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不停損出發:從交易前到交易後

從不停損出發:從交易前到交易後

前面聊到停損,停損策略要像呼吸一樣自然,但每一次的呼吸,都需考慮當下的情境。從交易前的戰略思考,到交易中的波動對應,再到交易後的檢討,每個階段的停損都有其獨特性。

󠀠󠀠

「不停損」的思考。

󠀠󠀠

不停損聽起來很玄妙,有人觀察到神獸公開打單從不停損,對於這樣的操作感到佩服,以我觀察交流並蹭神獸的經驗切入,這屬於交易前的停損。

交易前的停損:單筆交易倉位

「進場前,先設想最壞的狀況。」󠀠󠀠

󠀠󠀠

交易前的停損設定,考慮a.部位大小b.交易商品,試想今天如果拿出總資產的1%做無槓桿1000口台指期,實際建倉不到500口,既使絕對損益金額驚人,但實際上承擔的風險極小,在個人的交易策略中,停損設定早在進場前就已完成,因此就會看到不停損的狀況。

󠀠󠀠

思考反例,如果今天做了身價200%槓桿的宏達電期貨,你能夠不做停損的設定嗎?

󠀠󠀠

交易中的停損:超過策略體質的波動

「交易中,依據自己的策略修剪風險。」

建倉後,並不是每一筆交易都能符合理想中的走勢。這時,交易中的停損就顯得更為重要。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調整,更是對市場波動的反應和對策略體質的理解。當波動超出了策略設定的範疇,應該果斷的修剪部位,降低潛在的風險。

󠀠󠀠

有時資訊太多反而影響出入判斷,比方說已到達策略的停損點位,但新聞卻狂放利多,身邊的大戶也看好低接,以我目前的想法,應該還是會果斷停損,並觀察確認新聞以及大戶低接這條資訊對於股價的後續影響,再思考原有的策略是否有修正優化的可能。

󠀠󠀠

考量另一種情境,手上兩支動能策略(因子不同),持有相同持股,一個觸發了停損訊號另一個還沒,現在我也會選擇個別策略拆開來處理,並持續滾動統計整體勝率跟DD表現,強迫自己用整體策略的持倉去思考操作,心態比較不會FOMO(Fear Of Missing Out)跟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

󠀠󠀠

交易後的停損:機會成本

「交易結束,檢討開始。」

交易後的停損,這是我之前比較容易忽略的一環。這裡的「停損」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資金損失,而是指機會成本。交易結束後,回顧自己的操作,分析如果選擇了其他交易機會或策略,可能獲得的收益與減少的損失。幫助自己從過去的交易中學習,完善自己的交易策略,減少未來的機會成本損失。

󠀠󠀠

持續尋找並確認因子的有效性,用不同的工具捕捉超額報酬,策略的因子如果越多人發現變得擁擠,超額報酬的空間也會變小,衷心佩服願意無償分享策略的人,或許他有更多不同面向的收穫。

󠀠󠀠

以上,這幾篇心得,半年來的感想輸出的差不多惹,再看看接下來的旅途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風景。

󠀠󠀠

#散戶初傳 #不停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