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樣很美。
在這裡最美好的畫面就是天空吧?
⋯⋯嗎?
如同風吹。
「是我想說話,還是你想說話?」
都不是呦。
是有言。
「什麼意思?」
是有東西要說明或紀錄。
在示外。
「我沒空,如果我並不閒,其實沒必要來此。」
「胡言亂語、胡思亂想。」
但你還是來囉,不想多說的話,把東西放下,你就可以離開了。
「什麼東西?」
「有什麼?」
我來盤算盤算。
廣知。
「那是什麼?」
嗯⋯⋯意識的視界?
就是肉眼之外的眼界。
那不是方圓的,而是廣知。
「你說的東西這麼夢幻啊?」
「我沒什麼精神跟你在這邊亂扯。」
不要急。
你是不是意識到什麼東西?
「?沒有,我如常。」
那我們的喚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是你來了。
說明你需要調頻。
「應該是不用的吧?我沒什麼變化啊?」
思維就像煙霧,不見其形、但聞其物。
「⋯⋯」
「你裝什麼神秘?真有事就趕快說,我很累了。」
不是我不說,是你不想理會。
「那就這樣了。」
欸欸。
等一下。
「幹嘛?」
你需要的。
若不是你也需要,我們叫不動你。
「電話。」
對。
電話,就像電話。
如果你不接,我們也打不通。
「有屁快放。」
這麼不客氣。
你知道,虛擬的故事可以對人造成影響。
利用潛意識的概念,可以塑造一個人的認知。
廣知這種概念,就像是把認知塑造體現出來。
也就是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利用廣知的傳輸,就可以使腦接收訊息,從而非眼所見以腦見。
「什麼鬼東西⋯⋯」
雖然說是見,但也有蒙蔽的能力。
人們的眼界都是由腦收集訊息然後組成畫面給予人,所以廣知佔用的視角,可以使人盲目。
也就是說,倘若你的前方並無任何事物,廣知卻讓你感覺眼前有什麼東西擋著,你就會看不到沒有任何遮蔽的前方。
「我還以為廣知是好東西?」
此概念並無好惡。
看怎麼使用。
「那跟我說這個幹嘛?」
這是你碰到的東西啊。
掉落在你眼前的東西,你好奇的看了一下,所以我們回應和紀錄。
「這個東西、概念?是可以這樣子掉下來的嗎?」
「我以為他是什麼能力?」
是、也不是。
他就像一個方糖。
「???」
糖甜甜的,很好吃。
但吃多了會出問題。
廣知像是糖一樣,人們雖然喜歡相信眼前所見,但其實更多的討論之後,你會發現比起眼見,人們更喜歡思想感觸。
我們用眼見去說服,未必會比用廣知去餵養更有效。
「⋯⋯」
看來對上頻率了。
那麼我可以禪繞,說你所見。
「不,你說得直白點就好。」
你阻斷我?
你為何不接?
「我沒空。」
我以為這個餌已經夠了。
「我是已經上鉤了。」
但你沒接。
「我沒空。」
這是理由嗎?
你現在不就有空?我已經等你一段時間。
「我不想分精神出來。」
「我不知道你們還想要怎樣。」
——投餵「廣知」。
——你退開了。
「醒來後腰酸背痛。」
「沒有順利連接的感覺。」
——你的往返不太順利,時空沒有控制好。
喂、你們怎麼對上話了?
應該回應我吧?
「我大概知道道君在說什麼。」
「但我一直沒有抓到你想說什麼。」
「從一開始你就開始繞了。」
那你也知道,請君入甕。
你已經踏進來,你為何還不接?
「就說了我不知道你在往什麼方向帶。」
——直接了當的說,好像是你看了廣知的範圍。
「範圍?那東西有什麼範圍?」
——廣知是一種概念,不是實物、也稱不上是東西,但也許,在因的眼中的確是東西。
——人們會設法用自己能解釋的方式去評斷不同維度的事物,使其扁平化,變成容易理解的概念。
——然後就失真了,不知道在描述什麼。
「蛤?」
「你也知道他不知道在說什麼,不如叫他別說了。」
——但好奇的是你。
——為了讓你理解,他才用奇怪的比喻解釋。
——不入禪的話,說說你最近的心境吧。
「我挺忙的,腦袋不怎麼想運轉。」
——那並不是忙,而是茫。
「不影響。」
「這樣挺好的。」
——那因的呼喚應該不能把你叫來。
——你無聊了吧,精神上。
「⋯⋯好吧,也許。」
「明明我才接收更多感興趣的新知。」
——就是如此才讓你思緒活躍。
——當你思考,你就會快速運轉起來。
——那時就容易被因的思緒拉扯。
「原來是⋯⋯因為我的思想活躍了?」
——是的,我們本來也就是你的一縷思緒。
——當你思考,我們也才能夠運轉。
「那為什麼丟出一個廣知的概念?」
——與你的眼界有關。
「什麼意思?」
——想知道,就和因對上線,入禪吧。
「⋯⋯等等,什麼時候跟因閒聊被稱作入禪了?我才沒有入什麼奇怪的狀態好嗎?」
「我躺著快睡著了!」
看起來你就是越聊越起勁啊,睡什麼睡。
「為什麼道君幫你開話啊?」
他是向著你的。
如果不是你想聊,他才沒那個心思引導我們對話。
你剛剛都開始禪繞了,為什麼阻斷我?
