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購物於筆者而言,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事了。小時候我或許會,但去到高中時已經對於購物有着莫名的格價執着,就很少會買貴了,或者買多了。
我要說的亂購物,卻倒是父母輩,而且都源於「天真」二字。
與買不實用的東西不同,他們買回來的基本都是會用的,只是買的渠道和價錢往往令我翻白眼。
我父母很喜歡光顧社區中的小商店,小的如買乾電池,大的如配眼鏡,買電器。他們的想法是小店沒有大財團的、連鎖店的賺得這麼深,人情味往往也較濃。
人情味濃不濃我倒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小店的奸狡我也不是沒有遇過。至於價錢,在網絡發達的現今世代,就算你不走出小區,單是在網上購物網站格一下價也能知道具體價錢。
而我得出的結論是連鎖店的價錢更為透明,常常提供折扣或者優惠券可能更划算。還沒計算能使用信用卡回贈,有購物保障之便。
我媽最近就試過在一些小區購物店試過買了貴了一倍的乾電池和電燈泡。人家的價錢基本就是預給應急的人。我爸以前更離譜的,用同等價錢買了舊了兩代的電視機,買了用了半個月沒有就壞了的不知名電風扇,甚至配了一副度數不對的眼鏡……價錢不便宜也就算了,售後接續還得受氣才是最大問題。小店為了「不想負責任」往往都立刻翻臉,就連一張發票也不願意開。
以前我也看過社區裡的電訊店在售賣的手機也是標着建議零售價。可能由於是來貨價後庫存了,即使型號已經過期,品牌給出的建議零售價都已經下調了,但小店仍然不會更改,只寄望會有不知市場價的人來買。最近我也故意去附近小區看看,覺得仍然有這種情況。(往另方向想,或許就是能抱着尋寶心態,能找到一些古董型號吧!)
對於近年興趣小店保育,儘量幫襯小店的運動,我是很支持的。因為有些小店確實充滿人情味,在成本和孤軍作戰的規模上也比不上大財團從供應商那邊爭取到的大手折扣。如果在相同條件下,要我首選光顧社區小店沒問題,但如果是一些小店的態度是一副「騙你不懂」的作風,我就不會光顧了。
相信是上一代人經歷過的,曾經最美好的年代,就是那時候物質不豐盛,小店於社區就一如互利互助的一環。到現在物質豐盛,購物生態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莫說要拿小店去和大財團的連鎖店比,單是和網購比也在價格和品質上已經有明顯差距。
父母輩都仍然本着以前那種小店人情味濃厚的迷思,仍然覺得小店更便宜、人情味更好,有些東西買回來我也只能說是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