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小山。

    聽見你在婆羅洲給我錄的海浪,眼前很自然的就浮現你走在岸邊的身影,幾近不到一分鐘的清晨海潮,自千里之外流進我心口,我被浸覆在一種深遠的旋律裡,僅只片刻卻鎮日於心不絕。


    你的聲音,像你,你的字和照片也像你,總是自帶一種恬然,內歛而悠遠。年少的時候,我就一直很喜歡,那種淡淡卻又深深的感受,像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不過哀也不濫情,只是淡淡然的說著話,卻經得起柴米油鹽,耐人尋味。


    婆羅洲海岸 / 攝影 Nat


    你還記得你十八歲的時候麼?

     

    那時我們都聊些什麼呢,想起你出差前幾天的那個夜晚,我們翻閱書架上的舊相本,你看見我大一那年暑假在巴黎的照片,問起照片裡頭的人事與時地。我像讀木心的詩那般,憶起過去的歲月,總有一種《從前慢》的心情,這樣的描述,大概可能只有你能懂了。(或者又像小津與侯孝賢喜愛的長鏡頭,笑)

     

    說起那張青春,背景是沙特在巴黎六區波納巴特街的故居之一,42 Rue Bonaparte。我和宜兩人傻瓜似的站在42號門牌前,一人扮4,一人扮2,笑嘻嘻的留下那年,拍照的人是高中畢業後就到巴黎唸書的珊,當時她住居的地方就在那兒。

     

    我還記得珊在skype裡頭跟我說,她的房東告訴她,沙特曾在那棟樓住過十多年的事。在巴黎,那些文人藝術家的過往,散佈在各式的小路、街道、院庭與廣場,就像聖日耳曼大道上那一排排的咖啡座椅,對異地人是朝聖與觀光,對巴黎人卻是日常。

     

    當年的我和宜,甚至是已經住了一年多的珊,就是實實在在的土包子進城,見了曾在畫裡書間聽聞的什麼都開心,幀幀歷歷,彷彿昨日,我們褪下白衣黑裙後,各自走上自己的下一段路,轉眼已二十年過去。

     

    你說,從前你想像我將來的生活,就是像珊一樣,在世界各地落腳,居在不同的城市,書寫旅人的感懷與觀察,可其實我從小就戀家,一直不曾遠離父母,我雖豔羨流動,可我骨子裡其實就是一個素樸而傳統的人,原鄉本土才是我的宿命。

     

    又或者是從小看多了爸爸的工作型態,總覺得媽媽過得心暖卻身單,爸爸在我心中雖是世界最好,可我中學時就會想,以後不想嫁給像爸爸這樣經常離家工作的男人,結果你倒也是常在天空與海洋之間來去,多奇妙,我是琳,也是0,你們都以我為原點,離去與歸來,用一種拋物線的姿態,像極了一個讖,我始終就在這座島嶼。你看,島與嶼都有一座小山,小山不移,總是靜待,像不像我。

     

    親愛的,你那邊的窗外,可看得見小山?

     

    二〇二四.〇九〇五。


    木心《雲雀叫了一整天》頁102-103 / 印刻出版 2020年2月。或許因為陽光,天空,又或者是樹,甚至是微甜的蘋果酒,我喜歡他隨性的將這本詩集,題名為「雲雀叫了一整天」。


    沙地愛心,據說是給我的:D / 攝影 Na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