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mphibians[鯨球的脊椎動物學筆記]EP.1

前言

現存兩棲類譜系(lineages of extant amphibians)

這三種類型擁有一些相似的特徵,像是濕潤(moist)以及可滲透(permeable)的皮膚。

  • 蠑螈(salamanders)
  • 青蛙(frogs)
  • 蚓蠑螈(caecilians)

青蛙成功的關鍵

  1. 多種運動模式(variety of locomotor modes):後肢同時動作跳躍、後肢交替或同時動作游泳、爬行、行走
  2. 與蠑螈相比:蠑螈保有祖先的四足運動模式,通過側向四肢來回交替運動

兩棲類繁殖模式

繁殖模式和範圍幾乎和魚類相同,產下大量卵,孵化後在水中生活,但有些兩棲類演化出特殊的生殖行為。

特殊模式:跳過幼體階段、胎生(viviparity)、撫育行為

兩棲類皮膚特徵

  1. 呼吸氣體交換的重要部位
  2. 皮膚中有腺體分泌物質,功能可以用來求偶,有的是用來分泌毒素抵禦掠食者
  3. 亮麗的警戒色以及擬態警告掠食者

兩棲類

  • 有尾目(urodeles):蠑螈
  • 無尾目(anurans):青蛙 {anura這個字源於希臘文,意思是沒有尾巴}
  • 無足目(gymnophionans):蚓螈

兩棲類共同演化的特徵:

  • 皮膚構造以及利用皮膚交換氣體的重要性

全部的兩棲類皮膚身上具有分泌黏液的腺體可以保持皮膚濕潤。與環境中交換氣體有一大部分是藉由皮膚。兩棲類的皮膚上也有顆粒狀的毒腺。

  • 聽覺受器

所有的兩棲類都有兩種特別的聽覺感受區域,分別是papilla amphibiorum能感受到1000Hz以下的聲音以及papilla basilaris感受1000Hz以上的聲音,這兩個區域都在內耳中的球囊壁(in the wall of the sacculus)上。

  • 鰓骨和耳柱骨

大部分兩棲類都有兩種骨頭可以傳遞聲音到內耳,分別是耳柱骨(columella),源自舌弓(hyoid arch),還有腮骨(operculum),與內耳中的卵圓窗( fenestra ovalis )有關。在大部分的兩棲類當中這兩種骨頭是融合再一起的。

  • 視網膜細胞

蠑螈和青蛙都擁有不同類型的視網膜細胞,綠視桿細胞對藍光敏感,紅視桿細胞存在於所有脊椎動物中,對紅色敏感光。然而蚓螈幾乎沒有綠視桿細胞,眼睛都退化了。

  • 基座型齒(Pedicellate teeth)

兩棲類的牙齒通常由牙冠和基部(pedicel)組成,並且牙冠和基部之間會有結締組織分隔。有些屬中,牙冠和基部之間是模糊的。有些條鰭魚綱(actinopterygii)的魚也存在基座型的牙齒但好像跟兩棲類無關。

  • 眼球提肌的構造

眼球提肌(levator bulbi muscle)是一條位於眼眶底部連接第五對腦神經(cranial nerve)的薄肌肉,當肌肉收縮時會使眼球向內縮。這種肌肉存在於有尾目以及無尾目中,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無足目。

兩棲類從最早譜系的名字Lissamphibia當中的 "liss " 源自於希臘文,意思是滑順的smooth)。

食性:

現存的兩棲類成體都是肉食性(carnivorous),幾乎任何能夠捕捉並吞下的都可以成為食物。

舌頭類型:

  • 水生兩棲類:舌頭寬、扁且相對不靈活。
  • 陸生兩棲類:舌頭可以從口中快速伸出來捕捉獵物。

頭部大小與捕食關係:

  • 頭部的大小決定了能捕捉到的最大獵物尺寸。在相同棲息地中生活的蠑螈物種通常具有顯著不同的頭部大小,這可能有助於減少食物競爭。
  • Lepidobatrachus 和 Ceratophrys屬的青蛙頭部異常的大,可以以其他的青蛙為主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