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 VK~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聊過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的書《創建之道》(Build),當時文章著重在前半段,也就是如何打造職涯、如何開發產品、如何說個好故事等。
書的後半段包含一些很有趣的議題,但距離我有點遠,像是成為執行長、收購和被收購的企業文化轉變等,那時就沒有很細讀後半段的內容。
直到 9 月底邀請到曾與 Fadell 共事過的洪福利 Felix,他是 Nest Labs 草創員工、Google Nest 台灣研發中心前負責人,一起來聊了一集兩小時的 Podcast,聚焦在《創建之道》的後半段內容。
重讀之後有了很多有趣的發現,也覺得可以把在書中看到 Fadell 的想法、從 Felix 視角觀察到的事,寫在這期電子報中。之中會提到在 Podcast 沒有特別聊到的內容,以及我從中的收穫和延伸思考。
在這期的內容會有:
行政庶務:剛好十月有五週,我們下週休息一次~(電子報一個月會供稿四篇,這會是今年唯二的休息。一年有哪幾個月是大月,我特別清楚,因為大月就是我可以休息一週的時候🤣🤣)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會有這次訪談的起心動念是,在幾年前看到 INSIDE 採訪 Felix 的文章〈從 Nest 走到 Google 台灣,洪福利精彩的硬體創業之旅〉,加上當時正在看 Tony Fadell 剛出版沒多久的新書《BUILD》(也就是後來翻譯成繁中版的《創建之道》)。
那時候覺得實在是太有趣了,Felix 和他的太太曾經近距離與 Fadell 共事過,也是當時在 Nest Labs 唯二的台灣人。很好奇從他的視角中會如何看待 Fadell?跟早期在 Nest 的經驗如何影響他?找了過去 Felix 的訪談,沒有找到太多這類的內容。
當時我還在上一份工作、還沒開始《VK科技閱讀時間》,只是默默追蹤 Felix 一段時間。直到前陣子看到他分享一篇我簡單寫了 Palantir 技術長 Shyam Sankar 的文章〈Viva La Revolución!〉裡面討論 Google 面對創新難題的想法。
Felix 看到後寫了一篇貼文談到對 Goolge 企業文化的一些想法。這時有兩個想法:
總之在這個緣分之下,我決定邀請 Felix 來聊一集過去在 Nest Labs 和 Tony Fadell 共事的想法。他也非常爽快地答應,真的非常感謝!
為此我們花了蠻多時間來回調整訪綱,最終我們在共用文件中寫了 10 頁、超過一萬字的內容。第一版的訪綱想說難得可以邀請到 Felix,希望把焦點放在他過去的職涯經歷上,再帶到他與 Tony Fadell 共事的體驗。
後來 Felix 建議用八二法則,把 80% 的問題聚焦在深入討論《BUILD》這本書的內容,他可以從自身的經歷帶出準備好創業、工作和生活平衡,以及員工福利等;把剩下的 20% 問題放在他的個人經歷上(這也是過去他曾經在其他訪談中聊過的主題)。
在準備這次的訪談時,花了蠻多心力和時間在事先準備,也回去重讀了書的後半段(訪談主要談的地方),最後錄了兩個小時。這是我在錄和剪輯的當下,都非常喜歡的一集。
很幸運也很感謝 Felix 願意和我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思考,也大方地給我建議調整訪綱,之中談到很多他過去沒有聊過的獨特經驗,尤其是在 Nest Labs。
讀完今天的內容後,非常推薦你聽這週三會上架的 Podcast,相信一定可以收穫滿滿!
接著我們就進入今天的主題!
Tony Fadell 寫《創建之道》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可以提供一本各種創業、職涯建議的紙上導師/百科全書。因為當他開始成為別人的導師後(Mentor),他發現常常需要回答很多重複的問題,像是該什麼時候開始創業?該如何創業?等等與創業相關的問題。
他甚至寫了一篇章節來回答〈你準備好創業了嗎?〉這問題。
當有不少創業想法的人都會跑來問他說,「我這樣算準備好創業了嗎?」「他們擁有創辦一家成功新創所需要的一切嗎?」「我應該在大公司內部展開專案就好?」
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Fadell 是直到你放手一搏、放膽嘗試之前,永遠都不會知道到底自己準備好了沒,同時也提供一些準備的方法:
創業的型態蠻多的,有偏向單人或小團隊就可完成所有事情的自由工作者,也有需要跨領域人才合作與大量資本類型的創業,像是軟體新創、軟硬整合型產品。這裡的討論聚焦在後者。
目前身為在加速器等擔任新創導師的 Felix 也時常被問到這類是否準備好創業的問題。他認為,Fadell 講到這五點是個很好讓人思考是否準備好創業的路徑,而這難度也是循序漸進的,尤其到第五點:說服好人才加入。
通常會再延伸問個問題是「年輕人適合創業嗎?」
Fadell 的想法是,20 幾歲創業成功的人一定有,但這通常是例外。他看到大多數成功的創業家都是快 40、50 歲,甚至投資人偏好投資二度創業家,即便第一次創業是失敗的也沒關係。
他認為,這是有原因的。這些人通常會走過幾個途徑:努力工作、失敗又失敗、承擔風險、前往注定失敗的新創、跳到大型公司、接受錯誤的職位、有幸來到超棒的團結果卻太早或太晚辭職。(這實際上也是他自己的職涯旅程。)
如同 Fadell 強調的,「成功需要花很多年,而大家都想要走捷徑。」這些人像彈珠一樣彈來彈去,不斷拿投去撞某個東西。他們最終通過了烈火的試煉。
這五個循序漸進的階段是有理由的,Felix 分享他過去看到的狀況,開始創業後會遇到一連串的問題:
「當你時間都花在詢問別人的意見,開發核心產品的時間就少了。」Felix 說,這些問題可以參考投資人或導師的建議,但到頭來還是要自己下判斷。這也是為什麼他同意 Fadell 的想法,當你有新創與大公司實戰的經驗,在回答這些問題上會非常有幫助。他提醒,記得在工作的過程中盡量找機會多去了解其他部門的運作,認識其他部門的同事,對事情保持開放性和好奇心,這會比較容易累積經驗。
Felix 特別點出「該如何說服優秀人才加入?」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這也是他的經驗談,即便他過去在業界已經有不少經驗也有人脈連結,但他還是在這階段上失敗過很多次。這對於年輕創業者而言,更是不容易,因為沒有太多經驗,也缺乏人脈與可信度(credibility)。
除了可以從前面提到的五個階段檢視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經驗之外,Fadell 也提到了一個指標:「創辦人眼睛閉上應該就能看到起碼前五名要招募的員工清單;如果沒辦法做到這件事,那就是還沒準備好創業。」
回顧 Nest Labs 成功的重要關鍵,Felix 說,「不僅是因為 Fadell 本身有很強的 credibility 之外,從一開始我們就有一個很強的員工清單。而且最重要的是,早期員工全都是一起共事過的人,不只有工作默契,也確保價值觀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