、儲蓄、投資,與家庭零用金,並如何與子女談錢。
第二部分有談到財務決策失敗的六個偏誤,第一個是雙曲折現,人類原本沒有為將來儲蓄的本能,畢竟對於遠古的人類來說,一個人能帶在身上的東西數量有限,古代也沒有食物的防腐技術,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盡量多吃點、吃快點才是合理的作法。
祖先之所以能生存下來,靠的是分享資源,而不是囤積資源以供己用。大家能夠分享獵物,在誰有需要時能伸出援手,能提升自己的生存機率。但儲蓄需要克服這點心理障礙,若你想為自己的將來儲蓄,必須設法澆熄內心的分享本能。
第二個是認知失調,假設你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且大家都會公開討論有錢人有多爛,傳遞出錢很髒,有錢人很壞的訊息。但金錢確實也能改善你的家庭狀況,住進更好的房子,獲得更多機會等。這種相互衝突的觀念,會引發心理不適,使我們想做些甚麼來緩解這種感受,最後大多人會從相悖的觀念中選一個讓自己感到最舒服的。
第三個是確認偏誤,這是一種負面心態,他就像是一架用來確認個人既有觀念的思想過濾器。人們喜歡搜尋支持自己看法的證據,但卻會自動屏障掉所有與自身觀念相悖的證據,更糟的是,我們還會刻意結交志同道合的人,並排擠或盡量遠離觀念與自己相左的人。這種行為會鞏固人的定見,使我們更加確信自己是對的。
第四個是控制錯覺,人類總是會高估自己的影響力,或誤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一些事件。人類往往無視機率因素,在勝利時出自本能地高估自己的功勞,並在失敗時暗示自己不是主要肇事者。
這種現象也會發生在個人財務情境中,即便已有證據顯示效率市場假說為真,眾人還是會前仆後繼的嘗試投資,當你投入越多時間與精力挑選股票,越覺得自己能洞悉這支股票與整體市場的未來走向。
第五個是規避損失,趨樂避苦是人的本能,勝利使人愉快,失敗叫人崩潰。損失規避會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的財務生活中。例如,不願意承認自己賠錢,以及明明投資失敗卻遲遲不肯放手停損。
創業者為了迴避損失,可能會不斷借貸,或是掏空自己的退休基金,甚至是變賣家產,以便船隻能繼續航行。在研究財務心理學後,發現相較於中產階級,超級婦人規避損失的傾向明顯低了不少。這顯示有錢人更願意承認失敗,承擔損失,並將此事拋諸腦後。
第六個是現狀偏誤,其實人生來就懶惰,只要可以,我們便會用最省時省力的方式作事。在現代社會,我們會用各種方式延續這種保存體力的傾向,而運動有違人類懶惰的天性,而且是一種必須刻意養成的習慣,藉由慢跑、舉重或狂踩腳踏車來燃燒更多於的卡路里,本來既不符合人類的天性。
除了體力,人類也傾向節省腦力,利用一系列認知捷徑來達成目的,維持現狀就是節省腦力的方法之一,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偏誤。所以,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呢?關鍵就在於利用懶惰的特點,藉由自動化的行為來創造優勢。
假設你的目標是開始投資或是存更多錢到退休金帳戶裡,最笨的做法就是指望自己將來會定期開支票,或是轉帳到退休金帳戶裡,因為你一定會碰到需要用錢的狀況,或是忘了轉錢。而且拖延、暫緩與放棄存錢實在是太簡單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利用人類維現狀的本能,制定一套更有效的策略。
用自動化的方式往退休金帳戶存錢,設定每個月都從活存帳戶轉帳到傳統個人退休金帳戶。進入自動模式後,想破壞自己的儲蓄目標就必須刻意為之,刻意為之代表必須動腦與採取行動,才能終止自動轉帳功能,人類懶惰的天性,一定不會想做這兩件事情。
書中還討論了許多金錢觀念與態度的影響因素與轉折點,並從富人的身上找到重要的關鍵,從而建立自己的金錢腳本。並提供了六個步驟,協助讀者加速自己的觀念與行為上的改變,想要認真審視自己的金錢觀與財務規劃的人,可以深入閱讀此書。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