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閱讀時間 ‧ 約 33 分鐘

【瑞典】那些發生在遙遠北國的事(II)

關於瑞典夏季最有名的三大節慶:

1.迎接春季的篝火節 (Valborg / Walpurgis Night):

舉辦於每年的4月30日或5月1日。慶祝活動通常是篝火晚會以及跳舞喝酒狂歡,代表漫長而寒冷的冬天已結束,歡喜地迎接春天的來臨。


2.仲夏節(Midsommar / Midsummer Festival):

夏至來臨時的慶祝活動,在北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每年夏至6月21/22日或是6月19日至25日之間的週六。人們會準備美麗的花環戴在頭上並豎立仲夏柱(Maypole),圍著它跳青蛙舞來慶祝。(瑞典人真的是一群很有趣又特別的民族。他們平時看似冷靜疏離的表面,每到慶典活動,喝酒下肚馬上性情大變,各個活潑多話又搞笑。實在是非常悶騷和慢熱。)仲夏節總讓我想起莎士比亞筆下描繪的「仲夏夜之夢」裡慶祝狂歡的場景和情節。


瑞典官方製作了一部給想了解仲夏節的人們的影片,蠻有趣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3. Crayfish Party 小龍蝦派對 (Kräftskiva):

二十世紀初期有法律規定瑞典小龍蝦合法捕撈的最後期限是在八月底,所以瑞典居民會趁著禁補前大肆慶祝並食用小龍蝦。現在則因為已沒有相關法律制止,時間大多提前到八月初。龍蝦以鹽水和蒔蘿(dill)烹飪,冷卻後呈上,此外也有麵包、瑞典鹽醃鯡魚等各式食物在餐桌上。

我特別喜愛蒔蘿的草香味,把它和食物烹煮在一起會有獨特的香氣。而在吃小龍蝦之前,習慣上會將其殼外的汁液吸食掉再吃肉的部分。H.的哥哥G.還特別示範給我們看要怎麼吃。傳統上是要在室外吃的,然而因為天氣和蚊蟲叮咬的緣故常常改在室內。至於蚊子猖狂的狀態,聽說在湖畔的夏日小屋(sommarstuga)會特別多,那裡大多是森林和湖泊的環境。話說 ,只要我跟H.待在一起的時候,必定是我被蚊子叮咬。H. 認為是因為他從小習慣瑞典的蚊蟲,造就了免於被蚊蟲叮咬的體質(?)我比較訝異的是原來瑞典這個國家位於高緯度卻還是那麼多蚊蟲。傳統的小龍蝦派對還會有專門的飲酒歌(snapsvisa)獻上,實際上酒比食物要更受歡迎。(瑞典人真的非常喜愛喝酒,不論男女都是酒中豪傑,並且有非常多的飲酒歌。曲目多到都可以集結成冊。)阿瓜維特酒(Akvavit)和其他烈酒(schnapps 松子酒)以及啤酒都很受歡迎。(不過當晚我們喝了名為Pommac的氣泡飲料,喝起來完全就像是「蘋果西打」。瓶身上還寫著是從1919年就開始出產的飲品了呢!)


*Pommac is the brand name for a carbonated soft drink made by Carlsberg Sverige AB of fruits and berries and matured in oak barrels for three months.

*Carlsberg A/S is a global brewer. Founded in 1847 by J. C. Jacobsen, the company’s headquarters is located in Copenhagen, Denmark. (Carlsberg 產的啤酒非常有名,可說是在北歐各個喝酒場合都會出現呢。或許也是因為它十分平價的原因。)


