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住不住安養院」的聯想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前言

今天(2024-09-06)的聯合報有一篇陳乃菁醫師寫的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看題目就知道是有關要不要把年老多病甚至失能失智時刻需人照護的父母送到安養院去的掙扎和苦惱。


老年化的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我國老年人口比率在82年便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而後受到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成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影響,我國老年人口自100年起加速成長,並於去106年2月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老化指數達100.18),107年3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且即將於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國從「高齡化社會」進入到「高齡社會」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則僅花了七年時間。(引自內政部網站)


超高齡社會的照護

「超高齡社會」是什麼意思呢?總人口中五個人就有一人是老人,亦即每四個人就要照護一個老人,這四個人還包括無獨立能力的學生、及少幼童。換言之,有工作和生產能力的青中壯年的壓力,你不用細究也可以推估得出來。也因此老老照護情況嚴重,原因很簡單,青中壯年需養家活口,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照護自己年老的父母,可是他們又必須面父母需人照護的事實。於是有了陳乃菁所說的《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住不住還有得選,前天碰到一個原先親自照顧癱瘓老公十餘年的現已六十多歲的球友,知道她的人都憐惜她的辛苦和壓力,打球是有一天沒十天的狀況,最近則常來,問起來才知道兒女看她快撐不下去了,因此決定每人負擔一點,送她先生去安養院,我問她安養院每月大概多少錢?她說要五萬二,我嚇了一大跳。如果自己沒有足夠儲蓄,而且現在流行不婚不生,對不起,「住不住安養院」不是選項,因為你根本住不起,那怎麼辦呢?我想起時常在公園看到的遊民。


一堆無解案例

至於有心照護,但無能為力,或者親自照護,自己心力俱疲,甚至自己先走的案例太多了。蒐尋網路,裡面一堆照護困境和多方糾葛的文章。而且,每個案例都是一個悽慘又悲傷的故事,旁人難置喙,但心有戚戚焉,因為也許你就身處其中,正在掙扎,也或許你身旁就有諸多相關的案例。


再下去,今日困境自解

台灣老年人口將在128年超過30%,現在還有《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的話題,到時這已不是問題了,因為要嗎你住不起,要嗎你住得起但快槳不起來—因為你沒有家人(不婚不生的結果),也沒有談得來的朋友—,你活著宛若死了,就像《25號宇宙老鼠實驗》中的那些老鼠一樣。我只為自己而活,無法獨立生活,那……隨便吧—管不了那麼多了。(註:老鼠實驗的最終結局是種族滅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