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K -avatar-img

VK

468 位追蹤者

VK

468 位追蹤者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avatar-img
VK科技閱讀時間
32.5K會員
99內容數
Hi,我是 VK~ 好奇科技發展、想看懂科技趨勢和新創的眉角。決定每週記錄下那些我感興趣、還看不懂的事。這裡會聊很多科技公司、新創,他們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最近 Google DeepMind 推出的 Deep Think 模型引發了不少討論,特別是 Demis Hassabis 在訪談中提到這是回到 DeepMind 早期 AlphaGo 思維的體現。 剛好上周有非常難得的機會可以訪談 Google DeepMind 資深副總
Thumbnail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年初時,你是否信心滿滿地設定了新年目標?健身、學新技能、換工作⋯⋯然後到了年中,發現大部分都沒有實現?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事實上,這可能正證明了一個弔詭的現象:當我們越努力追求目標,反而越容易偏離目標,也就是目標悖論。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前 OpenAI 科學家 K
Thumbnail
littlesoso0425-avatar-img
2025/08/22
我很喜歡這篇,podcast聽了兩次~
VK -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3
littlesoso0425 偷偷說這篇還寫到哽咽😂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有些選擇需要巨大的勇氣。2017年,當 20 多歲的 Palmer Luckey 剛被 Facebook 開除時,他面臨一個人生轉折點:是拿著賣掉 Oculus 的鉅款去享受生活,還是將這股憤怒轉化為改變世界的動力? 他選擇後者,而且選擇一個在當時
Thumbnail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在邊寫《Apple in China》那期時,陸續聽了好幾支作者 Patrick McGee 的訪談,每個主持人聚焦的地方都不太一樣,有些聚焦在蘋果接下來會遇到的挑戰、有些則花更多篇幅在討論華為等對蘋果帶來的威脅。 稍稍可惜的地方,這些訪談比較少談到台灣/台商在蘋果和中國之間
Thumbnail
Waferroll-avatar-img
2025/08/09
看到郭台銘在2010與Tim Cook談話中所發出的挑戰,不論是當時或是現在來看這個決策,都絕對是非常精彩的商業談判。感謝VK努力爭取到這個專訪,也讓讀者能聽到這個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一台使用過時晶片的遊戲主機,如何在手機遊戲橫行的時代創造商業奇蹟? Switch 2 終於來了,實在很好奇 Switch 的開發故事,深入挖掘後發現他們的故事非常曲折,可以算是個反直覺的成功故事。 Switch 在 2016 年 10 月 20 日亮相,而且截至 2024
Thumbnail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AI 已經且正在改變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同時也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面對這個變化,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要學會更好的 prompt 技巧!」確實,prompt 能解決不少問題,但當我們深入使用 AI 學習時,會發現一個更根本的挑戰:即使 AI 能提供完美的答案,我們依然會遇到「
Thumbnail
cj chen-avatar-img
2025/07/17
要看到這一篇前先要把學習學好,哈哈!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今年在決定每期的題目除了維持科技公司和新創之外,也多了一個元素:F1 賽車。從今年初入坑 F1 後,有了更多的好奇想知道為什麼紅牛想打造一支車隊、F1 為什麼選擇和樂高合作等。寫完這些題目後,還有一塊拼圖那就是:F1。 隨著《電影 F1》上映後,目前全球已經累計約 3 億票房
Thumbnail
cj chen-avatar-img
2025/07/13
呼~要看完7季不是件輕鬆的是,總算k完了。 10家車商20台車僅能容下前3位車手,競爭激烈勝過各種產業,在嚴酷的產業狀況下,拔得頭籌,壓力(以G計算),判斷(輪胎、進站等),調整(性能),心情(車手),簡直是企業經營的翻版,更別說經理會被fire的窘相。 謝謝你的轉譯。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兩周前,美國知名加速器 Y Combinator 首次舉辦 AI Startup School,找來了前特斯拉 AI 總監 Andrej Karpathy 分享軟體發展的三個時代、特斯拉和 SpaceX 執行長 Elon Musk 暢談創業哲學與 AGI 未來,以及 OpenA
Thumbnail
Sam Ku-avatar-img
2025/06/30
很受用 謝謝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科技電子報作者 Ben Thompson 大讚《Apple in China》是他有史以來讀過關於蘋果最棒的一本書。這也是上半年我目前看過最好看的書。 在討論蘋果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很常會聽到「沒有中國就沒有今日的蘋果」的論述;但 《Apple in China》在書中提出了更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很讚. 身為水果供應鏈的其中一員,雖然是站在台灣隊的角度看這件事情,但同樣的焦慮也發生在台灣供應鏈. 多數供應鏈的技術護城河相對的比較低(相較於TSMC),加上中國可以靈活使用不計成本(政府補貼減稅)的競爭模式打仗,台灣隊也是不得不有中國廠的規劃(不管是成本優勢,或是市場需求). 這種工廠規劃,也同樣的也是面臨各種技術外流風險,但比起上游更困難的點就是護城河等級.
付費限定
Hi 我是 VK~ 過去兩年多,一直有傳聞前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和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討論開發以 OpenAI 技術為核心的消費性產品。 這件事直到上個月才有了明朗的消息,也就是 OpenAI 收購 Ive 的 io 團隊,接下來會聯手打造 AI 硬體設備
Thumbnail