我有幸參加到該年夏日的小龍蝦派對。明明是八月初的夏日時光,當晚氣溫卻降至攝氏十二度的低溫,我還必須穿上冬季厚外套在庭院外吃著一隻隻的小龍蝦。不過就只有我一個人穿上冬季服裝,而且還跟H.要了羊毛衣套在身上穿。我身旁的每個瑞典人卻都還穿著薄薄的短袖!看來他們十分享受這般「涼爽的」天氣。不過他們也因此開玩笑地說我怎麼那麼弱呢。說我這樣以後是要怎麼移居到瑞典生存下去哈哈?他們口中的寒冬,我是在第二次來到瑞典的時候才真實體會到。吃完小龍蝦晚餐,晚間十點多太陽剛下山,我冷得趕緊躲回屋內客廳待著。H.跟好友P.硬是說服我到室外跟他們一起聊天到夜半。我裹著毯子蜷縮在冰冷的木椅上,他們在一旁升起熊熊烈火的柴爐讓我取暖。最後大夥還順便烤了棉花糖邊聊天邊吃。


跟他們聊天的內容總是很多元,例如聊到在森林步行數公里只能算是散步,或是何謂hiking的定義?因為我很喜歡hiking,所以H.常會笑著說那不就只是在森林走走而已。他家後院那一片森林不就是?說到這,瑞典國土上的居民共同享有出入大自然公共空間的自由權:(Allemansrätten)The freedom to roam is the general public’s right to access certain public or privately owned land for recreation and exercise. The right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right of public access to the wilderness. 所以說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瑞典可以隨意進入森林或湖泊,例如:採莓果和菌菇,跳入湖水嬉戲,穿梭在林間散步或撿枯枝。這也是我很喜歡瑞典的原因,人人有親近大自然的權利,在不破壞的概念之下與大自然和平共存。土地不會因為是私人領域的因素而被用醜陋的鐵絲網圈住讓人不得靠近。大自然共有共享的概念是非常值得效法的。不過也因為台灣地狹人稠,似乎不太能全面做到這樣的制度。


聊到瑞典的失業狀況、難民潮、高稅制、社會主義的左派份子、首都市區房價等等。瑞典是世界指標中最快樂的國家前幾名,他們的高福利制度都是因著極高的課稅制度:依據薪水的級距來課稅,30%、50%。台灣跟瑞典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就以台灣最低薪資來說也才扣5%而已,可是在瑞典最低薪資收入仍必須繳納30%的稅務。瑞典的最低起薪(相較於台灣的22K)大約是在20000kr 左右 (大約台幣七萬二)。不過瑞典的物價確實是高出台灣的三到四倍。所以說,假設扣掉稅之後剩70%,還要付高額房租、水電費、交通費、伙食費等等。最後實際能存下的錢也不多,甚至打平。這讓我覺得其實身處在世界的何處都是辛苦的。重點是如何讓生活過得精彩有意義,活出自己理想的生活。不過最令瑞典人為之開心的是每個人基本上會有25天的年假,而且工作年資越久累積年假越多,這也是他們十分引以為傲的事。像是許多瑞典人會趁著寒暑放長假的時候帶著全家大小飛到溫暖的熱帶國家短居長達一個月之久。瑞典社會的工作政策讓他們能夠享受人生,並在工作與生活間找到最佳的平衡。他們是為了志向或興趣而工作,而非為了生活而工作。


另外,若是失業可以向瑞典公共就業服務局(Arbetsförmedlingen)申請最多14個月的失業補助金,找工作相關的疑難雜症也可以請其協助。不過就我觀察,瑞典人民因為可以有長期補助救濟金,有些青年們就會賴在家裡不工作,喪失工作的鬥志與生命的意義,甚至有些人還患有長期憂鬱症。在瑞典,人們容易患有憂鬱症,這並不是令人意外的事實。瑞典人常年生活在嚴峻的氣候之下,若對生命沒有任何目標,很容易因此迷失自己,不知道存在的意義。尤其在看似永無止盡深黑又漫長的冬季,難免讓人感到抑鬱。(當我第二次前來瑞典短居時,我才理解為何瑞典的冬天是如此讓人難以承受。冰天雪地的氣候,一種不知道何時才能等到再度迎接春暖花開的感受。北歐的寒夜,所有的色調都是墨黑色的。在北歐的冬季裡,才剛準備一天的開始,望向窗外,卻眼看著夕陽斜下的光。那是下午三點就會天黑的時節。整個寒冬只能仰賴溫暖的微黃燈光和蠟燭帶來希望和光明之感。)