「我不想浪費精神⋯⋯」
我們溝通不會浪費精神。
相對的,我們可以補充你的精神。
你現在不就打起精神了?
「真麻煩。」
麻煩的是我還是你呢?
「⋯⋯」
說吧,什麼事?
繞這麼久了,你可以開口了吧?
「認知。」
「不、你說的廣知,是網路吧?」
「網域?」
呃。
那只是用來釣你的引信。
我隨口胡謅的一個詞語。
「那你原本要說什麼?」
未接來電。
「啊?」
你的未接來電。
看來你不是不說,而是不知道怎麼描述。
我們說過,你可以被找到。
訊息可以傳給你。
你並沒有傳遞訊息的能力,沒有看、聽的方法,沒有任何虛實的能力。
你能做的只有單方面接收訊息。
不過我們有阻攔訊號的方法。
「廣知?」
這不是這麼狹義的概念,不過現階段為了讓你比較容易理解,我就這麼說明。
這是能夠讓你把訊息通知屏蔽的障礙物。
「為什麼冒出這種東西?」
「還有,你是怎麼繞過阻攔出現的?」
你妄圖干涉時間,而時間是我們的公共財。
時間,是意識的財產。
它跟你的金錢觀雷同,你怎麼看待金錢,我們就怎麼看待時間。
金錢是衡量物與物之間的價值,縱然不是必然之物、但也是不可或缺。
就像我們並沒有時間的觀念,但我們用時間去衡量一段意識。
「我哪裡干涉了?我哪有辦法?」
反過來。
「啊?」
你壓制思想的運作,減低意識的探尋,你阻擾了我們的精神時空。
「我沒空。」
你只是懶。
「我如果更忙,那更不會有空。」
時間和意識不是這樣計算的。
並不是長時間才能累積大量的意識思維,而是需要準確。
你要準確的知道自己在思想什麼。
「沒什麼意義。」
當然。
但這就跟吃飯一樣,你都會餓,那你還吃不吃飯?
思想都是空談,那你還想不想?
「不想我也不會餓死啊。」
那我們怎麼辦?我們在消淡。
「你們也不存在啊。」
⋯⋯
「這不是共識嗎?」
「我的編造虛妄。」
——他滾走了。
——需要我跟你搭話?還是就此結束?
「結束吧。」
——那麼就這樣。
等等。
「又怎麼了?」
你想起來了嗎?
「⋯⋯你又想幹嘛啊⋯⋯」
他問,你為何如此行事?
你回答,你既然做了如此決定,那就是這樣了。
沒有回答緣由,也不需要了。
因為你都確定了。
他們會那樣問,主要是想改變你的決定。
既然改變不了,理由是什麼也不重要了。
更何況,其實理由也很簡單。
因為是不同的人生。
選擇不同的路,不是很好理解的嗎?
即使更加不順、或是更加順遂。
你抬起頭,飄上天空。
天空依舊美麗。
電話打不通。
你看著地上的碎片。
也許這就是原因。
「我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有很多路。
「我知道。」
那你不是很清楚我想表達什麼嗎?
時間就是金錢。
「意識⋯⋯」
「但我的意識也不值錢啊?」
廣知。
「又提到這個?」
你利用廣知,干涉認知。
金剛也有架起廣知的能力。
「你繞來繞去,沒繞開這個廣知。」
「就代表,這個詞是你挑選的中心點。」
「以此為規比劃。」
你還記得我說規則和秩序起舞了嗎?
「跟著創造引起?」
嗯嗯。
引起時間的浪潮。
「聽不懂了,我累了。」
⋯⋯退頻了?
我還沒禪繞完呢,喂?
——他結束了。
啊?
真累了?這麼突然。
——因為你回答了他的好奇,後面他就沒興趣知道了。
嘖嘖嘖。
後面才好編呢。
——所以才停下。
——你為何選詞?
增加詞語的用途。
概念是可以擬造出來的,但是要塑造概念,我們需要先體認到概念。
——這跟架構不太一樣,不是以往的作法。
我們需要有所變化,他覺得有趣才會回應我們。
人也是會挑靈感的,不是說像大雨那樣傾盆而下,人就一定要被淋成落湯雞。
可以開傘。
——廣知。
——你這個選詞似乎跟單字有些出入。
——聽起來好像會知道更多,但你的描述似乎會造成認知謬誤。
如果不知道,要如何拒絕?
便是因為知道了,才能夠忽略。
忽略這個詞語從來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了就像看不到。
這傢伙擅長如此。
當他覺得獲知的訊息沒有價值或意義,他就裝作沒看到。
像是有人問他為何不回應,是不是在裝傻,他只是認為對方像是會說話的石頭。
憑什麼要回應呢?
他的話也不是會被回應的,因為他也沒什麼價值。
如此消淡。
——秩序。
——你的作法不是原本因會做的事,你的概念來自於二。
你知道我們的思想是基於什麼而存在嗎?
——為何問我?
因為你始終在替他開口。
看看天空吧。
我們是基於這片被雲翳遮擋的星空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