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或核能?重新思考能源轉型

綠能或核能?重新思考能源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年來,許多民眾感到停電、限電頻繁,卻鮮少有人討論其背後真的的原因。台灣真的缺電嗎?綠能是否能夠取代核能?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能源轉型?

2002年,因為核能發電的不安全、核廢料無法妥善處理等問題,「非核家園」政策被提出,目標是於2025年停止核電。這幾年,台灣陸續停止了核一及核二廠的運作,核三廠的一號機及二號機也將於今年7月及明年5月除役。台灣在近四十年綠電發展攀升,今年七月,經濟部發布最新規劃,估計台灣再生能源佔比於2025年達15%、2026年底達20%。看似成功的能源政策背後也引伸了許多問題,停電、限電依舊不可避免,也有越來越多民眾有「缺電」的恐慌,在以科技業文明的台灣,用電量逐年增長,使我們不得不探討及解決其背後的問題。

為什麼會停電?

7月2日清晨,因一隻松樹意外觸電,導致中壢、八德將近5000戶停電;2022年3月3日因為人為操作失誤,導致全台549萬用戶停電。這休歇停電案例在近年層出不窮,這些因素也許是觸發停電的原因,但背後我們必須思考的是設備老舊及綠能供電不穩定的因素。雖然台電拿出數據表示:近十年來,跳電次數減少七成。但還是無法掩蓋問題的存在。

設備老舊

以供電範圍涵蓋整北部區域的龍潭超高壓變電所為例,成立於1979年的它,多項設備已逐漸老舊,電網設備暴露在外除了動物入侵外,還承受各種天氣危害,設備急需更新。除了維修外,在儲能方面也需要加強,考慮到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台點廣設儲能設施,今年也有新的儲能廠落成。

綠能不穩定

與其說台灣面臨缺電的問題,不如說是供電不穩。綠能比例逐年增長,逐漸代替核能發電,但其的不穩定性將會影響全台的供電狀況,除了在設備上廣設儲能設施之外,「是否在綠能無法穩定供給的過渡期重啟核能」也在國際掀起一番討論。


文/ 劉芃妤

資料來源:《遠見》2024年8月出刊,第458期。

raw-image



avatar-img
pengyu的成長痕跡
1會員
8內容數
一個平凡的大學生在這邊寫寫她的觀點 內容多元豐富 與我的生活及正在努力的事相關 每月至少一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engyu的成長痕跡 的其他內容
川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後,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各大經濟體競爭激烈,美國、日本及歐洲分別在半導體產業中的策略為何?擁有最完整半導體生態系的台灣,又是如何應對?在這場競爭中扮演何種角色?
OpenAI釋出ChatGPT已來到兩週年,成為生成式的主軸,這兩年AI帶來什麼變化?社會態度如何轉變?《遠見雜誌》特邀科學家吳恩達受訪,此篇為專訪摘要。
地緣政治乃是21世紀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究竟「地緣政治」是什麼?「3.0」又是什麼?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地緣政治無所不在,而這些又是如何影響我們?
川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後,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各大經濟體競爭激烈,美國、日本及歐洲分別在半導體產業中的策略為何?擁有最完整半導體生態系的台灣,又是如何應對?在這場競爭中扮演何種角色?
OpenAI釋出ChatGPT已來到兩週年,成為生成式的主軸,這兩年AI帶來什麼變化?社會態度如何轉變?《遠見雜誌》特邀科學家吳恩達受訪,此篇為專訪摘要。
地緣政治乃是21世紀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究竟「地緣政治」是什麼?「3.0」又是什麼?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地緣政治無所不在,而這些又是如何影響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