在瑞典,薪水所得、住宅戶籍等詳細資料一切都是公開透明的。這一點讓我非常訝異,心想著那些有錢有勢的人的底細不就被查得清清楚楚。此外,你也可以在專門的網站查到對方是否有犯罪紀錄等。其實在第一次飛往瑞典之前,一位已經住在瑞典一陣子的台灣女生朋友告訴我說可以幫我上網查H.的身份。我當時非常驚異他們的社會制度竟是如此公開透明。資料全然地顯示出完整的全名(外國人很多是有中間名的)、生日、戶籍地址、聯絡地址、手機電話、身份證字號等,就連家裡地點位置都有一個像是Google Maps的清楚標示和街景圖。就我從H.的網頁資料可以得知他從小到大搬遷的記錄和地點,甚至是出生受洗命名是幾月幾號都清楚地記錄著。對我來說,個人資料如此透明化真的是一件令人非常地驚恐的事。不過瑞典的個人資料透明化制度在更早以前就已經實施。當時沒有網路的年代,每家都會有厚厚的一本電話簿寫滿各戶資料以及薪水收入。這真的是我未曾想像過的事情。 In Sweden, the government and all state organisations follow a principle called the offentlighetsprincipen, openness principle. Regulated by the tryckfrihetsförordning (freedom of press regulation) it says that all public records have to be documented and made accessible to anyone.


此外,近年來大量難民移居瑞典,使得社會治安動盪,資源福利分配不均。瑞典政府不得不在2016/6開始緊縮性難民政策。這也因此影響其他的移民政策,造成非瑞典籍人民想要拿到該國的工作簽證或結婚/同居簽證變得難上加難。光是申請同居伴侶簽證的程序加上等待時間就要長達兩年之久,並且在這兩年中,非瑞典籍的伴侶是無法入境瑞典的。必須等到簽證核准才能再次進入瑞典國土。這對分隔兩地的戀人來說,真的是非常煎熬且嚴苛的條例。他們說自從右派主義的政黨上台後,偏向種族主義,想要把非瑞典籍的人驅離。在極力提倡所有事情都要平等的瑞典,種族歧視被視為一是個非常嚴重的指控。瑞典本身是個很多元種族的國家,並非只有金髮碧眼的維京人種。很多亞洲裔的瑞典人都是從小就被瑞典養父母領養,他們也是貨真價實的瑞典人。(越南、菲律賓、泰國、韓國裔特別多)很多從一出生就被養父母接到瑞典生活,母語就是瑞典語,接受瑞典式教育,深根蒂固地被瑞典文化薰陶。不過這也是另一個有趣的身份認同議題。


另外還有住在拉普蘭地區遊牧的少數民族薩米人,他們是在北歐很特別的一個古老原住民族,分布在挪威、瑞典、芬蘭和俄羅斯四個國家境內。(後來我獨自去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旅行時,跟瑞典籍沙發客房東聊起薩米人。他特別喜歡小眾電影,所以他剛好看了一部電影叫做《薩米的印記》(Sami Blood)就是在描述薩米人在瑞典遇到的身份文化認同故事,一個1930s薩米女孩追尋自我的過程。這是一部很棒且深刻的電影,關於「我是誰」的出走與歸回。這讓我有共鳴的是現代年輕人離開鄉下至大城市打拼,很多人極力嘗試改變自己,想要融入快速流動的社會成為都市人,縮短城鄉差距的歧視。)


以前對於瑞典的一切都是未知或模糊的概念,只從片面的文章閱讀或聽聞而已。當真正的深入當地文化生活,與瑞典人對話閒談更是能清晰整個國度的輪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Postcard from Joy丨跟著喬依去旅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