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容易內耗嗎?
方格精選

你也容易內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年關於內耗型人格的文章開始多了起來,內耗這一詞開始進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但大家真的知道什麼是內耗嗎?

我想用一個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這個概念,曾經的我也是一個標準的內耗之人,而內耗久了真的會內傷呢,太容易陷入自己的泡泡漩渦裡,覺得天下最悲催之人是我吧?

人為什麼會內耗呢?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太過嚴苛以及凡事都責怪或質疑自己,即使不是我們自身的責任,我們扛上一個莫須有的責任,然後糾結不屬於自己的過錯,天真的以為自己如果那時候做了甚麼,搞不好就不會發生了,單純的責怪自己,什麼小事都走心就是典型的內耗行為,就好比開飛機通勤十公尺的距離,一點意義都沒有。


也有一種是從小到大傳承自家裡的思維模式,通常內耗的人都有個內耗的家庭環境,從小就習慣被一些無聊的瑣事困住,花很多時間思考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或著跟自己不太相關的事情,我個人一直覺得這種高度依賴社會期待運作的文化,很難理解內耗其實是不健康的;尤其對很多人來說,內耗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讓他們的心理可以一直處在高度運轉的狀態下,找到生命的感覺,有天突然不內耗了,好像就會變得很空虛。

內耗可怕在於你會一直消耗寶貴的心理能量,在瑣碎的小事情,導致你根本沒有辦法完成重要的事情,就好像你花錢花在錯的地方,花了一堆錢但好像什麼都沒得到。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就像你的預算一樣沒有無上限。內耗就好像是使你的心理過勞,你總是疲憊但也不知道在累什麼,怎麼休息仍然就是有種心理上的疲倦感。

高度內耗的人,哪怕是人家的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能讓你思考一個星期。例如:「他為什麼那樣看我呢?」「是不是我長得很奇怪?」「他不喜歡我嗎?」「我到底做了甚麼?」。內耗之人會無限放大這些無聊的小細節,然後不斷的自我循環,循環到後面崩潰的只有自己,然後別人的不經意的眼神真的不經意,不代表有任何意義。

我覺得這些容易內耗的人,包含過去的我自己,深處都好像有一種不自信,很需要外界的肯定及讚賞,很怕被否認,所以小心仔細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希望從這個過程中確保自己是安全的被接納的,導致我們常常過度解讀很多事情,腦補各式各樣的情境,然後被自己產生的情緒困住。


但到現在我已經可以很確定的說,我已經不是個容易內耗的人,自從我大量閱讀書籍以及請教專業心理人士的協助,我覺得內耗這件事情已經離我遠去,但是這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慢慢改變的,至少對我來說我想應該有個幾年的時間,慢慢改變這個思維模式,我覺得只要一個人能開始覺察到自己有內耗的行為就是好的開始


如果你覺得你也是個容易內耗的人,不彷從一些相關心理學的書看起,當然更好的是能接受專業的協助,美好的人生從不內耗開始

avatar-img
盧西恩的沙龍
22會員
37內容數
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到各國訪視風土民情,熱於分享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差別,透過不斷學習探索,讓自己與社會不斷進步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盧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能想像底層男性購跨國購買婚姻這件事情依然存在嗎?即使在台灣這樣進步的地方,透過仲介跨國結婚的現象,在底層男性仍然存在著。這種婚姻形式,雖然看似解決了一部分男性的婚姻問題,卻隱藏著諸多社會、家庭以及倫理上的深層矛盾。 底層男性通常面臨以下幾個困境,導致其在婚姻市場中競爭力較低,簡單來說就是
在生活中,我們常面臨他人做出我們認為不正確的選擇,無論是朋友的投資決策還是親人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況讓我們心中產生想要干涉的念頭。然而,插手他人的決定不一定會被感激,反而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本文探討在親友的行為中,何時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並論及生命的道路應該由他人自行體會。
人跟人之間需要保持點距離上的美感,關係才能維持和諧. 周末的時候很閒,騎著我的電動腳踏車去拜訪幾位朋友,不約而同他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就是跟原來自己的朋友圈鬧僵了,大多都是理念不同或著在同一個行業中;例如雙方覺得彼此相互抄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原創,因為商業競爭鬧翻了.到後來的相互攻擊或著朋
你能想像底層男性購跨國購買婚姻這件事情依然存在嗎?即使在台灣這樣進步的地方,透過仲介跨國結婚的現象,在底層男性仍然存在著。這種婚姻形式,雖然看似解決了一部分男性的婚姻問題,卻隱藏著諸多社會、家庭以及倫理上的深層矛盾。 底層男性通常面臨以下幾個困境,導致其在婚姻市場中競爭力較低,簡單來說就是
在生活中,我們常面臨他人做出我們認為不正確的選擇,無論是朋友的投資決策還是親人的教育方式,這種情況讓我們心中產生想要干涉的念頭。然而,插手他人的決定不一定會被感激,反而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本文探討在親友的行為中,何時應該尊重他人的選擇,並論及生命的道路應該由他人自行體會。
人跟人之間需要保持點距離上的美感,關係才能維持和諧. 周末的時候很閒,騎著我的電動腳踏車去拜訪幾位朋友,不約而同他們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就是跟原來自己的朋友圈鬧僵了,大多都是理念不同或著在同一個行業中;例如雙方覺得彼此相互抄襲,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原創,因為商業競爭鬧翻了.到後來的相互攻擊或著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